1、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导学案课题: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_,其符号是 _;长度的单位还有哪些?换算关系如何?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要点有哪些?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其符号是 _ ;时间的单位还有哪些?写出他们的换算关系?4阅读课本 14 页“误差”什么是误差?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如何减小误差?误差和错误有什么相同吗?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误差1.:定义: 叫误差。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
2、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消除。3.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错误是应该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可以避免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的知识点二: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在物理长度的测量在物理中本属于直接测量,但有的长度用我们常规的测量方法是无法测定的,这一类多为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长度,就要用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化暗为明:当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的长度,并且暗藏在物体的中间,这时我们可用化暗为明的办
3、法。例如:测圆锥体的高如下图一教学思路学生纠错圆锥体的高为 12.9mm 、化曲为直:如果待测的长度是无规则的弯曲,并且在长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无法测量,我们可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可以用一根没有弹性的细棉线沿着要测量的线贴放在要测量的两端做好标记,然后拉直,再用刻度尺测出这一细棉线的长度,既为要测量线的长度。、以少聚多:待测长度很短,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这时我们刻度尺也无法直接测量,如果直接测量,就没有准确值,只有估计值,误差很大,这种情况我们可用以少聚多的方法;例如: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的直径等;测物理课体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 50 页的厚度,再除以 50,就是一张纸的
4、厚度。、以轮代尺:待测的长度是无规则的弯曲,并且在长度是很长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无法测量,我们可采用以轮代尺的方法。例如:测环型跑道的路程;测两地的路程。我们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计下滚动的圈数,用轮的周长乘以圈数就是要测的长度了。、以称代量:有的长度不能用刻度尺测量,或者是用刻度尺测量时非常麻烦,有时也可以以称代量。例如:测一团细铜丝的的长度,我们可以用天平测出这团铜丝的质量为 m1,再量出 1 米长的细铜丝,用天平称出质量为 m2,因为长度和质量成正比,所以这团细铜丝的长长度为 m1/ m2米。三、达标检测1.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 一个学生的身高是 170_;一张报纸的厚度约 7.1104 _;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 2103_;圆珠笔的长度是 1.4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0_。2.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线的长度,应该选用的一组器材是( )A.刻度尺 B.刻度尺和三角板 C.细线和刻度尺 D.量角器和刻度尺.3.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C.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教学思路学生纠错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4.现要测量一把细铜丝出的直径,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如何测量?四、盘点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