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镇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主备人:时间 地点 九年级办公室 召集人课题溶解度第二课时课时 2 课时(总第 课时) 科 任教 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溶解度含义,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过程与方法:学会数据分析,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重难点重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难点:解溶解度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 分钟)复习引入。展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度含义,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过程与方法学会数据分析,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3、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 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什么叫溶解性?2、溶解性受那些因素影响?3、用什么来表示溶解性?4、什么叫溶解度?5、溶解性是如何划分的?6、用那些方法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 分钟左右)先学生自学,后师生共同活动:1、溶解性: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 溶解性 。2、溶解性受那些因素影响?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且受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3、用什么来表示溶解性?-用溶解度来表示。4、什么叫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
3、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 克溶剂(一般指水)溶液状态:饱和状态单位:质量(克)例:蔗糖在 20是的溶解度是 203.9g。讨论补充记录教学过在 20时,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203.9g 蔗糖。在 20时,100g 水中溶解 203.9g 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5、溶解性是如何划分的?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溶解度/g (20)10g1g1g0.01g 6、用那些方法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列表法, (2)、图像法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 分钟)练习:1、在 20时,100g 水中溶解 36g
4、 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 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g。 2、在 0时,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13.3g 硝酸钾,则 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g。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4.判断正误:(1).l00g 水中最多溶解 38g 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 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 140g 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140g。 ( )(3).在 60,100g 水中溶有 75g 硝酸钾,所以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 水中最多溶
5、解 124g 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124。( )课堂作业。课本第 40 页 2 7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 分钟)课外作业:课本第 40 页 4、8、9、10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课题二 溶解度(2)1、什么叫溶解性? 2、溶解性受那些因素影响?3、用什么来表示溶解性? 4、什么叫溶解度?5、溶解性是如何划分的?6、用那些方法表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教 学 反 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6、。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 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