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农业 手工业 商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地球上有了人类,便开始了史前的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人类只能随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变化,为寻觅食物采集地而分支转移。 距今一万年之前,原始社会步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时,发生了一场农业革命。人类在采集和渔猎的同时,学会了种植谷物和驯化动物的方法,由采集转化为生产者,开创了原始农耕与畜牧的文明。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的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东亚的起源中心主要是中国。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五谷六畜”,“十二生肖”
2、,考古发现碳化稻谷 专家认为稻作起源地在常德,一、发达的古代农业,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刀、石斧、耒耜,少量青铜农具, 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刀耕火种,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植主畜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代田法,漕渠、白渠、 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犁评,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请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面表
3、格。,耧车,一年一熟,(完善),(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 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 2(吉林省
4、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 3(安徽蚌埠二中2008届10月月考) “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C,B,A,4. (山东枣庄市200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 图(二)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
5、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5. (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年高三期中)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B,B,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6、精耕细作,(基本特征;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政府的重农政策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赋税、徭役沉重
7、;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旱、涝等自然灾害 商品经济的冲击,6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B,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2.(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材料二 徐
8、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 札札,牛驴走纭。女汲涧中水,男 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 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 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 (2)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有哪些基本特点?(6分),时间:春秋时期。,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马桥文化石锄,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井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