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一)原始农业,1、兴起:,距今1万年左右,2、表现:,(1)农业结构:,南稻北粟,(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影响:,迁徙生活,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3、特点:,1、表现:,(1)生产工具:,(2)生产技术:,耒耜,石锄;青铜器,(3)农作物:,排水,除草,施肥,2、影响:,定居生活,(二)商周农业(奴隶社会),“五谷”,(4)耕作方式:,石器锄耕,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一)原始农业,原始农业出现,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双齿木
2、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A.春秋战国:,C.隋唐:,铁犁牛耕,B.西汉:,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耦犁,犁壁,曲辕犁(江东地区),出现,改进,完善,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2)耕作技术的进步:,A.方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a.垄作法(春秋战国),b.代田法(西汉),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垄作法-在高于地面的土埨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代田法,将土地开成一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耕耙技术(魏晋),B.
3、技术:,(2)耕作技术的进步:,A.方法:,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a.垄作法(春秋战国),b.代田法(西汉),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耕耙技术(魏晋),B.技术:,(2)耕作技术的进步:,A.方法:,C.制度:,a.垄作法(春秋战国),一年一熟/两熟/三熟,b.代田法(西汉),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1、表现:,(1)生产工具的革新:,(3)水利灌溉的兴修:,a.都江堰,B.灌溉工具:,(2)耕作方法的改进:,A.水利工程:,b.白渠,(防洪灌溉),(关中地区),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4、(封建社会),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翻车,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高转筒车,风力水车,风力水车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 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这是我们熟知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戏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农业经济形式呢?,黄梅戏天仙配片断,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看书),C.生产目的:,B.生产方式:,自
5、给自足,缴纳赋税,A.组织形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春秋战国-),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主导地位),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特点:,3、地位:,5、影响:积极、消极(书本),分散性,(春秋战国-),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家庭),封闭性,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弱点:,落后性,脆弱性,(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工具技术),(天灾人祸),探究: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之间的关系,1、自然经济:相对商品经济,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产生于原始社会,
6、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2、小农经济:家庭经营,自给自足,规模狭小。属于自然经济。,3、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耒耜 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泛使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普遍推广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正确的是( )A. B. C. D.,D,、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C. 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D. 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D,、“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 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C,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 B. C. D.,B,A、铁犁牛耕的出现,5、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