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明代文学,1368-1644,共计277年,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阶段,后期:嘉靖以后,文学变革狂飙突至,中国文学中正式进入近古的新时代,明代文学,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商业经济繁荣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使文学日趋市民化、商业化、通俗化。,明初 “重农抑商”,影响了城市繁荣。,明中叶工商势力活跃,市民阶层迅速扩大。,作品内容市民化,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 。,文学商品化,带来晚明文坛的污秽浊流。,明代文学,明代社会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新兴的王学左派肯定人欲、张扬个性,使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增强。,明初思想文化界死气沉沉。,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
2、”,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明代文学,中叶后,心学和禅宗强调“本心”:王阳明说:“此心纯是天理”。 “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传习录上)禅宗大师认为:“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人集法语)。,明代文学,明后期思想家、文学家纷纷不顾天理、张扬世俗情欲: 李贽:“人必有私”(藏书卷2) 汤显祖:“世总为情”(汤显祖诗文集卷34) 袁宏道: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宾客满席,男女交舄”,“姬妾数人,游闲数人”,“朝不谋夕”“恬不知耻” (与龚惟长先生书),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明代文学分期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前
3、后两期。明前期:文学名作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 就较高,三国、水浒问世。明后期,小说、戏曲再现辉煌:徐渭和四声猿、汤显 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 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皆为大家 大作。诗文最突出的是“公安派”。,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俗文学地位的提高传统文学观念向视诗、文等雅文学为正宗,而视小说、戏 曲等俗文学为鄙野、淫邪。承平日久,帝王对小说、戏曲兴趣越来越浓,朝臣、文人 也开始喜好。,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俗文学地位的提高从前期李梦阳到后期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 ,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 之至文”(童
4、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 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 “捷且深”。,明代文学,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俗文学地位繁荣首先是小说勃兴:以三国、水浒、西游、 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问世;“四大声腔” 的昆山、弋阳腔火爆。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传 奇剧牡丹亭、杂剧 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 平。,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成书,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成书隋代杜宝的大业拾遗记,已经有关于三国故事的文艺节目唐代 ,据李商隐骄儿诗等推测,
5、三国故事已经妇孺皆知。宋代,据苏轼东坡志林的记载,当时已经有说三国故事的“说 话”节目,而且效果很好元代,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等讲史话本已经粗具今天三 国演义的规模。同时,舞台上搬演三国故事的戏剧节目已经很多。,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作者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根据贾仲明录鬼簿续 编、王圻稗史汇编、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等书之间不无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约略了解到作 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东原人,元末明初 人。,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版本最早的版本是嘉靖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版 本是毛伦、毛宗岗父子评点修改过的版本。与以往 的本子相比,它的正统色彩更强,艺术上也
6、有较大 的提高,评点也有过人之处。,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主旨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 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望,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政治上向往“仁政”小说在以蜀为中心,展开三国间的错综复 杂的争斗故事时,把蜀主刘备塑造成一个仁君 的典范。他爱才也爱民,是作者理想中的“仁德” 明君,手下大将也有救国救民之心,寄托了作者 仁政爱民的思想。,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政治上向往“仁政”与刘备相对照的是残暴的奸雄曹操,工于权 谋,奸诈,残忍,毫无惜民爱民之心。这种对于蔑 视黎元、残杀无辜的乱臣贼子的愤恨,反映了广大 民众对于“仁政”的渴望。,明
7、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人格上注重道德在人格构建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 范。全书写人论事,都鲜明的以此来区分善恶,评定高下,而不 问其身处什么集团,也不论其出身贵贱和性别,特别是对于诸葛 亮的忠和关羽的义,作者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把他们塑造成理想 人格的化身。,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才能上崇尚智勇走出乱世,还得凭借军事上的实力和谋略上的成功,小说对 于智和勇,都是予以歌颂的。比较起来,小说更突出了智慧的重 要性。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其惊人智慧和绝世才能,实际上也 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斗争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关于“拥
