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 实践、反思与行动 仁怀市火石岗中学 卢 曲 2005年10月18日,一、新课程及其实践 二、反思新课程 三、行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一、新课程及其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999年, 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 “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3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基
2、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要构建和完善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改进中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国家和省两级新课程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政府行为。2001年, 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
3、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标之四,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目标之五,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
4、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新课程“新”在哪里? 门类? 课时? 内容? 教材?,新课程“新”在哪里?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 管理方式?,新课程“新”在哪里? 课程文化 课堂文化 教研文化 管理文化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义务教育新课程推进进程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 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 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 2004年 70%-90% 2005年 100%,普通高中新课程推进进程2004年 4个省(区) 13% 2005年 8-10个省(区) 25%-30% 2006年 15-18
5、个省(区) 40%-50% 2007年 覆盖全国 100%,二、反思新课程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临严峻的挑战,关系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反思1: 新课程因其设计理念的先进性、触及问题的尖锐性、影响所及的广泛性,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应试教育的深刻反思,也不同程度的引发了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讨论。 新课程本身并不十全十美,尤其是在新旧课程并行交替的阶段更面临观念上和制度上的挑战。,反思2:实验中遇到问题,政府重视 组织保障 政策支持 评价与考试 ,教师(教学) 课程资源 师范院校 社会舆论 ,反思3 如何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课程改革的后续动力是什么 如何持续加大领导力度 如何使课程改革
6、由外在要求转变为内在自觉 如何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动活泼与教学上的散漫、随意、肤浅、热闹区别开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奇、兴奋感减弱、因挑战而生困惑、因习以为常而生厌倦,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政策、需要什么样的制度革新推动课程的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认识上的差异、行动上的差异、地区的差异、改革主体的差异、改革成效的差异;差异是绝对的,问题是如何让全社会认识并接纳这种差异,为课程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行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行动1: 进一步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 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深刻领会中央八号文件精神 增进对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战略工程 民心工程 希望工程 基础工程极
7、端负责,冷静分析国际经济和教育发展生态,进一步增强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心。,经济发展生态图,加工厂在 中国,办公室在 董事会在印度 欧美,知识技能解题能力认真 勤奋刻苦踏实谨慎,实践能力 创造性 好奇心 兴趣爱好 自尊 自信 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发展生态图,学生发展现状反思,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教育的优势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 加强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制度建设 加强对学校的科学评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行动2:加强制
8、度创新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行动3: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1)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学生时代的经验 在职培训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 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1.目标 使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 2.关键 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教师个体的实践与反思是实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同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施以校
9、为本教研制度的标志与灵魂;,专业人员的有效参与是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可持续、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改革学业考试 加强综合素质评定 实施多样化的高中招生,行动4:以中考改革为突破口加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力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学业考试的成绩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等级数和等级标准由各地根据考试结果,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根据通知的精神,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
10、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2)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的内容应以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应成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3)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公示制度 诚信制度 监督制度 培训制度 监控评估制度,各地应建立、健全与初中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相配套的各项制度,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行动5: 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问题:所有
11、的学生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目标:让每一个高中生各得其所,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普通初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 数学人文与社会 科学体育与健康 艺术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
12、避免并学科目过多,确保学生打好基础.,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 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 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关于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 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
13、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适时更新课程内容; 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模块的设置,各科目内容结构示意,语文 1,语文 5,语文 4,语文 3,语文 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系列3,系列4,系列2,系列1,数学 4,数学 5,数学 2,数学 3,数学 1,数 学,必修,选修系列,英语 1,英语 2,系列1,英语 3,英语 4,英语 5,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必修,选修系列,系列2,历 史,选修模块,历史 1,历史2,历史3,
14、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探索历史 的奥秘,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地 理,地理1,地理2,地理3,必修 模块,选修模块,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城 乡 规 划,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
15、自然灾害 与防治,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化学 1,化学 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 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 物,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初步,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电子控制技术
16、,通用技术,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美 术,绘画雕塑,美术鉴赏,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 系列,音乐鉴赏,演 奏,音乐与舞蹈,歌 唱,创 作,音乐与戏剧表演,音 乐,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模块,艺术与 文化 系列,艺 术,艺术与 科学 系列,艺术与 情感 系列,艺术与 生活 系列,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音乐的情感
17、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田径运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新兴运动,冰雪或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体育与健康,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选修系列,物理 1,物理 2,物 理,必修模块,选修系列,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理想的课程管理者的课程实施的课程获得的课程,回顾与展望,?,新课程实施有赖于教育界的每一位成员 在纲要指导下 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我们的共同追求:,使每一位学生成功! 使每一位教师成功! 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伴随新课程我们共同成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