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教学设计广州市番禺区大岗中学 梁国球 一、探究实验教学课题: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二、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初一生物教材,新增设了探究性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提高探求知识的能力。本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第一个引导学生设计的实验。实验前,教师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引导出本实验的假设。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教师可将本实验所探究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多种因素,分解成一个个的单一因素,让学生通过单个因素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用的外界
2、条件。三、教学目标的制定:1、知识: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2、能力: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态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四、教学策略:在教学班内设 4 个研究组(即原有的 4 个大组) ,组内又分 4 个研究小组,每小组 34 人,自行推选组长;在课前 1 个星期,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然后在研究小组内对每人的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在此基础上,
3、研究小组长参加所属研究组的组内交流,并由研究组组长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准备参加课堂上的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探究过程,分析成败原因。五、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形成假设:教师可提出:种子可以随时随地萌发吗?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让学生思考。学生由此联想到:种子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容易发芽。然后由研究组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得出假设:如果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便能萌发。2、设计方案 :教师提示,要通过实验探究取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假设是否成立: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时,种子能萌
4、发;缺乏充足的水分时,种子不萌发;缺乏充足的空气时,种子不萌发;缺乏适宜的温度时,种子不萌发。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器具,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材料器具:绿豆(大豆)种子 40 粒,有盖罐头瓶 4 个,小勺 1 个,餐巾纸(卫生纸)8 张,标签 4 张,胶水、清水。处理方式:取 4 个洁净的罐头瓶,分别贴上写有 1、2、3、4 的标签,并向每个瓶中放入 2 张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 10 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1 号瓶 2 号瓶 3 号瓶 4 号瓶拧紧瓶盖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紧瓶盖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
5、润,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室温环境中放在低温处(如冰箱内)方案二:材料器具:绿豆(大豆)种子 4 粒,玻璃杯 2 只,一次性筷子 1 双,铅线,标签 2 张,胶水,清水。处理方式:甲杯:置于室温环境中 乙杯:置于纸温处(如冰箱内)3、引导探究:在“种子的萌发”课前 1 个星期,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进行探究。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分析结果和预期结果填入下表。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实验结论成功经验,失败原因方案一:1 号瓶 2 号瓶 3 号瓶 4 号瓶所探究的外界条件 水
6、分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空 气 适宜的温度预期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实验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方案二:甲 杯 乙 杯上 中 下 上 中 下所探究的外界条件 水分 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空气 / 适宜的温度 /预期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 不萌发 /实验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 不萌发 /4、汇报交流:采用课前(课外)交流讨论和课内班内汇报交流两种方式展开,汇报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失败原因。研究小组内交流 研究组内交流 撰写研究组实验报告 班内汇报交流5、实验结论:在研究小组、研究组交流讨论和班内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全班的实验结果,得出“
7、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的实验结论。6、归纳总结:一个完整的对照实验探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课题 提出假设 设计对照实验 预期 观察记录 实验分析 得出结论六、反馈和调控:1、在探究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方案一的 2 号瓶里的个别种子在实验结束时仍然不萌发;.方案二的乙杯装置里的种子不能萌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来分析,寻找原因。2、在方案二的探究实验教学中,如果一次性筷子的吸水力强,最上端种子与水面的种子相隔需 5 厘米以上,否则上端种子都将发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七、课外延伸: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光照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一个外界条件。请你设
8、计一个实验,检验该假设是否成立。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将本实验教学所探究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多种因素,分解成一个个的单一因素,让学生通过单个因素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用的外界条件,符合认知规律,可操性强。2、本节课设计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引导出本实验的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旨在让学生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并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和求实的科学态度。3、本探究实验教学采取分组(即原有的 4 个大组,组内又分 4 个研究小组)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用的外界条件,通过研究小组内交流研究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论,总结探究过程,分析成败原因。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他们学会了与别人合作和分享,学会了谅解和包容,既发展了个性,又培养了集体精神,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理念4、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探究,改变了采用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探究与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