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案二】20.1 磁现象 磁场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磁场”看不见,摸不到,十分抽象,难于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宗旨是要充分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实践经验,采用“类比”的方法,促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中认识“风”的方法、手段“迁移”到物理课堂上,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找到形成磁场概念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
2、极。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 、 “转换法” 、 “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三、重点难点的确立重点:磁场的概念。难点:磁场和磁感线。四、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风力演示仪(自制) 、条形磁体、磁针、铁屑、实物投影仪等。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端着磁针,站在远离讲台的位置,磁针指向南北。【问题导引】: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知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现在请你们判断:教室的哪个方向是南?【实
3、验演示】:教师把磁针放在讲台上,磁针立即发生了偏转,不再指南北了,在学生惊诧目光的注视下,教师把讲台上的报纸揭开,发现讲台上有一个大磁铁。【问题导引】: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它空间有什么不同呢?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场。(二)新课教学【问题导引】: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结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法直接观察。【问题导引】:看不见摸不到的现象怎样研究呢?【实验演示】:拿出风力演示仪,引导学生研究怎样确定是否有风、各点风的方向。【问题导引
4、】:你能否把风力演示仪中的风的状况描述出来?能利用图表示更好。结论: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风的状况,每一根曲线的方向都代表风吹动的方向,在一些漫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方法启迪】:如果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能够对某些对象施加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对象来认识这个“神秘”的事物。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磁场能够对磁针发生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磁针来认识磁场。【实验演示】:把磁针放在磁场中的 A 点,观察磁针 N 极所指的方向;在 A 点放置不同的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问题导引】:观察实验现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结论:我们发现:磁场很有“个性” ,它把放在 A 点所有
5、磁针的 N 极都“吹”向同一方向(见图 1) 。【方法启迪】:如果风把纸片吹向东方,我们就说风是向东吹的,同样,放在 A 点的磁针 N 极都被磁场“吹”向图示方向,在物理学中就把这个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问题导引】:我们利用磁针确定了 A 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 B 点、C 点的磁场方向又如何呢?【实验演示】:在磁场的 B、C 点都放置磁针,观察磁针 N 极所指方向,每个磁针都显示了该点的磁场方向。【问题导引】:怎样让磁针更小,显示的点更多呢?【实验演示】: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观察铁屑形成的图案。【方法启迪】:铁屑撒在磁铁周围被磁化成一个个细小的磁针,磁场“吹”动每个铁屑的 N 极,形成了
6、奇妙的图案,这和风吹落叶的景象多么相似呀!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把铁屑排列的图案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表达出来,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实验演示】 (或图片展示):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条形、碲形、同名、异名)【问题导引】:观察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结论:从 N 极出发回到 S 极等。【问题导引】: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你能说出地球的南磁极在哪里吗?介绍地磁场、磁偏角、沈括的贡献。【问题导引】:你认为地磁场是怎样产生的?(三)课堂小结1知识梳理(略)2方法概述(略)(四)巩固练习 (略)(五)作业思考题:在物理学中,把磁针静止时 N 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如果我们把 S 极所指方向规定为磁场方向,本课中的哪些说法会有所改变?你能否按着新说法把这节课重新讲述? (六)板书设计 (略)六、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展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场景,如对生活中“风”的研究。另一条主线是物理场景的展现,对磁场进行研究。两条主线并行,前一条主线是后一条主线“迁移”的素材,为后一条主线打基础,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