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 版语文十一册教学反思连接电视学习语文(知名媒体纷纷报道)官方网站:http:/ 第一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在教学中,我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从课文导入开始,我着重抓住“可怜”引起学生的同情,感染学生。在讲述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时,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自读中自悟完成表格练习,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能够体会到小女孩的现实与幻想刚刚形成鲜明的对比,她的遭遇时多么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理解课文后,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 “ 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 学生们各抒己见,反应热烈。
2、但是这节课我的朗读指导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2010.9第二单元明天更辉煌教学反思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作者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爱我中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第一,1977 年正是这群孩子出生年份,对这份沉痛的,没多大感受,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香港的过去血泪史,课前我让学生收集香港的过去的一结资料图片,我自己也为此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前,录音机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门(教学本单元“爱我中华”的主题课文时已经教学生学唱了这支歌),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朗读了有生之日责
3、当尽,寸土怎能属他人,谨以此文献给香港回归十周年,国人牢记百年之耻!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光绪二十四年)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迫于英国的淫威之下,由总理大臣李鸿章签署了继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之后的又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也使得整个儿香港彻底割离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去就是百年也给中华民族蒙上了百年的耻辱!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我们伟大的祖国、饱经沧桑的母亲终于展开双臂迎回了她离散了百年的儿子香港百年之耻今朝得血!九亿神州皆尽欢腾!我自己倾情融入了诗歌情境,所以语言饱含深情,对作者的描写充盈着赞美与敬佩,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气息,让学生也产生了阅读的强烈愿望,进而入情入境地去阅读课文,
4、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第二,鼓励大胆诵读、张扬个性。学 习本文当以诵读为主,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自由朗读中一个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坐在最后排的小康同学发出来的,很特别。他是这样的,当小组的其他同学读完了一句,比如“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滚滚黄河为之怒号, ”他就在后面紧接一句“为之怒号”。所以诗句就成了: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为你悲伤)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企盼着你的归航(企盼着你的归航)这不就
5、是诗歌朗诵里面的轮诵和叠诵吗?我为这发现兴奋不已,一经鼓励,全班同学顿时兴致盎然,纷纷要求改变形式,多样化地朗读诗歌。我结合诗歌特点把独诵、合诵、轮诵、叠诵等基本技巧加以揉合运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追求,继而帮助学生养成不断读书,终身读书的习惯。第三,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本环节学生也能大胆发言,但稍欠踊跃,和平时的课堂后气氛有差异,我今后要在这方面多努力。2010.9.28第三
6、单元永远的歌声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是学生熟悉的小学生活的人和事。 本课我主要是抓住“感知课文理解内容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带领学生理解感悟,并树立起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1、理解“歌声“,认为歌声里包含着什么?说清楚课文中是用怎样的语句来写,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找到叩询文本的钥匙)2 、理解为什么上山采药?采药过程是、大人们找到我们后的情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一个细节,一个亮点。如我和二牛干脆下水抓鱼的场面:(摸呀 捉呀 追呀 堵呀 )读词,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7、教学中学生读得平平,没有意识到这四个人物动作的关键词在文中起的作用和领会作者的用词凝练。我就以声传情,以趣生情,以情悟情:这么容易摸到吗?摸就得仔细点“摸呀”!摸到了赶快“捉呀”!要不鱼就跑了!可是鱼太光滑了,吱溜一下跑了“追呀”!鱼跑了你心里不急吗?太快追不上怎么办?“堵呀”!谁再来读一读?指一学生读。3、合作朗读课文,感受“歌声”,重 组课文内容,丰厚本旨的内涵。4、重读“歌声”,想象说话:歌声向人们倾诉了什么?包含了什么?把歌声改成小诗诵读 :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都做爱的使者,去继承爱,弘扬爱,传承爱( 回归主题
8、,升华境界)。2010.10.9 第四单元詹天佑教学反思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一.创设情境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倍受欺凌日清朝末年,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时代,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二、体自读自悟,多角度探索。
9、 课文的第四小节即“勘测线路”,这一部分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詹天佑,领悟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请他们交流读后的感受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反复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最后请学生将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大胆想象写了一段话;有的以话外音的形式进行了感情丰富的朗读;有的采用人物评说的方式;有的更有创意,通过采访詹天佑的工友恰当“真实”地表现了人物三、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学生自己亲自画图的
10、方法,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充盈着创造的激情、蓄积着表现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想法!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课堂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可能是时间比较匆忙,个别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2010.10.28第五单元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奇异的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学小品文,结合本单元主题科学与发现召唤着学生去探索,去解答大自然的秘密。在设计教学时,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抓住主要问题,引 导学生探究。教学中,我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 “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
11、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 “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 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 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而这些内容中,松脂球的形成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课上我们着重讨论了松脂的形成,其中第二
12、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我注意运用了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松脂,而夏天的晌午是太阳最热的时候”,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假想琥珀形成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义,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的必备的另一个条件。最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学
