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6 讲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真题赏析本讲主题题一: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题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题三: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来源: 学优高考网下列操作或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题四: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 _,利用 A 装置制取的气体有 O2 和_。(2)连接好装置后,必须首先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 B 装置中装满水后,氧气从_口进入( 填“a”或“b”) 。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的原因是_。题五: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
2、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1)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的原因是_ 。(2)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_。(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是_(写一种即可)。(4)做粗盐提纯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所得滤液仍然浑浊,原因是_(写一种即可) 。题六:某同学欲配制 50 g 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 B. 用 500 mL 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C. 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氯化钠固体 2.5 gD. 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3、回答下列与配制溶液有关的问题:(1)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需 NaCl 固体_g。(2)用上述溶液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 溶液,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中质量分数_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来源:学优高考网(3)以上两个实验中,均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滴管、量筒和_。题七: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象描述。图 A 是实际操作图,图 B 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 C 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来源:gkstk.Com根据图 B 的曲线变化,回
4、答下列问题:(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 a g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填化学式) 。(3)当溶液的 pH=7 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_(填离子符号)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 b g 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色。【结论】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题八:某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 CO2 的制取及性质探究实验。资料卡片: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 17.3 g。20时,碳酸钠、 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5、分别为 21.8 g 和 9.6 g。来源:学优高考网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 A 是用大理石制 CO2 的装置,仪器 a 的名称是_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在 b 处检验是否有 CO2 逸出的操作是_。(2)装置 C 中放有干和湿的 pH 试纸各一张,当通入 CO2 一段时间后,湿 pH 试纸显示 pH 约为 6,干pH 试纸显示 pH 仍为 7,实验结论是_。(3)当通入 CO2 一段时间后,装置 D 中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NaHCO 3)出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当通入 CO2 一段时间后,装置 E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则发生反应的化学
6、方程式是_。第 36 讲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真题赏析题一:D A 题二:B 题三: D A题四:(1)锥形瓶 CO2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b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题五:(1)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2)防止一氧化碳跟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发生爆炸(3)装置漏气(或药品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测量等)(4)滤纸破损(或浊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题六:C (1)5 (2)小于 (3)玻璃棒题七:(1)氢氧化钠溶液 (2)NaCl 、HCl (3)Na+、Cl (4)蓝 【结论】H + 和 OH题八:(1)长颈漏斗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b 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有 CO2 逸出( 或用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靠近 b 口处,若玻璃片上有白色浑浊物质出现,则说明有 CO2 逸出)(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或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显酸性)(3)Na2CO3+H2O+CO2=2NaHCO3 (4) 出现白色沉淀 2NaOH+CO2=Na2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