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篇关于手动镜头的文章,喜欢摄影的可以看看来源: 陈秉乾的日志一、与自动镜头比较起来,手动镜头使用不方便,对焦慢。尤其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传统胶片相机的朋友,玩起手动头来就一个字累。如果想干活,别选手动头,但如果想品味摄影的乐趣,那玩手动镜头吧。 1.从做工上看,手动镜头做工一流,精度高,光学素质好,价格便宜,所以非常值得拥有和玩赏。 2.摄影也可以说是我们人生中好玩儿的一件事儿。这件事儿的好玩不仅是因为最终出片让我们高兴,其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玩手动头,有人就喜欢那种手动对焦的感受,在对焦中找到乐趣。 3.手动头正因为对焦慢,成功率低,所以用这种镜头的人,对焦,构图,曝光都要细酌细磨,时间久
2、了反而练就了你的真正摄影功夫。这个到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用好了手动头,用自动头就驾轻就熟了,非常轻松,尤其对于曝光会有一个全新且更加精准的把握。二、说明一下,任何镜头,牛头也好,狗头也罢,德头也好,日头也罢,如果你在大太阳下面,用 f8的光圈来拍的话,估计不会有什么很大的区别。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差别其实本来也不是非常大(绝对没有价钱来得大) ,一个地下一个天上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在明亮的光线下与镜头的最佳光圈中去比较,肯定比不出什么大差别来。那么德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弱光下,德头变得特别细腻,细节非常丰富,尤其暗部细节更让人叫绝,所谓的白中有白,黑中有黑,指的就是德头成像的优势,这需
3、要你慢慢且细细琢磨。 2.高反差情况下,大反差时,日本镜头常常高光成死白,暗部成死黑。而许多德头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能很好地抵抗大光比。 3.在特定的光线下,用德头来拍摄,常常出现不经意的亮部和暗部偏色,有一种特别浪漫的味道,这往往可以刻意地表现某种氛围。当然如果仅针对分辨率来说,德头并不比现代的镜头占优。三、有人会问:手动镜头使用最大光圈对焦时,一切正常,可当然收小到光圈5.6以后,取景器内变暗时,合焦指示灯就开始闪烁,甚至一点反应都没有了。这样的镜头是不是对焦有问题?而我的自动头用手动方式操作时,就是用最小光圈了,对焦依然准确,这是不是改装的镜头有问题?其实没有任何问题。现在相机的对焦
4、系统,要求:第一是光线要足够亮,第二是反差要足够强。当 f8以后进入相机的光线少了,因此相机对焦就犹豫了,和相机在弱光下不能合焦一个道理。我们目前的使用方法是:对焦的时候尽量开大光圈。当然体现德头优势的也就是 f5.6前面的几档光圈, f8以后使用相对较少四、好多同学用尼康 D80、相机,使用手动头时只能估计曝光,即使用佳能相机,测光也不准确,怎么办呢?其实用自己的眼睛测光比相机给定的曝光更准确。过去传统胶片的摄影师,凭自己的经验拍了一生,当自动曝光相机问世以后,曾有人用自动曝光拍出的照片竟然根本没有摄影师经验曝光准确。其实测光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稍微有点经验的摄者都能说出常规场景的曝光组合,
5、基本在之内。可能有人说,我的相机用的是平均加权测光方式,测光点有几十上百啊,分析得特别细致准确。我可以告诉你商家的噱头。一般情况下它的分析当然并不错,但某些场合下,它的分析远远不如人脑。比如拍风光时,当天的比例占得很大时,拍出来的照片十张有十张都是欠曝的,不信你就试试看,正因为相机平均测光了,天空中强烈的光线占的比例很大,所以最终的计算结果也是相机认为这个场景光线很强烈,应该用小光圈快速度,但恰恰绿树全成了黑树。再比如我们在绿树前给拍照时,穿了一件深色上衣,你拍出来的照片十张有十张是过曝的,MM 的脸白得看不出鼻子与眼睛了。为什么?白加黑减的摄影原则相机并不懂,它只会给你还原一个中性灰而已。所
