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诗歌教学看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问题.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5084130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诗歌教学看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诗歌教学看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诗歌教学看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诗歌教学看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诗歌教学看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2007-10-12作者简介:贾振伟(1983-) ,男,河南驻马店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就诗歌教学议高职语文教学的文体性贾振伟(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外国语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摘 要:高职语文教育应该切实培养学生将来职业生活及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语文素养。然而,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淡化文体及淡化语法等等。我们就诗歌教学谈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及解决问题的有关办法。关键词:高职语文 诗歌教学 学科性 文体性 审美要素Discussion on The Style of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

2、g by Poetry TeachingJia Zhengwei(Economy, Trade and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322100, Zhejiang)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necessary language literacy in working and daily life in the future. How

3、ever,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exists many problems, such as desalination and desalination style syntax, and so on. We discussion on the style of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nd related methods by poetry teaching.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subject; style;

4、 factors of taste文体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栽,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它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及审美效应。正确的解读诗歌,无疑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职语文诗歌教学却存在着忽略文体特性等问题,自然也就达不到诗歌教学的目的。故有就诗论教,作一番议论的必要。1 目前诗歌教学存在的文体性问题目前,高职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文体性问题有:(1)诗歌教学的散文化。诗歌教学散文化问题主要存在于古典诗歌的教学中。现代人理解古典诗歌自然面临文字上的障碍,解读字、词以至翻译

5、诗是教学中的必要的内容。而许多同仁于课堂却执此一端,把古诗歌教学停留在突破字、词、句的层面,将其翻译成现代白话散文的形式,最后作一总结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现代诗歌也同样只流于表面上的散文化解说。这种教学方法,丝毫没有注意到诗歌自身的文体特征,未作针对性的审美分析。 (2)诗歌教学的小说化。这一问题,在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也许是缘于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花大功夫吸引学生兴趣,将与诗歌直接或间接有关人物和故事情节构成课堂主题内容,而真正用来解读诗歌文本的功夫却很少。学生听讲故事的兴趣很浓厚,而对于诗歌的情感、意象、韵律及写作手法等审美因素却没有丝毫的领会。 (3)诗歌

6、教学的音乐化。有人认为,诗歌的美全在于其韵律,即那可“歌”的部分,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用大部分时间来倾听诗歌录音,或者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然2后让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诚然,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音乐性是其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在解读过程中忽略不得的。但是,音乐性只是诗歌的特性之一,正确的解读诗歌要兼顾到它的各个文体特征及特征之间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诗美的全部。具体讲来,诗歌自身文体性特征包括语言、韵律、意象三个方面。其中,语言指诗歌的字、词、句及章节的组合搭配。韵律即诗歌的音乐性,具体指外在韵脚,字词音节的停顿,内在的情感律动。意象包含两个层面,内层是“意” ,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

7、的复合或“情结” ;外层则是“象” ,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层缺一不可。换句话说,意象就是被作者赋予情感和思想的物象,是诗歌的核心要素。2 诗歌教学的文体性根据高职语文教学总目标及学科本身的特征,诗歌教学应该力求避免“散文化” 、 “小说化”及“音乐化”倾向,抓住诗歌自身文体性特征作全面综合的解读。2.1 诗歌教学中的语言审美意大利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言语(字、词、句等一切构成文本的要素)组织的规律所在。语言的特点是诗歌解读所不可忽略的内容。比如,打破常规言语组合规律以造成阅读磨擦的“陌生化” ;追求诗句、诗节长短不一以打破形式上束缚的“散文化” ;讲究节的匀整、句的均齐以纠正诗歌创作

8、过于散漫的“规范化”等,这些语言上的技巧往往和诗歌创作精神及诗人用心有密切的关联,所以是解读诗歌所必须关注的。比如穆木天苍白的钟声 。苍白的 钟声 衰腐的 朦胧疏散 玲珑 荒凉的 蒙蒙的 谷中衰草 千重 万重听 永远的 荒唐的 古钟听 千声 万声古钟 飘散 在水波之皎皎古钟 飘散 在灰绿的 白杨之梢古钟 飘散 在风声之萧萧月影 逍遥 逍遥古钟 飘散 在白云之飘飘一缕 一缕 的 腥香水滨 枯草 荒径的 近旁先年的悲哀 永久的 憧憬 新觞听 一声 一声的 荒凉从古钟 飘荡 飘荡 不知哪里 朦胧之乡古钟 消散 人 丝动的 游烟古钟 寂蛰 入 睡水的 微波 潺潺古钟 寂蛰 入 淡淡的 远远的 云山古钟

9、 飘流 入 茫茫 四海 之间3暝暝的 先年 永远的欢乐 辛酸软软的 古钟 飞荡随 月光之波软软的 古钟 绪绪的 人 带带之银河呀 远远的 古钟 反响 古乡之歌渺渺的 古钟 反映出 故乡之歌远远的 古钟 入 苍茫之乡 无何听 残朽的 古钟 在灰黄的 谷中入 无限之 茫茫 散淡 玲珑枯叶 衰草 随 呆呆之 北风听 千声 万声朦胧 朦胧荒唐 茫茫 败废的 永远的 故乡 之 钟声听 黄昏之深谷中诗中,作者用一系列通感式组合词语(如“苍白的钟声” )及成分残缺、意义模糊的句子造成一种迷梦般复杂的感觉和气氛。还有意把句子按词组断开,左右上下,参差错落,外观上有若断若续的钟声动态;又在句子中间插入许多双声叠