13、生兴趣盎然,发言热烈。2、以合作为方式课中学生有多次小组学习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体现。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钻研的心得,小组内组员互相补充,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他们有的齐读,有的分角色读,有的分节读,有的交流一个条件一个原因,有的针对一个词语,一句句子来谈自己的所得,有的归纳课中所得,活用语言, 说出“作者推测因为”,总之,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体验了集体成功的付出过程和集体成功的快乐。教学中我采用讨论、交流、适时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但细节之处不够,这也是今后提
14、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201011.21第六单元将相和教学反思将相和这篇课文, 将相和由“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中,我从几个方面去做:一、确定了重点,了解三则故事的内容。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学的时候,我的思路是,先
15、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人物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的气度和精神境界。主要人物蔺相如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思考练习”让学生说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三、让学生即兴表演。学习了课文,我就 让
16、学生选取其中一个故事小组表演,让故事更能深入学生心中。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浓厚, ,既能激发学生超越知识之上的智慧和灵感,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突破课文知识束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让学生焕发出了一种生命的灵性与才情s 版六年 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陈莲花 2011-03-09 11:06:22 阅读 22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s 版六年 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3夸父逐日教学反思:本文是文言神话故事,篇幅短小,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且课文配有注释,因此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互助学习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于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我鼓励学生从积极的角度
17、多元地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同时,让学生想象夸父逐日时的心理活动,周围人的话语,夸父临死前的动作、神态、内心独白,布置扩写夸父逐日作业。2011 年 3 月第二单元9美丽的规则教学反思1、本篇课文篇幅不长且语言浅显易懂,适宜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放手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读懂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和人物的情感与认识,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2、课堂临时加小环节:根据平时的观察,说出你所见到的“不美的规则”或“美丽的规则”既培养了说话能力又进一步理解了“规则”。3、引导学生感悟课题之美,课题之引人注目,也是
18、本课教学不可忽视的。2011 年 3 月第三单元10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1、朗读、背诵。小学生接触文言文很少,教学时重视学生朗读。教师先通过拿腔拿调的范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再指导学生用文言文的朗读方法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演(用现代文演、用文言文演)、练,让学生多接触语言材料,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使得作者、学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培养其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20
19、11 年 3 月20092010 学年度下学期 姓名 小学五年级期末语文水平测试模拟题一、听写。 (8 分)1、听写: 2、句子: 二、看拼音,写词语。 (8 分)dn zh ni ku nin m p s ( ) ( ) ( ) ( )chn m j m hun chn y ko( ) ( ) ( ) ( )三、照样子连线。 (4 分)qin y tn bin xin y o o xin yn jin ln棠 砚 锨 煎 镐 熬 颐 匾 澜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4 分)( )山( )岭 枝( )叶( ) 冰( )玉( )( )无( )地五、填空。 (14 分)1、一天,小雯正在做解老
20、师 报置的一道多音字填空题,不知押解 怎么读,最终只好找无声老师字典了,她了解 到是原来这样读的。 (给带点字填上正确的读音)2、“预示”与“ ”意思相近;“裸露”与“ ”意思相反。3、诗人叶绍翁游园,虽然未遇主人,不能进园观赏春色,但我们从诗人的诗句中已感受到春天的来临,因为 。4、“解”在字典里的解释有:押送财物或犯人;剖开,分开;懂,明白;把束缚 着、系着的东西打开;演算。 “解”在“浑身解数”中应取第 种解释,在“难解难分”中应取第 种解释。5、小东学了编写字谜的方法后,喜欢上编写字谜了。他最近又编写一个字谜:“有眼看得准,有火能发光,有铁能钻木,有口发声。 ”你猜这个字的谜底是: 6
21、、陈老师出了一道加标点符号题。你是这样做的:就在这间书熟里 鲁迅先生每天都在这里读书 习字 对课 或者把宣纸蒙在 西游记 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六、按原文填空。 (8 分)1、锨镐叮叮当当, ;溪水哗哗流淌, 。2、春光,竟会 , !它把 ,都。3、 ,树头花落未成阴。 ,飞入菜花无处寻。4、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 户万湖瞳瞳日, 。七、口语交际。 (4 分)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王晓 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张明 该怎样说才得体? 八
22、、阅读。(15 分)(一) 早 (节选)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熟,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哟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 奋斗了一生。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1、“东风第一枝”是指 。作者借花喻人,勉励我们 (2 分)2、鲁迅先生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一个
23、“早”的目的是什么?(2 分)3、读这段话,你想用哪句名人名言来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1 分)(二)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郑板板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我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画呢!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
24、得歌颂的。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民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品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郑板桥活到 73 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1、在加点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上画“”。(1 分)中了 进士(zhng zh ng) 号称(ho ho)2、联系上下文,解 释加点的字。 (2 分)诗书 画三绝: 四时 不谢: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 分)郑板 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 “板 桥体
25、”的特点是: 4、郑板桥特别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3 分)5、简要概括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2 分)第一件: 第二件: 九、作文。(35 分)你想别人了解你吗?请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将真实的你展现大家面前。青口中心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单元练习(三)积累运用。(一)、读拼音,写词语。 10%mio xio n c ln yng qn xng cu cn( ) ( ) ( ) ( )fn yn dn shng kng ki y y pin zhu( ) ( ) ( ) ( )(二)、注音有错的组,在括号里打“” ,全对 的组打“”6%1 秘决(m ju) 连续(lin x
26、) 亲切(qn qi) ( )2、黄色(hung sh) 碧绿(b l) 粉红(fn hng) ( )3、作业(zu y ) 录音(l yn) 和善(h shn) ( )4、典型(din xng) 圣贤(shng xin) 理解(l ji) (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12%( )的宇宙 ( )的母亲 ( )的球体 ( )的摇篮 ( )的星球 ( )的范围(四)、按要求将下面词语归类。10%秋高气爽 垂头丧气 视死如归 鸟语花香 神采奕奕奋不顾身 从容不迫 舍己为人 山明水秀 精神焕发1、描写人物神态的:_ 2、描写人物品质的:_ 3、描写自然景色的:_ (五)、选词填空。 6%(1)如果班上有什么情况,同学们应该及时向老师( )。(反映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