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2.2.1《〈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083192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2.1《〈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2.2.1《〈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2.2.1《〈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2.2.1《〈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2.2.1《〈指南录〉后序》练习(苏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1指南录后序学习要求1. 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2.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3. 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文言基础知识1. 字词解析注音释义士萃(cu)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予羁(j)縻(m)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ng) (迥:远)避渚(zh)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

2、中陆地,比渚大。 )诋(d)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 (恶:困难。 )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 )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一词多义间A 名词 jin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B 动词 ji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 量词 jin

3、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副词 jin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A 动词 m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 动词 m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 形容词 m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 副词 m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A 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 )B 介

4、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 “把怎么样” 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偏义复词不复顾利害(偏指“害” ,危害)源于本文的成语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静、止住。2. 句式解析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5、 。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 ,作“舍”的定语)“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3. 难句解析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一” ,是动量词。 “一行” ,是走一趟意思。 “谓为”是“说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3是”的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爱” ,吝惜。 “意”估计。 “北” ,元军方面。 “尚” ,追。 “可以” ,可以凭借。 “口舌” ,代“言辞” 。 “动” ,说动。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 (而且)估计元军方

6、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 ,将要。 “以”介词,凭。 “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为” ,读 wi,作为。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吕师孟是南宋的兵部侍郎,在文天祥出使元军之前就投降了元军, “构恶于前” ,就是“在之前已干了什么坏事” 。贾余庆是南宋的右丞相,和文元祥一道出使元军,但他背着文天祥向元军献媚请降,并向元军献计囚系文天祥。 “羁縻” ,是“被扣留”的意思。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

7、人世所堪。庄子中有“死生为昼夜”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的话。意思是:死和生,就像有昼有夜的自然现象一样平常。文天祥这样讲是表现他在生命面临危险面前泰然自若。全句译作: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 (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内容主旨全文共 6 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4 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其中 13 段重在记叙,第 4 段以抒情为主。第 1 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 ,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

8、以口舌动也” ,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第 2 自然段中至北营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 ”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最后讲本来是“分当引决”的,但仍“隐忍以行”是为了“将以有为也” 。第 3 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 “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写得脱后的喜悦。第三层, “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 ”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第 4 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9、”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第二层, “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 17 个排比句。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第三层, “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第二部分(56 段) ,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题名。这部分告诉我们文天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 (至) “今存其本不忍废”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4而得以保存。文天祥将诗结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写作特点1.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在记叙的基础

10、上抒情。例如第 2 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 4 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 3 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 ”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扬州) ”“趋(高邮) ”;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 “来(三山)

11、”;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 ”, “道(海安、如皋) ”, “历(吴门毗陵) ”。此外,动词“奔” “变” “诡” “行” “宿” “出” “没” “穷饿” “呼号” “避” “渡”“入” “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五人墓碑记一、学习目的:1.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 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 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基础知识积累: 读音: 阉 yn(指太监) 湮 yn(埋没) 敫 ji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赀 z(同资) 缇骑 tj(指明代锦

12、衣卫) 曷 h(同何)缳 hun(绳索的套子) 暴 p(同曝,显露) 谥 sh(死后追封的称号)牖 yu(窗洞) 詈 l(骂) 名词活用如动词: 旌:旗的一种表彰。 例:以旌其所为。 墓:坟墓建墓。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 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古今异义的词语: 私人:党羽。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眠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例:非常之谋难于碎发。 视:比例。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三、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 ,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

13、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 ,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5四、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崐、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

14、就是其中一次。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夷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

15、建了五义士的墓。 五、文章解析:1. 第 1、2 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强调字词:当道 除 旌 去今之墓而葬焉 疾病 皦皦 强调句子: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判断句) 激于义而死(被动句)呜呼,亦盛矣哉!(感叹句)这两段的写作思路是:由五人之死引出埋葬他们,再引出“立石于其墓之门” ,最后用对比手法将五人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相比,一个“激于义而死” ,后人“旌其所为” ,立碑作记,他们虽死不朽,而另一种人“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 ,与草木同腐。感情鲜明,更加突出了五人死得不同寻常,作者叙中有议,并在段尾提出“何也” ,引起下文。

16、 2. 第 3、4 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这两段以叙述为主,意思明确,可由学生口头翻译进行。 强调词语:先 仆 抚 私人 然 颜色 函 3. 第 5、6 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第 5 段共有三层,依次用反问、设问、双重否定句作结,层层深入地突出五人之力。先将五人与缙绅进行对比,然后议论五人之死所取得的成果,感情强烈,表意明确。第 6 段用“高爵显位,一旦抵罪”与五人之死对比,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五人现在的献身而死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的重大和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17、以此揭示全文中心:明死生之在,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强调词语:编伍 缙绅 视 暴 谥 隶 屈 明 大 强调句式: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抒腕(于)墓道 4. 第 7 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文章开头。属于碑记格式的范畴。 六、写作特点: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61. 叙事议论有机融合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斗争事迹) 、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之义” ,然后接着叙五人斗争事迹,三段在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崐

18、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议论随叙事内容而发,事实随议论的需要而叙述。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使五人事迹益见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统一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 反复对比 作用:使五人之义跃然纸上,突出展现他们慷慨就义的壮烈事迹。 对比: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对比; 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对比;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对比;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对比。【模拟试题】指南录后序一、基础训练默写并翻译课文第 5 段。二、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诗歌和语段,完成问

19、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1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注释:1起一经: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考试做官。2零丁:孤苦。3丹心:红心。汗青:史册。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选自指南录后序 )1. 指南录后序说“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而此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试辨析“思”与“叹”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72. 从诗的尾联看,作者对待死

