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节春节的来历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
2、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春节的习俗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 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
3、月下旬) ,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 30 日,月小 29 日) ,称之为“ 大年三十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 ,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 1 月 21 日至 2 月 20 日游动。立春在2 月 4 日或着是 2 月 5 日。关于春节的对联1.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2.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3.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春节的古诗1、除夜 白居易 2、元日王安石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