6、以平时就是使用自动镜头,你的曝光还得进行加减修正,甚至经常要用档锁住曝光组合拍。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其实掌握全手动曝光远非那么难。过去的摄影师才叫难。那时他们考虑一个曝光组合以后,必须用笔记下来,照片冲洗出来以后,才知道当初的曝光正确与否,这个时间周期足以让一般人把当初的曝光组合给忘记了。下次修正后也还不见得就正确。而现在你使用的是数码,立拍立得,曝光不正确,当时就可以看到,立即修正曝光,很快就出来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而且在某一个具体的环境与时间内,这种曝光的组合全是适用的。换了场合与时间后,你再用另外的组合,久而久之,你会形成丰富的曝光经验。换句话说,即使机器有测光能力,还是尽量用档拍吧,这
7、样你会发现你的出片水平会有立竿见影的提高。五、使用手动镜头有没有必要换裂像对焦屏?这个就依个人的习惯而定了。如果你的眼力足够好,你对绿灯对焦指示控制得也习惯,不换也罢。毕竟东西还是原配的好得多。但如果你感觉裂像对焦屏对焦时会更精细一些,且更直观,那就换。如果比较哪个对焦更精确的话: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裂像屏。那应该是一点误差都没有,对正就是对正了,不正就是不正。没有一点儿含糊,也不会有一个范围的问题。当然劣质的裂像屏会严重影响测光,要换一定用原厂的。如何来评价一只镜头 我们都不是实验室的评测人员,没有专门的器材与软件来对镜头的科学指标进行评测,但我们还想来鉴定一只镜头到底如何,只能凭借我们个人使用
8、的感觉来对一只镜头下一个最终的评价。我们应该怎么办?从哪些角度来看一只镜头呢?其实对于一只镜头我们需要进行的有外观式样,质料做工,使用手感,成像质量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的。外观是很主观的事情,各花入各眼。主要考察,镜头的螺丝有没有拆痕,镜身有没有划痕,镜片有没有划伤、脱膜等情况。其中关键的关键:不能有拆修。做工和手感是实实在在,能切实感受到的,往往做工和手感会成为拥有这款镜头的关键。当然变焦、对焦操作要柔和、均匀、阻尼适中。如果有光圈环的,定位要准确,光圈收放自如。光学质量我们则要通过拍照来检测。都有哪些个角度来看一只镜头?(一)锐度锐度很具体,但也很模糊。为什么这样说?其实就每一只镜头而言
9、,什么光圈,什么焦距或都对焦到什么地方都锐利似乎不太可能,对于变焦镜,希望各个焦段都能锐利如刀切更是不可能。那么如果看一只镜头的锐度怎么来检验? 1.最大光圈(1)用最近距离拍照(2)距离3-5米处的景物准确对焦后拍照(3)对着无限远处拍照 2.收小两档光圈(1)用最近距离拍照(2)距离3-5米处的景物准确对焦后拍照( 3)对着无限远处拍照 3.用光圈 F8或更小的光圈来测试(1)用最近距离拍照(2)距离3-5米处的景物准确对焦后拍照(3)对着无限远处拍照当然不同焦段不同品牌的镜头肯定会有不同的表现,这里也不排除镜头的个体差异。而且每个镜头都有各自的镜性,有近摄锐利,远摄一般的;有长于风景的。
10、(二)焦外我们来评价一只镜头,尤其大光圈定焦头,常常很在乎其焦点以外的成像。对于一只成像让我们满意的镜头,常常听到这样的评论:焦内锐利,焦外柔和。这个标准具有普遍的意义的。但焦外其实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不同的焦距不同的光学设计的镜头其焦外还应该有不同的标准的。对于长焦镜头,我们要看其焦外的过渡是不是柔和自然,对于中焦镜头,我们看其焦外的标准就应该比长焦头的指标降下来一些了。而对于广角镜头,一般我们是不在意其焦外的。拿一只20广角非要去看其焦外是不是二线,柔和度怎么样,我认为有点滑稽。如果是200镜头,用到光圈 F5.6都会虚化得相当不错,没有必要去谈。而对于中间焦段则不然,我们常常要看它的焦外