8、刘反曹” 在三国的三方中,怎样来分辨“正”、“邪”,则是由一种尊崇“正统”的封建 道德观决定的。历史上的曹操,本来是一个蔑视传统伦理的“奸雄”式人 物,他虽然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却不大容易在传统道德标准中得到 肯定;刘备虽然没有太大的政治成就,却因为他与汉皇室的一点可疑的 血统关系,更容易被树立为正面人物。由此来分辨正邪,体现出皇权神 圣的意识。不过,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的宽厚仁 爱的赞扬,也表现出作者、也是民众的对于“仁政” 的向往。,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在悲怆和迷惘中追寻传统作者寄托美好的理想,但历史的发展恰恰事与愿违,无可奈 何的将其归纳为天意,表现了
9、一种困惑和痛苦,带着一种悲怆和 迷惘的心理,苦苦追寻和互换传统文化精神。三国演义是一 部悲剧,互换民族大众传统文化精神的史诗。,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罗贯中并非全然羽翼信史,而是采用了诸多手法,使得故事的讲述充满意味,比如对历史时间巧妙剪裁布局;大胆采用信史所无的传说;本末倒置;张冠李戴;等等,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单一性:指重要人物都有一个突出的主要而突出的特征,其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此一特征足以支撑起整个任务形象,类似中国戏剧中的脸谱化与程式化
10、。 稳定性:指主要特征稳定不变,缺乏纵横方向的变化,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 和谐性:指人物内部诸因素基本处于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在冲突与和谐的对立中,力求和谐。主要表现在: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回避理智与感情的矛盾。,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从全知全能到限知视角的叙事方式。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限知视角的初步采用。 扇形网状的结构方式。 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文白相杂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灵动,与体制和谐,亦便于直接从史书中摘录材料。,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地位和影响 文学的: 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11、 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非文学的: 战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 对民间信仰的影响。,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水浒与三国同为元末明初产生的中国长篇小说的双子星座,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通俗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风格,培养了人民群众在通俗叙事文学方面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形成了富于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艺术传统。,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成书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作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宋 江起义是历史上实有的事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有关的史 料不多,各书记载较简略,而且差异颇大,如有关起义的地域, 就有齐魏、淮南、太行山的不同,结局也有被招安,或被招安后 征方腊,或被擒
12、诛杀等诸种说法。与史料记载相比,水浒故事在 民间的流传就显得十分丰富、生动。,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成书小说的素材来源更得力于民间传说和艺人们的编写、演出, 包括街头巷尾的口头传说、说话艺术中的“小说”、 “说铁骑”类目, 讲史话本中相关内容,元杂剧的水浒戏,民间的其他说唱艺术等 。,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作者由于有这么多水浒故事的流传,经过从南宋到元末明初的长 期积累之后,将它们进行综合的整理、改编,并作艺术再创造, 成为一部主题集中,故事统一、完整,人物、场景、情节描写血 肉丰满、生气盎然、细腻生动的长篇小说就成为势所必然,这样 的任务最后落在某些或某位有思想有文才
13、的文人身上,于是出现 了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作者这些或这位文人是谁?据明代著录的早期刊本的题署以及有关记 载,是施耐庵与罗贯中,有的是二人连署,如“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高儒百川书志、嘉靖间),有的只说是罗贯中 或施耐庵二人之一,后金圣叹则说是施作罗续。,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版本:大体可从简本、繁本和回数两个方面去划分,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水浒最早的名字是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他的性格在既矛 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的发展,明代文
14、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水浒在歌颂梁山英雄的同时,深刻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 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忠和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 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盛行。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又在民间经 过几代人的累积和加工,全书的思想内容并被忠义二字能概括, 在很大程度上歌颂了英雄,不少都是“力”和“勇”的象征。,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成就从编创性质和小说类型看,水浒传是一部基本上不依凭 于史料而在民间文艺作品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再创作的 英雄传奇。在成书时,融入了作者
15、对社会生活的实际认识和深刻 的人生体验,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想象,体现了杰出的创造才能。,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成就提高了叙事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力 。水浒传 对社会生活反映广泛深入,特别是在对社会下层生活市 井风俗、江湖气习方面进行了细腻、生动的描写。,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成就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塑造出生动逼真,光彩照人的 江湖英雄群像是水在艺术上最为成功之处。这一点从水浒 出版后就被许多有眼光的文人所盛赞。容与堂本第三回回末总评: “描写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艺术结构全书以义军的发生、发展、壮大、
