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21 课诸子百家 22 课文化艺术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分解知识来源:学优高考网 过程与方法来源:学优高考网情感、价值观来源:学优高考网检测方法来源:gkstk.Com学习要求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教学内容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体验感悟评价选择非选择名称: 名称 书画艺术 意义 原因: 内容 影响 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意义 特点 石窟艺术 影响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能力。2、过程
2、与方法:注重探究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难点是书法、绘画艺术。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 “祖冲之和圆周率”相关多媒体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2、讲授新课(板书)一、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 。人们赞美
3、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 。 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板书)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后回答)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佛教的盛行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战乱和各族统治者的残暴而使许多人寻求精神寄
4、托。范缜,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508 年,范缜写出神灭论 ,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 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板书)三、辉煌的石窟艺术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四、小结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这些文化成就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五、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一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永葆艺术魅力。六作业:课后习题附:板书设计一、思想:范缜著有神灭论 二、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三、绘画艺术: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一、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