11、好不好了。焦外可以是杂乱的,这样的焦外我们认为二线性很重,感觉生硬。焦外可以是柔和的,这样的焦外我们认为是奶油的,感觉特别软。焦外可以是柔滑的,虽然焦点以外的景物并不是一团糊,但似有非有间却更大程度地调动了人们的想像,我认为这才是最佳焦外。当然焦外呈现不同的形状和特色,我认为也是镜头的亮点。有晕化开的,有凝结不动的,还有一堆色点的,更有特色的是螺旋形的,甚至还有三角形散景等独特的散景效果。看焦外时一般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去测试。 1.最大光圈近距离对焦,背景距离主体渐次拉开。 2.最大光圈中距离对焦,背景离主体渐次拉开。 3.最大光圈中距离对焦,背景离主体三米开外。 4.最大光圈中距离对焦,
12、背景离主体很远。 5.收小一档或两档光圈后再进行以上的测试。 6.收到 F4或 F5.6光圈后进行常规拍摄测试,优秀的镜头这种条件下也可以看出焦外的虚化来(三)色彩镜头不同,色彩千变万化。比如日系镜头发色的清丽,德系镜头发色的华丽,风格各异,完全依靠各人的喜好。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否则莱卡、蔡司、安琴还有人花大价钱购得解毒吗? 1.油润感。油润感的产生有这样几个条件。油润感产生的最关键的条件就是一只镜头的加工制造与光学设计。德头全是有很强的油润感的,这种油润感源于什么?我们有时说不太清。光学结构吗?似乎不是,日本镜头完全可以仿效德国镜头设计的,现在确善能生产的 ZF 蔡司镜,与康泰时比就不及
13、原厂的有味道。那是镀膜吗?似乎也不完全是,估计与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禄莱的 HFT 镀膜就呈现另类的油润来,毒性很大。可是东德蔡司中的某些单膜镜头色彩依然油润啊。因为不完全是镀膜的事儿。那么最有可能就是光学玻璃的不同成分了。我们知道,不同的玻璃具有不同的特性,肯定在过滤某些频谱的色光时就会出现小小的差异,而这差异只是一点点,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来,所以我宁愿相信这才是最终的原因。其实油润感的产生还与镜头表现色彩时对于色彩的衔接表现不同,油润感强的镜头的色彩总是自然而然晕化般的过渡,色彩有一种化开来的倾向,而有些镜头的色彩过于干涩,纠其原因常常是色彩凝集而化不开,表现在色阶上呈现锯齿状。 2.色彩
14、的协调好的镜头出来的颜色总是协调性很强的。两种补色加到一起并列起来的时候,有时镜头会压低一种色彩的浓度,从而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当然画面统一在一种色调之中也是色彩协调的一种表现,例如:莱卡镜头的油黄与阴影处的蓝调全是这样。3.色彩中的层次有时镜头会在色彩中加入很大成分的灰调比例,让镜头的发色显得层次特别丰富。比如德头的发色都是比较沉稳的,层次丰富;现代日本镜头的色彩就显得太跳了,浮躁,经不起后期的处理。(四)立体感、空间感与空气感其实摄影作品是平面的,但是如果能有很好的透视,并体现出立体感、空间感与空气感,照片就有视觉冲击力了。 1、比如我们顺着街道或铁路拍照,由于透视的原因,线条会产生会聚,
15、自然会产生空间感。通过数个吸引点,进行视觉的导向,从而突出主体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2、开大光圈,前景实而背景虚,如果控制得当,也会产生一种空间感,这种情况下,模糊是对清晰的一种陪衬。 3、利用雨雾天、光线的漫反射等特殊条件,使近处的景物色彩饱和,远处色彩清淡或消失,或让景物弥漫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自然会产生一种空气感受。而对于一只镜头来说,能产生空间感是其解像力强的表现。正因为其对于影像有着细腻的纪录,才会使人产生一种景物从背景中“跳”出来的感觉。当然,合理地利用光圈也就是景深的原理,也可以产生这种空间感。并不是非得开到最大光圈,这儿想给新手个建议,使用镜头尽量从 F5.6开始,这时镜头的素
