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案班级: 姓名: 组长审核签字: 教学课题陈涉世家 主备人 于淑委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2总课时数 1-2上课日期 9.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及司马迁,读通读顺,积累文言知识,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旨2.会使用工具书,自学自译,能通过交流合作,探究课文内容3.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历史意义,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有益思考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掌握特殊文言现象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过 程教学札记单元介绍摘记_第一课时一 了解作者,积累常识本文作者_,选自纪传体通史_其他常识摘记_二 互读课文,纠正读音闾左 谪戌 当行 鸿鹄 以数谏故 所罾鱼腹 陈胜王 忿恚
2、尉 果笞广 毋斩 宁有种乎 蕲 銍 酂 柘 谯 被坚执锐三交流疑难,识记重点字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交流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重点识记1、 尝 与人佣耕 _2、 辍 耕 之 垄上_ _3、 怅 恨久之_ _4、 苟 富贵 _ 5、 若 为佣耕_ 6、陈涉 太息 曰 _7、 嗟乎 _8、 燕雀 安知 鸿鹄 之志哉_ _9、发 闾左 谪戍渔阳_10 屯 大泽乡 _11、皆 次 当行_12、 会 天大雨 _ 13、 度 已 失期 _ _14、今 亡 亦死_ 15、 举 大计亦死_ 16、 死国 可乎_ 17、天下 苦秦 久矣_ 18、不当 立 _19、扶苏以 数 谏 故_ _20、 上 使外将兵_
3、21、今 或 闻无罪_ 22、楚人 怜 之_23、今 诚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24、为天下 唱_25、 宜 多应者_26、卜者知其 指意 _27、 足下 事皆成_28、卜之鬼乎 就是_“_”字省略 译成_29、 念 鬼_30、此教我先 威众 耳_31、乃丹 书 帛曰:陈胜王_32、置人所 罾 鱼腹中_ 33、得鱼腹中 书 _ 34、固 以 怪 之矣_3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令_ 之_36、夜 篝火 _37、 狐鸣 呼曰_38、 旦日 ,卒中 往往 语 _ _39、皆 指目 陈胜_40、忿 恚 尉 _41 吴广 素 爱人 _42、广 故 数言欲亡_ _ 43、尉果 笞 广 _44
4、、尉 剑挺 _ 45、 并 杀两尉_46、藉第令 毋 斩 _47、王侯将相 宁 有种乎_48、为坛而 盟 _49、蕲 下 _ 50 比 至陈 _51、将军身被坚 执 锐_52、复立楚国之 社稷 _53、 号 为张楚_54、 刑 其长吏_第二课时一交流质疑,积累知识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交流助学资料上的文言知识部分过程:组内质疑-班内质疑-教师精讲-背诵比赛特殊文言现象考核(一)通假字適戍渔阳:_ 固以怪之:_为天下唱:_ 被坚执锐:_(二)一词多义之: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二世杀之(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楚人怜之( )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5、( ) 将:上使外将兵( ) 项燕为楚将 ( ) 为: 为屯长( ) 为天下唱( ) 士卒多为用者( ) 为坛而盟( ) 书:乃丹书帛曰( ) 得鱼腹中书( ) 数: 广故数言欲亡( ) 卒数万人( ) 以数谏故( ) 数有功( ) 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陈胜乃立为王( ) 以:以数谏故( ) 固以怪之矣( )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祭以尉首( ) 行: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乃行卜( ) 行收兵( )故:广故数言欲亡( ) 扶苏以数谏故( ) 道:道不通( ) 伐无道( ) 应:佣者笑而应曰( ) 宜多应者( ) 欲:广故数言欲亡( ) 从民欲也( ) (三)古今异义1
6、. 今亡亦死 古: 今:死2. 又间令吴广 古: 今:空隙、间隔3. 等死,死国可乎 古: 今:等待4. 楚人怜之 古: 今:可怜5. 比至陈 古: 今:比较、较量6. 卒中往往语 古: 今:常常(四)词类活用刑其长吏:_置人所罾鱼腹中: _尉果笞广:_陈胜王:_忿恚尉:_令辱之:_固以怪之矣:_天下苦秦久矣:_失期法皆斩:_乃丹书帛曰:_夜篝火:_将军身披坚执锐:_(五)特殊句式省略句(请补出省略成分)1、守丞死,乃入据陈 2、上使外将兵判断句(请标出判断句的标志)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倒装句(请调整成正常语序)1、祭以尉首二再通文意,记录疑难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
7、再通文意,圈画翻译仍不流畅的地方,交流质疑,反复熟记我需要重点掌握的翻译句子_第三课时一 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_二 细读课文,问题探究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阅读全文,依次思考下列问题 1、细读第一段,画出相应词句来说明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展示陈胜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_2、细读第二段,回答问题1)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_2)陈胜认为起义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_3)陈胜吴广是如何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_4)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概括)_5)提出的起义口号是什么?_3、请依据提示把第三段分为三层并概括