16、招安和失败作中心 线索组织情节,段落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七十回 以前,故事精彩、结构严密,呈现一种连环套式的特 点。,明代文学,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语言以北方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 生动而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无论叙事、状物、写景、写 人都能惟妙惟肖,逼真传神。特别是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四大奇书”之一 “神魔小说”代表作,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成书 本源:源于唐代玄奘印度取经的真实故 事。旧唐书方伎传:唐僧,俗姓陈, 名祎,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 师县)人。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9) 只身到印度,17年后满
17、载归国,带回梵 文佛经657部。今西安大雁塔,即当年 玄奘藏经的慈恩寺塔。,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成书 宗教神话阶段: 大唐西域记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独异志、大唐新语,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成书 文学化阶段: 大唐三奘取经诗话 元代杨景贤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平话 朴通事谚解,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成书 吴承恩加工改造:创造性的总结者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 下笔立成”,“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 屡试不第,40多岁补为岁贡生。生性耿直,出任长兴县丞两年,弃官 。晚年放浪诗酒。存射阳先生存稿4卷 、禹
18、鼎志。,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思想内容 主题胡适西游记考证:“道士说,这部 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 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 的理学书”。,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思想内容 主题:,修道说,游戏说,童话说,农民起义说,心学哲理说,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思想内容 主题: 神话小说,并非反映现实生活的原始形态和具体过程,仅是现实生活的某些抽象化本质。 成书过程加深了思想内容的复杂性。把宣扬宗教、提倡正统的东西,改造成富有人民性的。,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思想内容 三大段落: 孙悟空大闹天宫(17回)叛逆者 唐僧出世及取经缘起(812回
19、)如来说法、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太宗入冥 西行取经(13100),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文学形象 孙悟空:以取经诗话为标志,成为取经的主角。 原型: 我国古代关于猿猴的传说:李公佐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 印度古代史传罗摩衍那中猴子国大将哈奴曼 综合说,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文学形象 孙悟空: 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 反对压抑,蔑视权威 勇敢无畏,积极乐观 善恶分明,嫉恶如仇,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文学形象 孙悟空: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形象,一方面沉积着我们民族丰富 的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是明中叶后社会思潮与生活的鲜明 反映。 “强者为尊”的思想 ;
20、对人及人的才能的尊重。体现了对人的个体 价值与人格的肯定和尊重。非受压迫而造反,为追求无拘无碍、 自由自在地生活,要求自己的个性和本领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人 平等而不受轻视。,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文学形象 猪八戒:悟空的主要帮手和陪衬。目标一致,能吃苦, 敢斗 争,小农形象的缩影。 优长:憨直淳朴、浑厚本色、能吃苦耐劳 缺点与不足:以自我为中心,以本能为指向 好利贪财贪吃嗜睡 恋家好色摇摆游移弄巧成 拙,自食其果,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文学形象 唐僧:虔诚的佛教徒信念坚定,不为威武所屈,不为诱惑所动。 人妖不分,优柔寡断,懦弱无能。 听信谗言 害怕牵连,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
21、他神怪小说,艺术成就:极幻与极真 极幻:用超凡想象和极度夸张,创造出一个神奇瑰丽的神话 世界,使全书从环境到人物、情节都充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 色彩。,奇景,奇事,奇人,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艺术成就:极幻与极真 极真: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那些变幻莫测、 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影子,或含生活真理,奇幻得都 入情入理。,神境之真,奇事之真,神魔之真,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艺术成就:谐趣与讽刺 奇趣-最富趣味性和娱乐性的作品 讽刺-寓庄于谐,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艺术成就:巧妙曲折的结构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次展开情节,层次清晰,结 构完整。 注意前后的呼应和衔接,使全书浑然一体。,明代文学,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语言艺术: 韵散结合,相得益彰。两方交锋,用韵语介绍身份,渲染 气氛。 融会口语与方言。“不当人子”。“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 乡万两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人物语言简洁传神。“老孙便是”。“我老实,不晓得,不曾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