16、质基本到顶峰了,同时会有着不错的虚化,空间感当然就强烈了,当然还有一定的景深,不容易脱焦。摄影从糊拍到清,再从清拍到糊自有其道理,往往耐看的作品倒不是高反差、大饱和的。(五)对抗逆光能力现代镜头对付逆光的能力是相当强的,把大太阳收入到画面中,画质都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老镜头你也这样用肯定不会讨好,画面会罩上一层雾似的,色彩艳丽度受到影响,甚至锐度也没有了。这种情况叫“起雾”。一般说来过去的胶片机的镜头对付逆光能力都不是很强。但在使用胶片拍照时却不见很强的起雾现像,用到 CCD 或CMOS 的数码机上为什么就这样怕光?其实是与感觉材料(或元件)有关系。胶片的表面反光远没有我们的 CCD 或 CM
17、OS 前的低通滤色镜这样光滑,这个低通滤色镜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反光镜哦。如果镜头内的消光处理不好,低通滤色镜收到镜头进来的光线会把一部分反射到镜头内壁中去,而镜头内壁消光又不好,再反射出来,最后就发生了起雾现象。现代的镜头特别讲究两点。一是镀膜,二是镜壁消光处理。尽量让镜片组中的每个镜头的反光减少到最低。怎样改善起雾现象呢?最好的办法是选择光线的走向拍照;其次就是在镜头前加装遮光罩,不要让阳光直射入镜头就是了,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几乎每只老镜头在对付眩光的问题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反之有时眩光能提供一定的特效,给创作者新的拍摄手法。(六)解像力解像力也就是一个镜头对于细节捕捉解析度高低的评估。但这
18、个特点却与锐度不是一回事。锐度一般指的是图形边缘的清晰程度,而解像力更多指的是层次而言。现代镜头是典型的锐度高,解像力低;反之一般认为德头的解像力高,对于线条点块记录较为细腻,对于色彩的微小变化也能忠实反映。但有时解像力强的镜头常常给人感觉反差不够,照片发灰。其实这个对于数码照片根本不是问题,通过简单的后期就能完全改善。我们可以这样来测试。 1.强烈阳光下,对着明亮的景物拍照,然后看其对于高光处影纹的记录情况,如果高光仍有细节,说明高光控制不错。 2.阴天或弱光下拍照,看暗部的细节,常常可以感受到暗部的表现,德头几乎只只对于暗部细节的还原能力都是强大的。 3.强烈阳光下,或早晚阳光很亮、空气很
19、透的时候,让照片中有亮有暗,这时就能检验出一只镜头对于高反差景物的宽容程度了。 七)色散常常听到有人说,某某镜头是紫边王。其实紫边就是色散的一种表现。从根本上讲,我们现在无法完全消除色散,只能尽量使其最小化,就是牛头康泰时的85/1.4人像王也不能避免,在尼康的 AF85/1.8D 上更是常见,同样佳能的35L 紫边现象也很严重。可以推断:反差越大的镜头,紫边现象越严重。色散是如何导致的呢?阳光通过不同的介质时要发生折射的。而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是不同的。就是说不同的光成像经过三棱镜时并不在一个点上了。其中的紫光波长最短了,因此特别容易“跑偏”。而我们的镜头全是由各种不同成分的玻璃组成的,这种介
20、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也同样有着不同的折射,最终出现了色散,这是不是根本上没办法避免的事情?但现代人总会想到办法的,超低色散玻璃的加入,使镜头成像大为改观,这种玻璃一般由莹石构成。它对于色光远不像普通玻璃那样容易折射出很大的偏差来,所以能对色散进行改善。但其实还是不能根本消除。但我们所使用的老镜头(就是稍有点年代的日本镜头也是这样) ,那时没有超低色散玻璃呢,但体现出来的色散并不严重,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办法来达到的?我想肯定是玻璃的素质高。避免色散也有办法,尽量不拍过高反差的图像,色谱上的分离现象就不严重了。转接(一)为什么要转接说到使用老镜头,必然会提到接口。因为老镜头的接口都是没有办法供现代数