20、的态度是什么?答: 3. 翻译: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历来为后人称颂。但是指南录后序中也有“隐忍以行” 。你如何看待文天祥两种不同的态度与选择?答: 五人墓碑记一、基础训练默写并翻译课文 5、6 两段。二、阅读拓展(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天启六年丙寅。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欲得忠贤欢,乃借织造事以欺君蔑旨,参诬诸臣锦衣卫掌堂田尔耕遣旗官张应龙,文之炳等六十余人分拿公(指周顺昌)等,十五至苏州。吴县令陈子瑞,公所拨士也,夜半扣户见,扶床而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毋效楚囚对泣。 ”乃悉召故人与诀别。甫出门,百姓号冤聚送

21、者已数百人。公囚服小帽冶军门,士民聚议众。巡抚毛一鹭,浙人也。檄有司敬置公,聚益众。一日四五遣,然远近闻风相继至愈多。皆言:“吏部(指周顺昌)清忠亮节,何罪?而朝廷逮之极?”守至昏夜犹不散,旦则复聚。自十五日至十八日,盖通国皇皇也。开读之日,郡中士民送者数万。相聚谋乞两台,恳其疏救,于是皆执香迎顺昌于县署,号声振天,县官马不得行顷,巡抚毛一鹭巡按得旨至。百姓执香伏地,号呼之声如奔雷泻川,轰轰不辨一语一鹭流汗被面,惴惴不敢出一语。旗尉文之炳等妄自尊大,不察民情,持械击百姓,且厉声问:“东厂严旨逮官,乃容鼠辈置喙?”百姓颜佩韦等闻之,还问曰:“尔言东厂逮官,则此旨出魏监耶?”诸旗虎面豹声,曰:“速

22、剜若舌,皆出东厂,将如何?”佩韦等不胜愤,振臂大呼曰:“吾辈谓天子诏耳,东厂何得逮官?”首击之炳,百姓从者千计,以伞柄击之炳,诸生皆惊避,毛一鹭恐怖失色,急请兵自卫,与徐吉散去。兵备张孝,太守寇慎,陕西人,甚得民心,再三晓谕。至夜分。百姓始渐散。从尉李国柱死,余或匿斗拱间,或升屋走,因得全。(节自明季北略卷二周顺昌被逮 )注:楚囚:指囚犯。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曰南冠而挚者谁也?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世遂以南冠、楚囚作为囚犯的代称。檄,传令。皇皇:匆忙不安的样子。 两台:指巡按毛一鹭巡按徐吉。恳其疏救:恳请他们向皇帝上书辩明冤情,救助周顺昌。置喙:这里指说话。斗拱:

23、建筑名词,这里指房梁上。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8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旦则复聚 旦:天明,早晨B. 轰轰不辨一语 辨:辩,辩论C. 佩韦等不胜愤 胜,能承受D. 或升屋走 或:有的(人)2. 请给本段内容加上标题。 (不超过 10 字)答: 3.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对应的是五人墓碑记中哪一部分?两者记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答: 4. 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文字与五人墓碑记相关段落是否一致?为什么?答: (二)中国古代,有无数仁人志士,为真理,为信仰,为民生而舍生取义,也有很多人一生为实践自己的人格理想而苦苦追寻

24、。下面是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的一段话,阅读后回答问题。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注释复为刺史指柳宗元外放至柳

25、州任刺史。中山刘梦得禹锡刘禹锡字梦得,他也因参加王叔文改革被贬职。播州在今贵州遵义市西。 亲这里指母亲。穷困窘。白告诉。 以梦得事白上者有人把刘禹锡的情况上奏章给皇帝。指的是御史中丞裴度,他在奏章中说:“禹锡诚有罪,然母老,其子为死别,良可伤。 ”唐宪宗于是就让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征逐指朋友之间互相邀请饮酒作乐。征,相邀;逐,追随。 诩诩融洽相处的样子。少稍微。1.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作简要分析。2. 你能用两三个成语来表现柳宗元的品格吗?3. 翻译下面的句子。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

26、丰厚。9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试题答案】指南录后序一、略二、1. “痛定思痛”是对过去的回想,心有余悸,而现在较安定了。而“惶恐”是依旧惶恐,表达恐惧不安的心情和身世孤苦的悲叹,多了一份无可奈何。2. 忠贞爱国,青史留名,生死置之度外。3. 我照理应该自杀,但还是含垢忍辱地前往。古人说:“(忍辱不死是为了)将以此有所作为!”4. 其实两处文天祥都不惧怕死亡。但过零丁洋 ,文天祥已被俘,一切已无可挽回,生死已完全置之度外;而后序中保存生命是为了“将以有为” 。五人墓碑记一、略二、(一)1. B 辨别,区分2. 苏州市民反抗斗争记

27、3. 对应第三段叙述苏州市民抗暴斗争的经过。不完全相同,各有侧重:这两段文字主要记述“周顺昌之被逮” ,中心人物是周顺昌。而五人主要记述苏州市民抗暴的经过,中心人物是五人,并具体记录了五人的姓名。4. 不完全一致。本文着重于叙事,客观地记述了从三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市民暴动的全过程,极有史料价值。(二)1. 用了双重对比手法。用柳宗元的舍己为人行为和小人之行为作对比,突出他的节义;用小人们平时的表现与临难时的表现作对比,更显出柳宗元的高风亮节。2. “仗义执言” , “舍己为人” , “义薄云天” 。3. 播州,不是人能居住的地方,何况梦得奉养着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被逼得无路可走,无法向母亲大人开口说这件事。一旦遇上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那样细小的东西,就翻脸像不认识一样;朋友跌进陷阱,不肯伸手拉上一把,反而推挤他,还往下扔石头的人,到处都是呢。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