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余庆县敖溪中学 杨华新课程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 质疑的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种途径。要使学生大胆质疑,首先要创设民主情境,激励学生质疑;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质疑。现代教育提倡“ 以人为本”。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设置的,其核心应解决好“学什么 ”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也是历史课 程改革应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它突出了自主性,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人性化设计。 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学生参与教学,是学生学 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是教 师教学方式的
2、根本改变。而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就是 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 质疑,在“疑” 中学习,在 “疑” 中创新 。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创设民主情境,激励学生质疑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教师要有民主精神,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进行质疑的前提。同时 ,帮助他们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排除质疑、 创造过程中的障碍。1、打破权威意识,大胆质疑我国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直对我国的教育,对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 认识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影响;在道德上,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
3、固,即在教育与教学中无原则的服从权威。 这样 ,学生 长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因此,很难有主动性、独立性,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 营造平等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欲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不敢质疑,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情境中,才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和隔阂心理,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学中,把自己视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参与他们2的探究,以满腔热情保护学生敢问、敢 驳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扩展,去多角度地思考,提出问题。 (2)改变“老师说了算,教材不能变”的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大环境下,教材的权威意识正在逐步改变。尤其是中学历史学科对教材的大讨论,
4、更是打破学生 对教材权威性的有利时机,“ 对所有权威的怀疑,对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爱因斯坦 语),就成 为质疑、有效创新的重要条件。2、引进合作机制,激发问题的产生合作学习不同于竞争性学习,它是由多名学生合作,彼此基于合作关系上解决某种课题的学习方法。由于合作小 组的异质性,因此更易 发现问题。例如在学 习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节,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为 何能够成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在合作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思 维非常的活跃,如得出了它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观点,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思辩
5、的能力。3、充实学生知识,打好质疑基础问题的提出总是以一个人的知识作为前提,产生于学生已知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出现差异或矛盾的基础之上。学生 质疑的胆量不仅来自教师的直接鼓励,更来自与自身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质疑打足底气。例如 在学习“ 西安事变”时,启发 学生把握思维技巧的 规律,站在全球史的角度探索有关问题。 1936 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外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国际形势是怎样的?美国、日本及中国国内各派政治力员的态度(或主张)有哪些?对历史进程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较理性地注意到了国际形势的特点和中国国内各派别的矛盾,说明学生已具有潜在的创造意
6、识。3如果没有充实的基础知识,就提不出问题,更 谈不上创新了。由此可 见,充实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产生质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 打开一切科学的 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 ”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当人们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认识时,就产生了问题,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 情境,引 导学生质疑。1、引发矛盾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情输入的信息与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 趣最大, 这时就会引发学生的探索行为,从而 发现问题。(1)运用历史学相关知识与生活印象的差异历史是连
7、贯的。在学习历史时,我 们不能割舍从前。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节时,同学们面对中国的落后,就会联 系到曾经强大的中国,自然就会去想这时的中国为什么落后了。这样,通 过知识与生活印象的差异的冲突, 诱导学生 质疑。(2)对某部分内容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上进行比较 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等,常常能提出具有独特性的问题。比 较的类型主要有 类比和对比,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通过类比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共同点;通过对比能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点;通过横向比较可以找到事物彼此的异同;通过纵向比较可以找到事物的前后变化。如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时,一个学生曾提出这样的问题:“西方 资
8、本主义 萌芽首先产生于意大利,为什么殖民掠夺和资产阶级革命却不首先产生于意大利?” 学生们颇 感兴趣,积极思索,通过合作学习,运用所学史实去诠释问题。这样通过比较,在加深对知 识理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2、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质疑4对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因而,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 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 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 学生思维的探求性。如在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得出“落后就要挨打 ”的结论 。然后,我反问了“落后就要挨打 ”是不是真理?有一位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说“ 阿塞俄比亚抗意 ”取得
9、了胜利,就可以证明它不是真理。然后,同学 们就围绕着这个话题谈古论今,气氛相当活跃, 并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交流,不 仅解决了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问。”因此,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真正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 要有意识创造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尽可能 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 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保护他们探求的 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在中学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促 进创新学习,也是 实施素 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