21、码相机直接使用的(除了尼康、宾得自家镜头) ,因此就带来了一个专业名词:转接。转接是目前摄影玩家非常热衷的话题。历史的遗存带来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名镜,如果不好好使用这些资源,对于摄影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犯罪,于是就出现了摄影圈中的一大邪派“转接一族” 。转接135镜头、转接中画幅镜头、转接电影电视镜头、转接放大幻灯镜头,玩法千变万化。二)有哪些常见的老镜头接口 1、M42 M42(螺口)是存世数量最多的接口,几乎大部分镜头厂商都生产过 M42接口。这种接口使用转接环可以转接到所有机种上去,除尼康不能无限远合焦外,其他品牌机器都可以完美使用。 2、DKL DKL 是柯达雷丁那相机的接口,主要镜头品牌
22、有福伦达、施奈德等。该接口适用于所有数码单反相机,即使是尼康也可以完美转接。3、Leica R 莱卡 R 口是莱卡单反相机的接口。这种接口是数码相机使用莱卡镜头的唯一途径(大家不要找 M 口,M 口是莱卡旁轴接口,无法用在单反上) 。目前佳能、4/3系统可以通过转接环进行转接 R 口镜头。此外尼康相机可以通过置换后口完美使用莱卡镜头。要知道莱卡镜头是135系统的终结,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其近乎神化的感召力一定要体验下的。4、C/Y C/Y 是康泰时 Contax 和雅西卡 Yashica 相机的卡口,其实就是蔡司的卡口。这个卡口可以转接到佳能和4/3系统上,其他相机没有办法直接使用。想体验
23、蔡司的味道,又是佳能用户就玩这个卡口了。5、QBM QBM 接口是禄来135单反相机的接口。使用这个接口的品牌还有蔡司(德国) 、福伦达(新加坡、日本) 、施奈德。该接口的产地非常杂,但基本都属于蔡司系列的,称为禄蔡、福蔡。镜头素质相当高,甚至有赶超西德蔡司的态势,价格倒是非常平民。QBM 接口是比较麻烦的接口,目前还没有数码单反的完美转接方案。6、EXA EXA 接口称为爱克山泰接口。也是早期的一种通用接口,德国、日本各大厂商都有使用这个接口的历史。该接口目前能完美转接在佳能和43系统中。该接口因为存世数量大、开发晚,所以同规格的 EXA 比 M42镜头的价格要便宜得多。 7、PB PB 接
24、口是Pentacon B 型接口的简称,用在东德 Pentacon 135单反相机上。该接口的镜头非常廉价,目前还没有数码单反的完美转接方案。上述就是历史上135系统常规镜头接口,当然还有许多比较稀少的接口没有涉及。综合上述接口:43系统和佳能系统几乎可以转接所有接口镜头;索尼美能达系统可以使用 M42螺口镜头和 DKL 镜头;宾得系统可以使用 M42螺口镜头和 DKL 镜头;尼康系统可以使用DKL 镜头和莱卡 R 镜头。改口如果宾得用户想使用莱卡 R 接口或者尼康用户想使用 M42接口镜头怎么办呢?改口。浩如烟海的老镜头是相当令人着迷的,如果您从 ebay 或淘宝找了一支不知名的镜头,或者无
25、法转接的镜头怎么办呢?不要灰心,绝大部分镜头都能通过改口进行使用。1、相面距相面距是镜头卡口平面到感光元件的距离,不同的系统的相面距也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点。佳能的卡口名字叫做 EF,EF 卡口的相面距为44.0mm ,卡口直径为51.2mm。美能达/索尼卡口,也称 MAF 卡口,其相面距为44.5mm,卡口直径为46mm Pentax 卡口,最新的 PK 卡口,其相面距为45.5mm,卡口直径为44mm。尼康 ais 卡口,相面距为非常长的46.5mm,直径为44mm。尼康的相面距是最长的。这个相面距会导致什么问题呢?如果一支相面距只有45.5mm 的 M42螺口镜头不做任何