10、韵词和重叠词模拟出钟声的音响,全篇给人一种零乱的断离的视觉感受;然而,每个诗节在字句上又大致相当,形成断离与整齐并存的造型美。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组合,巧妙地表达出为钟声所引发出的如丝晚烟,恍惚迷离的个人感受。教师要与学生一道“感受”作者这种“个人感受” ,进而作出由情而理的审视。又如舒婷神女峰的“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这也是一种诗歌艺术的展现。这三个简单的有形排列极大地增加了诗歌“建筑美”的功效。 “高一声” 、 “低一声”其本身并不含多大的意义色彩,但它却是全诗音乐性的一个重要的注脚。该诗全篇都极富有音乐感,像一首柔美的小夜曲一样幽婉动人。这种简单明亮、循环反复的明显的音乐性,是诗篇

11、的音乐性的一个窗口,让人由此可深刻地感受到全诗音乐性的流动和变奏。这种语言上的巧妙安排,通过教学,必给师生以视觉感受,音响震撼,进而是心灵上的震动,收到“诗美”美人的艺术效果。还有,诗“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也是诗歌语言上最大的特点之一。观点由闻一多提出, 死水是对这种新诗“三美”理论之“建筑美”观点的具体实践。其实,这匀称的诗节和均齐的句子也和“死水”这一意象死寂不动的特点相一致,和作者创作严谨及对待丑恶社会现实的严肃态度相暗合,于教学中也当关注。至于死水是否存在唯美主义倾向,似不宜列入课堂教学内容,于此不作议论。2.2 诗歌教学中的音乐审美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文字作品又都是音节的组合。诗

12、歌作为文学的正宗,无疑是最为精致的音节的编织。因此,音乐审美是诗歌解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诗歌教学中的音乐审美,主要是关注诗歌的平仄、韵脚、韵式等音节上的律动,及诗歌内在的思想情感的起伏,并认真研究内外两种律动的关系。可先就朱湘采莲曲 (节选)略作议论。小船啊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4日落, 微波, 金线闪动过小河。 左行, 右撑, 莲舟上扬起歌声。采莲曲是朱湘的代表作。此诗的音节配置十分精巧。如第一节开始两行,第一行两个节拍,第二行三个节拍,既有由舒缓到急促的变异,又不过分突兀,显得轻松而又愉快。每行都以二字节拍收尾,顿挫感强;这两行第一个节拍“小船”和“杨柳

13、”后面缀上衬字“呀” ,又使顿挫中有了摇曳。三四行仿此。接着的三行,在二字一个诗行的“左行,右撑”中,以韵的先重后轻模拟采莲舟在水中划行时随波摇荡的情韵。这些,都是诗歌“歌”即音乐美的所在。另外,诗的用韵,也时而上扬时而下落,变化有致,这样便造成一种起伏的律动。和朱湘的采莲曲一样,徐志摩雪花的快乐也是音乐美的典型。首先,其韵式为 aabbb,时而押 a、u 韵,时而押 ang、ng 韵,洪亮和轻细两相交替,时而舒缓,时而高扬。其次,用“翩翩” 、 “娟娟”、 “盈盈”等叠音词,把晶莹飞舞雪花的情态展示得淋漓尽致;“飞扬,飞扬,飞扬”及“消溶,消溶,消溶”等重叠词于各个诗节的同时出现,又使整首诗

14、洋溢着轻松、快乐而又执着的音乐情绪。还有,诗的内在也荡漾着轻盈而高扬的旋律,那是作者诗情的流动。可与学生一道拜读。2.3 诗歌教学中的意象审美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 “意象”最重要,是诗歌与其它文体内在本质与外在形态区分的所在。诗歌意象对诗人思想情感表达的间接性和丰富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使诗歌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得到产生与滋养;是诗歌具体与抽象、感性和理性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重要的实现方式;是诗歌艺术审美象征性与多边性产生的基石。可见,意象审美的前提是师生一道找出诗中的中心意象,然后结合整个诗境及相关情况作多角度审视,挖掘出诗之丰富的诗意。论证可以海子五月的麦地 (节选)为例。全世界的兄弟

15、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麦地”是海子这一诗歌的核心意象,也是海子的诗歌理想。 “麦地” ,那是个绿色的或金黄色的海洋,丰富而厚实,简朴而神秘。在诗中, “麦地”乃生命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各地各族兄弟的“诗歌”都源自那里。因此,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的兄弟都是同源同宗的,都要在麦地里相互拥抱,而不要永远盲目地持着地域、肤色、语音的差异不放,更不要一直停留在国民和种族利益归属的争执点上。我们每一个呼吸着的生命,都扎根于同一块大地,历史上的冲突、杀伐、歧视等都是应被遗弃的愚昧,今天和未来的我们应该采取拥抱的姿态。这里的“麦地

16、”是孕育生命和历史文明的大地,是诗人理想的寄予地,也是诗人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的所在。于诗歌教学当中,意象审美就是如此的重要。诚然,语言审美、音乐审美和意象审美是诗歌审美的组成部分,解读过程中应该兼顾各个方面,并注意其相互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诗美的全部,真正理解诗人的情思。总之,从文体性出发,重视文体性分析,这是高职语文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活动5中,不仅要针对文体要素进行课文解读,还要顾及文体要素全面性及其相互关联融合,进而就如何共同完成主题表达作出分析,不可忽略文体性或混淆文体界限,不可偏执,使得教学片面化、生硬化、盲目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就诗歌教学展开议论,旨在由偏及全,与同仁一道就高职语文教学文体性进行探讨,以促使高职语文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1王嘉良,李标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王宗法.台港文学观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