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厦门市湖滨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草稿纸上的答案无。2.请用 2B 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修改时务必用橡皮将痕迹擦干净。3.非选择题请用 0.5 毫米的黑色水笔作答,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不要超出边框。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48 小题,每题 1 分共 48 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周代分封制首封传说时代及夏商帝王后商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戎狄等许多臣服于天子的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
2、这一做法有助于A推动周朝文化传播 B强化伦理道德秩序C突出宗法血缘纽带 D逐步实现家国同构2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阁臣拥有“批红”权力C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3有学者对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明代部分的进士阶层按户籍分布进行统计:民籍16767 人占 6.39%,民籍以外占 33.60%,后者中含军籍占 22.54%,匠、厨、马船占3.34%,灶、盐占 1.46%,官籍占 3.73%。这表明明代A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B社会阶层流动较为开放
3、C四民平等观念已形成 D选官制度与方式多样化4英国“在 1855 年至 1870 年的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 ,孙中山因此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 ”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科举制度。A公开、公正、择优体现自由竞争原则 B考察儒家经典从而光大了儒学C统一知识分子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 D创立于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25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概念 解释A 重农抑商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
4、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 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境内重大民政事务D 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6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 “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 “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据此可知,东汉A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B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C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7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
5、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8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 ,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 ”这说明,南宋时期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9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
6、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10管伸认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 ;孟了指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墨子主3张“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A众多学术流派思想趋同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C等级森严追求国家统一 D重建秩序成为社会诉求11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
7、体系。 ”作者所指儒家思想强调A “仁”和“仁政” B “民贵君轻” C礼仪和社会责任 D “有教无类”12儒家学术研究中,对五经原文的注释称为“传” ,后世对“传”加以注释称为“注” ,对“注”进行阐发称为“疏” ,此外还有“正义” 、 “集解”等多种解释方式。这表明儒学A注重传承并不断发展 B是统治人民的工具C流派众多,各有侧重 D兼容并包,内涵丰富13董仲舒主张:“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天意与人事没有联系C皇帝的权力来自人民 D儒家试图用天来约束皇权14表 1 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8、据此可知表 1观点 出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 庄子达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A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B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C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15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 70 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这反映出4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9、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16 “值百抽五”的税则是西方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获取的一项重要经济特权。1858 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收关税。 ”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低税率国家。 “值百抽五”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B适应了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的需要C加速中国经济近代化 D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171861 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 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 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 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 B清廷崇
10、洋媚外心理较严重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 D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18表 2 为 19011905 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表 2年份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人款 266 727 1058 2406 8000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科举制度的废除C政府教育政策的变化 D革命运动的高涨19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来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 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20
11、马克思在 1862 年指出:“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A洞察中国人的劣根性 B不了解中国情况C认识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准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特点21表 3 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5表 3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四川 蒲殿俊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湖北 汤化龙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湖南 谭延闿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
12、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由此可见,立宪派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22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 ”南方张骞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 ”而忧虑。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C列强支持清政府 D国家面临着分裂231912 年 2 月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
13、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24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A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 B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C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 D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251921 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年后党的“二大”将党现阶
14、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由一大时共产党要推翻的革命对象变成了共产党在革命中要6团结的力量。这一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A奋斗目标变化不定 B在“一大”时犯了左倾冒进错误C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D党在“二大”时犯了右倾投降错误26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意义C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D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27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经指
15、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 “积著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 。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A主张走农村包城市的道路 B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C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D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28中共某次会议中,决定了要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独立自主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担负起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B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29图 1 是 1937 年叶浅予创作的漫画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 。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国民众具有打败日
16、本的必胜信念B日本侵华战略被中国军队挫败C日本征服中国战略引发世人不满D国共合作抗战已转入相持阶段30图 2 是 1933 年和 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份比例的情况,这一变化说明了圖地國民華中图 171933年 中 共 党 员 主 要 成 分 比 例农 民 , 76%工 人 , 13%知 识 分 子 ,11%知 识 分 子工 人农 民1938年 中 共 党 员 主 要 成 分 比 例农 民 , 48%知 识 分 子 ,16%工 人 , 14%地 主 , 12%中 小 商 人 ,10%中 小 商 人地 主工 人知 识 分 子农 民图 2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中国革命性质的重大改变
17、C中共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 D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尝试311949 年元旦,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的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A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B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C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D中共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322011 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18、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33公元前 390 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越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回来带领众人打败了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A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 B万民法巩固了罗马的共和政权C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D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34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昧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A