26、的改动而接到尼康的机子上,最后将会使镜头无法在无限远的位置上合焦。老镜头推荐莱卡 R 系列1、LEICA Elmarit-R 28mm/f2.82、Leica Elmarit R 35mm/f2.8 3、LEICA Summicron-R 50mm/f2 4、Leica ElmaritR 90/2.8 5、Leica ElmaritR 135mm/f2.8 上述列举的莱卡 R 口镜头都属于莱卡平民系列。莱卡凡是f2.8的镜头都叫 Elmarit,f2的镜头都叫 Summicron。由于莱卡镜头有一刀、二刀、三刀,德产、加产之分,因此镜头群非常大。但莱卡无弱旅,拥有上述廉价系列已经能很好地品尝莱
27、卡的味道。莱卡 R 口镜头在佳能和奥林巴斯、松下机器上可以直接转接使用,在尼康机器上也只需要换个后卡口。也就是说莱卡 R 口镜头适用于佳能、尼康机器。老镜头推荐Contax C/Y 系列C/Y 系列主要有代表蔡司的 Contax 和 Yashica,这儿推荐 Contax 的常见镜头。1、 Contax Distagon T* 25mm/f2.8 2、 Contax Planar T* 50mm/f1.4 3、 Contax Planar T* 85mm/f1.4老镜头推荐Carl Zeiss Jena 系列Carl Zeiss Jena 又称“ 东蔡” 。蔡司的历史就是一部战国史,很少有人能
28、说清其来龙去脉。 Jena 是德东的一个小城镇,据说是蔡司的发源地。东蔡司和西蔡司原本都是德国卡尔 蔡司一家,发源地是 Jena。二战后德国被分为东德与西德,卡尔 蔡司厂也一分为二。因此说东蔡是正宗的蔡司也不为过。色彩浓郁是东蔡司镜头的一个特点,价格上也比西蔡司便宜得多1、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35mm/f2.4 卡口类型 M42 2、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50mm/f1.8 MC 卡口类型 M42 3、Carl Zeiss Jena Biotar 58mm/f2 卡口类型 M42 4、Carl Zeiss Jena Sonnar 13
29、5mm/f3.5 MC 卡口类型 M42老镜头推荐DKL 系列DKL 是一种 135相机的接口,配套的镜头主要有福伦达和施奈德两个品牌。目前这种镜头可以完美转接在所有数码单反上。1、 Voigtlander Skoparex 35mm/f3.4 该镜头俗称“珠戒”,是福伦达原厂名镜,除了成像水平高超外,外观还像工艺品一样。 2、 Voigtlander Septon 50mm/f2 非常有名的“Septon” ,传奇镜头。 3、 Voigtlander Super-Dynarex 135mm/f4 4、 Schneider Curtagon 35mm/f2.8 5、 Schneider Xen
30、on 50mm/f1.9 6、 SchneiderTele-Xenar 135mm/f4上述福伦达和施奈德 dkl 镜头只是 dkl 系列中的常见品种,价格相对便宜,收藏、品玩相宜。老镜头推荐Meyer 系列MEYER OPTIK(梅耶)坐落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格尔利茨 (Gorlitz)。作为历史悠久独立镜头生产商,1936年世界第一台35mm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爱克山泰)的镜头就是梅耶制造,可想而知梅耶的实力有多强。 MEYER 镜头品种数量极多,它和蔡司镜头一样,有这自己独特的镜头结构标注的方法。1、 Meyer Orestegon 29mm/f2.8 2、 Meyer Oreston 50mm/f1.8 3、 Meyer Primoplan 58mm/f1.9 4、 Meyer Orestor 100mm/f2.8 5、 Meyer Orestor 135mm/f2.8源地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