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3.2 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 习目 标1能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2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重 点难 点教学重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关系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法选择 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课型 新授课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教 学时 数 1 课 时教学时数 第 1 课时备课总数 第 34 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与思考、
2、课前复习(1) 如果ABC 的底边长为 a,高为 h,那么面积SABC =_;(2) 如果梯形的上底、下底长分别为 a、b,高为 h,那么面积 S梯形 =_;(3) 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 ,高为 h ,面积 S 圆柱 =_;圆锥底面的半径为 r , 高为 h ,面积 S 圆锥 =_。二、探索新知1.如图所示,ABC 底边 BC 上的高是 6 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 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 C 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x (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 y (厘米 2)可以表示为_。(3)当底边长从 12 厘米变化到
3、3 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厘米 2变化到_厘米 2。变量 y 随 x 变化的关系式:y = 3 x关系式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出示并指导学生练习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变化中面积是怎样随着高变化而变化的学生独立口答。重点理解上面的题目中第2小问的意思。总结关系式法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做一做1.如图所示,圆锥的底面半径是 2 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1)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2) 如果圆锥的高为 h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 V(厘米 3)与 h 的关系式是_(3) 当高由 1 厘米变化到 10 厘米时,圆锥的体积
4、由_厘米 3变化到_厘米 3。2.如图所示,圆锥的高是 4 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2) 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 r (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 V(厘米 3)与r 的关系式是_(3) 当底面半径由 1 厘米变化到 10 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厘米 3变化到_厘米 3。四、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为 12,宽为 x,则(1)若设长方形的面积 S,则面积 S 与宽 x 之间有什么关系? (2)若用 C 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则周长 C 与宽 x 之间有什么关系? (3)当 x 增加一倍时,长方形的面积 S 是如何变化的?周长 C 又是如何变化的?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4) 当 x 为何值时,长方形会变成一条线段?2.课本 196 页“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式找出与自变量相应的因变量的数值。两个做一做中,可以先用课件展示这个变化过程给学生看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点评。练习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完成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收获,再现本节课知识点,教师总结小组内交流从、而得到答案,再独立完成第2小题。根据提示列出关系式独立完成练习二学生交流解答结果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