8、层意。_三 了解写法,体会形象 自学指导三作者在文中详写了哪些内容?你觉得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_语文达标检测一文言知识 10 分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发闾左 戍渔阳九百人(这里指穷苦的人) B、今或闻无罪(有人)C、为天下唱(同“倡” ,首发) D、固以怪之矣(以为)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屯大泽乡(停驻) B、等死,死国可乎(等待)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 D、吴广以为然(正确)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 “扶苏以数谏故”中“以 ”相同的一项是( )A杀之以应陈涉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或以为亡4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B、比至陈(比:比较)C、来会计事(会:“聚集” “集合” ) D、楚国之社稷(社稷:国家)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B、皆刑其长吏(惩罚)C、并杀两尉(并且) D、卒数万人(几,表多数)6、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与 “楚人怜之”中的“之” 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皆下之 C、陈胜佐之 D、杀之以应陈涉7、选出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怅恨久之(怀恨) B、度已失期(考虑)C、尉果笞广(竹板) D、比至陈(等到)8、选出和“夺而
10、杀尉”中的 “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收而攻蕲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乃记之而去 D聚室而谋曰9、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互相忘记)B、天下苦秦久矣(天下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C、卒中往往语 (士卒们常常谈论这件事情) D、将军身被坚执锐(将军亲自穿着铁甲,手里拿锐利的武器)10、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是被雇佣耕地的人,哪里有富贵啊)B、等死,死国可乎(反正等着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D、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都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
11、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二文意理解 10 分1、 选出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出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B、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一句揭示大泽乡起义的直接原因,而“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则交代这次起义的根本原因。C 、陈胜为起义做了“藏书渔腹” 、 “篝火狐鸣”等舆论准备。D 、 “天下苦秦久矣”一句中 “苦” “久”二字,显示出当时社会矛盾重重。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原因“吴广素爱人。吴广素爱人。 ”、文中照应“宜多应者”的句子是“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12、,杀之以应陈涉。 ”、本文选材详略得当。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原因 、谋划过程 ,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攻大泽乡 、攻陈、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反秦斗争则是一句话带过。、写出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句子是“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胜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B、文章详略得当,略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起义军的进攻路线,详写的是农民政权的建立。C、文章善于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写出陈胜的与众不同,突出他的非凡才略。D、文章对并杀两尉的描
13、写极其简练、生动,用“挺” 、 “起“、 “夺” 、 “杀” 、 “佐”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一场激烈的格杀场面,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无可奈何,无法摆脱痛苦处境,只好认命。B、 “会天大雨” , “失期” , “法皆斩” ,既点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罚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C、 “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D、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表现了陈涉、吴广起义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
14、”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歌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和历史功绩。B、陈涉、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使用了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士卒相信“ 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C、陈涉、吴广抓紧群众“激怒”后的时机, “召令徒属” ,进行宣传动员,号召起义。他们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方向,结果徒属皆“敬受命” ,点燃了反抗斗争的怒火。D、文章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等死,死国可乎?”中的“乎”表达的语气非常坚定,没有商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