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5085347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必修,古今中外的经济史,重要的概念,【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生产力的最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 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 分配方式三项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 手工业 商业,农耕文明长期领先 “小农经济”发达 精耕细作,享誉世界 官营与私营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政府重农抑商,三者之间的 相互关系,农业是基础,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原因,手工业、商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

2、类生存和进步的物质基础,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前提,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结构】,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自主学习】1.原始农业的产生2.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3.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1、起源:,材料: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

3、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白虎通,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陕西),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中国早期农业特点:,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少量青铜农具,主要是耒耜和石锄,石犁,粟、稻、黍、稷、麦、桑、麻等,耒耜,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器锄耕、排水、沤肥等、井田法,石斧,木耒,骨耜,、意义:,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自主学习】1.春秋战国至隋唐生产工具的发展2.耕作技术的进步表现3.农业灌溉技术发展的表现,【精耕细作】在单位面积土地

4、上,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从而获得最大的收获.,二、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铁犁,耦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二牛抬杠),耧车,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曲辕犁,可调节犁耕的深浅,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耕犁技术的完善,(铁农具是主要农具),2. 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春秋战国),3. 熟制的增加,两汉一年一熟 宋代江南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制,4. 水利工程的兴修,战国秦国的都江堰 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代田法(西汉),耕耙耱(魏晋南北朝),南方和北方,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5、,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井渠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主学习】1.小农经济的形成原因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3.小农经济的优点与缺点,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含义:,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铁犁

6、牛耕 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形成:,集体耕作,个体农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化原因:,农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井田制 “千耦其耘”,小农经济的评价:,1.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2.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优点:,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加上自然灾害,农民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小农经济缺点:,采用精耕细作的技术(生产力) 西方:粗放型、农具和技术都远中国落后、单产也远低于中国 小农经济较发达

7、(生产关系) 西方:14、15世纪以前盛行封建庄园制,领主占有土地和农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在1792年乾隆年间访华,一路见到丰茂的农作物,盛赞“在整个路途上,我没有见到一块土地不是用无限的辛劳来加以耕作,生产它能够生产的每一种粮食和蔬菜”,“中国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农民”(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5页)。使团中随行的农学家巴罗估计中国的农业收获率高过欧洲,他写道:“麦子的收获率是15比1,而在欧洲居首位的英国为10比1。”(同上书,第186页),知识延伸:,1.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所以带来了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昌盛的物质

8、基础;,2.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所以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小农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直 鸦片战争后才开始解体.,本课测评,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耕作方式、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四个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农业技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1(

9、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走进高考,B,2(2010浙江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D,3(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B,1(2009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

10、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C,2 (2009宁夏、辽宁文综,24)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C,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 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1(2007上海历史18)一项

11、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B C D,B,4(2007广东理基6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A,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 A

12、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 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 5(安徽蚌埠二中2008届10月月考) “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C,B,A,6. (山东枣庄市200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3、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7. (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年高三期中)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B,B,8史记河渠书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中的“渠”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广通渠 9“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

14、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 B大运河 C八达岭长城 D河北赵州桥 10(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B,A,B,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

15、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11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B,1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1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通:“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

16、不出门。”这段材料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 封闭性 完善性 保守性 稳定性 A B C D14、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C,D,15(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

17、要经营方式 A B C D16(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B,C,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探究四: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内部分工、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

18、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7.(山东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B,18.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D,2.(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 札札,牛驴走纭。女汲涧中水,男 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 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 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时间:春秋时期。,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农业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