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星林场产业情况报告红星林场在林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林业产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始终把产业发展当成重要任务来抓,面对林业资源匮乏、经济危困,我场审时度势,积极寻找和的探索产业项目,先后开展了食用菌、特色养殖、林下种植等项目建设,并取得明显效果,在转变林场经济模式和带领职工致富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多年来,我们一直不断的探索和应用新的技术,更新经营理念,及时改变经营方式,使各项产业都能健康发展并不断得到加强和状大,现在我场多种经营年产值已超过关靠木材生产的主营收入的 2 倍以上。现将我场产业情况报告如下:一、现有产业情况(一)食用菌栽培。红星林场的食用菌主要以香菇为主,近几年来香菇
2、生产已经成为红星林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全局乃至全县食用菌产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并被业内专家视为“南菇北移”的示范基地。历经 10 年探索实践,总结积累了一套特有的栽培技术和经验。今年我们增加了两项新的生产技术,通过实验取得了成功。一是实现开放式接菌。这种接菌方式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缩小了劳动强度。淘汰了接菌箱,减少工时费用和部分材料费用,解决了在接菌过程中药物对人体损害的问题。在接菌环节每袋香菇降低成本0.15 元;二是反季节香菇生产。冬天养菌春天出菇,反季节香菇添补市场空缺,利用反季节香菇产品的价格差实现效益更大化,现在看来预计每袋的纯利润从 2.5 元能增加到 10.5 元。效益十分可观
3、。在设备利用上我们先后增加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10 台,其中有自走式拌料机 1 台、装袋机 4 台、菌袋压口机 2 台、自动刺孔器 3 台。这些设备的利用缩短了生产时间,减少了生产成本。例如自动刺孔器的利用:香菇菌棒在进入转色期时,每个香菇菌棒要刺八十左右个转色孔,如果刺得不及时就会发生烧堆的现象,直接影响出菇,每人每天最多可刺 600 左右,所以刺转色孔是一个耗时耗力最多的一道工序。利用自动刺孔器,每小时可刺 400 左右棒,这样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刺孔及时也提高了菌棒质量。红星林场现有标准化温室大棚 24 栋,总面积 4800 平方米;拌料生产车间 2000 平方米;
4、灭菌锅 10 口;大小生产设备共 10 台。去年生产 12 万袋,每袋产值 4.5 元,每袋成本是 2 元,每袋纯利润 2.5 元,年产值约 54 万元。今年参加香菇生产的职工 16 户,共生产香菇 12 万袋,其中正常养菌阶段的香菇 11 万袋;反季节香菇 1 万袋,现在已经开始出菇出售。(二)畜牧养殖。1、2010 年我场退休职工逯秀云同志在方宝公路 12 公里处建梅花鹿养殖繁育场一处,投资人民币 80 万元,计划建舍 6000 平方米。现有房舍 3000 平方米,养殖梅花鹿和马鹿,现在存栏 218 头,年产值约 150 万元,计划达到 500头规模。2、林业党委高度重视肉鸡基地建设。林场
5、积极招商并提供了方便条件,2011 年协助赵犟同志购买并扩建了原育才小学校舍和场地,已建成 3 栋(3000 平方米)的肉鸡养殖场,投资 120 万元。2012 年徐胜利同志利用林场废弃的垃圾场进行平整,与林场签订合同,建肉鸡标准化养殖场 5 栋(5000 平方米) ,投资 150 万元,现已投入使用,去年两槽出栏肉鸡 3.3 万只,产值达 90 万元。白灰厂郭大平准备建肉鸡养殖场一处(正在准备阶段) 。预计肉鸡年总产值约 750 万元。3、为了充分利用我场丰富的林下资源, 保 护 和 壮 大野 生 林 蛙 的 种 群 数 量 , 我 场 进 行 人工促进林蛙繁育养殖的有 6 户,共投资 7
6、万元,年产值约 15 万元。(三)林下种植。1、我场冠下种植五味子合计 370 亩。2009 年从哈市招商引来的孙少春同志进行全光五味子种植 270 亩,前年开始挂果,总投资 150 万元,预计年产值约 200 万元。于忠良冠下种植五味子 100 亩,也开始挂果,投资 50 万元,预计年产值约 80 万元。2、我场现有红松果材林成林 526 亩,现已进入产果期,正常年份产值可达 30 万元左右。3、林场职工现有水田地约 2000 亩,年产值约 300 万元。我场产业年产值预计约 1600 万元。二、下一步打算今年,我们在巩固原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发展力度,准备投入资金 350 万元建立黑木耳生产基地一处,建设一套年生产量 350 万袋的黑木耳生产线。总占地面积 30000 平方米。拌料装袋生产车间 600 平方米;养菌室 35 栋,共 3500 平方米;灭菌锅炉 3 个,实现灭菌和养菌供热一体化;引进安全高效的新型黑木耳菌包生产设备。每年生产袋料黑木耳 300350 万袋。实现食用菌产业多元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以食用菌产业为支柱,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