19、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B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D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3515 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8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 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地圆学说的提出36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写道:“1500 年以后, (欧洲)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而实业阶级却发了大财,正像经济危机时代的暴发之徒经常所做的那样。 ”这主要是由于A价格革命的发生
20、B东方商品的输入 C经济危机的爆发 D资产阶级的剥削37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A手工业的发达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社会制度的优越 D工业革命的成果38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A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 B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 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
21、原则39关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挑战教会权威40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41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
22、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9道德法则。 ”这表明康德A鼓吹暴力革命 B要求实行法治 C反对财产平等 D主张自由和理性42我国古代的韩非子的法制思想与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法制思想的最大差别是A表现形式不同 B反映人民的愿望不同C代表的时代不同 D所代表阶级利益不同4318 世纪以前, “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 19 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
23、观念变动 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44从 18 世纪 70、80 年代起一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1830 年的资产阶级于是必须与贵族进行一场新的斗争”据此可知,这一情况A表明保守主义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结束了贵族掌控国家权力的陈旧制度C推动下议院席位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 D将促使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责任内阁45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 1787 年被(美國)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 ”这
24、主要说明A分权较大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B三权分立利于克服邦联制弊端C分权是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权益 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461871 年时,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 ,除了审查和拒绝通过预算之外没有任何实权。到 1899 年,帝国财政改革最终还是顺从了帝国议会中多数派的愿望。这一变化反映了德意志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B议会权力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发展 D封建残余基本上被肃清47图 3 是 18901910 年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对比示意图。示意图中的信息反映了10图 3A英国的工业水平最为先进 B德国的工业发展程度最高C法国的工
25、业化水平最落后 D欧洲工业化程度普遍提高48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1895 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C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D19 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第 II 卷(非选择题)(本卷共 4 小题,共 52 分。其中 25 题 13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5 分。 )49 (12 分)论证历史,探
26、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 13501850 之间 500 年,称为“漫长的16 世纪” ,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 ,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
27、著史(1)据材料一,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4 分)11(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 16 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 1500 年19 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8 分)50.(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早在 18 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 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1829 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
28、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 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 ,1832 年 6 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二 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提到开国会的具体年限。针对开国会这一旧问题,在 1907 年秋至 1911 年 1 月尤其是在 1910 年,以立宪派人士为代表,各省咨议局为阵地,先后进行了四次请愿活动。期间,各省请愿代表团赴京并成立国会请愿同志全,呈递请愿书,吁请“皇上速降谕旨召集国会” ,形
29、成了国会请愿的热潮。规模越来越大的国会请愿运动,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引起当权者的极大恐慌,最终请愿运动在清廷的镇压下偃旗息鼓。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与清末国会请愿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8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 (5 分)5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12图 4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图 5 西方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提取两项关于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30、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52 (15 分) 【历史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咸丰五年( 1855 年) ,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他认为:民乱必由官贪,民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民,而是官的贪污腐败。他来湖北后,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对那些庸官、劣官,或治罪、或撤换。人称赞道:“由于林翼之忠诚,储才之远识,果然使湖北耳目一新,人才之盛冠全国,一时为各方瞩目。 ”与此同时,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八四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他对绿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弱留强,经裁撤后的绿营只剩下 4000 多人,与此同时,胡林翼严整军纪,严惩官兵私逃和奸淫掳掠,并以山乡农民、猎户为
31、勇,大力扩编湘军,同时建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楚军。经过胡林翼改革,把湖北“天下第一破烂鄂”变成了吏治最清明,风气最正的“天下第一富强省” ,史称“湖北新政” 。(其中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A、B、C、D 分别为西方在科技理论、实验、技术和总和上赶上中国的交叉点。)(纵轴表示科学技术成果积分对数值)13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胡林翼“湖北新政”的时代背景。 (8 分)(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胡林翼“湖北新政”进行简要评价。 (7 分)14厦门湖滨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参考答案高三历史一、 选择题(共 48 分)1 2 3 4 5 6
32、7 8 9 10 11 12A C B A D A A A D D C A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D A D B D C B C D B C D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C C C C A A D D C B B A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A A D B D D C C D C D C二、材料解析49 (12 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1 分) 分析:经济:14、15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为资本以发展提供资本原
33、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答 1 点 1 分) 政治:资产阶级兴起、壮大;政府支持殖民活动。(任答 1 点 1 分)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分) (2)表现:政治:专制集权极端强化,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 分)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耕文明没有实现突破和转型) 。(1 分) 思想文化: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或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1 分) 分析: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
34、始并佳速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2 分)发动侵略战争,瓦解东方旧的统治秩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 分)15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冲击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向西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逐渐传播) 。(2 分) 50 (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特点: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导;得到广泛支持。清末(中國) ,立宪派人士主导;规模不断扩大。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议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 (言之成理即可)清未,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众对清政府抱有幻想;预备立宪的开展。(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2)原因: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
35、增强;政治同盟组织成立的推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执政党的赞成。 (任答 3 点,言之成理即可)清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立宪派将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绝大多数群众对参与请愿热情不高;清廷的镇压。 (任答 2 点,言之成理即可)5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信息一:差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西方科学技术在公元 46 世纪遭到严重挫折。 (2 分)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发展,封建大一统王朝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回答农耕经济、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科技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可酌情给分) ;(2 分)中世纪早期,欧洲宗教思想占据支配地位,科学发展受到抑制。 (2 分)信息二:差
36、异: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始终领先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则交替领先。 (2 分)原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2 分)以中世纪后期起西方科学技术注重实践和实验,把系统的观察、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推动了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2 分)16信息三:差异:十六世纪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2 分)原因: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和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政府厉行文化专制。 (2 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形成了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 (2 分)(以上信息任答 2 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同等得分)52 (15 分) 【历史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清代吏治腐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重用汉族大臣。 (每点 2 分,共 8 分)(2)使湖北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为湘军提供了军饷,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助长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削弱了中央集权。 (每点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共 7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