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32 页)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评卷人 得 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 40 小题)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 NaHCO3 溶液(可分解释放 CO2) 、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实验步骤】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
2、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 NaHCO3 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 ,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 10 片;点亮 LED 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 8 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秒)NaHCO3 相对浓度组别50 100 150低光强组 968 801 720中光强组 883 632 498高光强组 767 476 355【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 LED 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实验中每个烧杯
3、放 10 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 8 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第 2 页(共 32 页)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组别 甲组 乙组实验材料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处理方法 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
4、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 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 (2)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第 3 页(共 32 页)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
5、下两个实验: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 pH 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6、(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 的温水中 510 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 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5)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 第 4 页(共 32 页)必要(填“有 ”或“不”) 5小柯探究 pH 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组别 A B C1ml 唾液 1ml 唾液 1ml 唾液1ml 盐酸溶液 1ml 蒸馏水 1ml
7、 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依次加入物质2ml 淀粉溶液 2ml 淀粉溶液 2ml 淀粉溶液水浴 10 分钟 37 37 37各滴入 2 滴碘液后的现象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1)B 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 小柯观察到 C 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 C 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3)在原来 C 组实验基础上,只要
8、继续 (写出操作和现象) ,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6衡阳的鱼粉可谓闻名遐迩该米粉软滑爽口,鱼肉鲜美细腻,是备受人们青睐的早点之一吃下一碗鱼粉,其中的主要成分会在你的体内经过下图所示的神奇旅程,最后被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第 5 页(共 32 页)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A、B、C 、D、E 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1)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2)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填字母)段完成(3)小华同学长期偏食、挑食、爱吃鱼肉,不吃蔬菜水果,导致他牙龈出血,可能是他缺乏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
9、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试管编号 1 2 3 4米粉碎屑或粉条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唾液有无 2mL 唾液 A 2mL 唾液 2mL 唾液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温度 37 0 10010 分钟2 滴(4)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 1 号和 2 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 A 处应加入 (5)1 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6)如选用 134 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7我们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同时有机物的消耗增加,第 6 页(共 32 页)补充
10、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入体内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图一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装置,图二是某人在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份,两份处理为碎肩,一份保持馒头块,设计了图一中的三组实验,具体估做去如下: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 2 毫升清水,充分搅拌;组试管加入馒头块与 2 毫升唾液,不搅拌;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 2 毫升唾液,充分搅拌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为变量进行探究时,应选取
11、 实验装置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 37温水中, 5 至 10 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 组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2)图三中,淀粉的消化终产物经过程 进入血液,来自过程的氧透过 进入血液,最终氧和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 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通过图三中过程排出体外此过程对应图二中曲线 段,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 180 升,而实际每天排尿约 1.5 升,这是因为图三中 第 7 页(共 32 页)如果一个人
12、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8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液(或酒精)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分析问题:(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成年人因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可能会导致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它能不断地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现象主要与图甲中海带细胞的 结构有关所以常吃海带等含碘的丰富的海产品,对预防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2)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进行如图乙所示遮光等一系统处理,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 (3)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图丙所示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酒
13、变成蓝色(4)图丁示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标本染色,细胞中被染上深色的结构和变蓝的物质分别是 和 (5)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图戊所示试管均置于 37温水中,510 分钟后滴加碘液,摇匀,变蓝色的试管是 (填序号) 9为了探究“酸雨” 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步骤一:把 120 粒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以下 3 个培养皿中第 8 页(共 32 页)步骤二:每天定时对 A、B 、C 培养皿分别喷洒等量且适量的酸性强的酸雨、酸性弱的酸雨、蒸馏水步骤三:7 天后观察小麦种子萌发结果分析回答:(1)此探究活动中作为空白对照组的是 ,变量为
14、 (2)三个培养皿中萌发率最低的是 (3)该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 (4)小麦种子采用 120 粒,而不能太少的原因是 10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3)在“实验思路” 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
15、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11镉是人体非必须的元素,自从 1955 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第 9 页(共 32 页)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一)实验过程:(1)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2)取若干只体重是为 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3)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 5 组,雌雄各半,并编号 A、B、C、D、E (4)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表组别 灌胃液镉浓度 灌
16、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 死亡率A 0mg/mL 1mL 10 只 0B 0.015mg/mL 1mL 10 只 10%C 0.025mg/mL 1mL 10 只 20%D 0.035mg/mL 1mL 10 只 30%E 0.045mg/mL 1mL 10 只 40%(二)实验分析:(1)设置 A 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 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 (填相同或不同) (3) “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 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 ,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三)实验结论:(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
17、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2)实验启示: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 12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试验方法步骤如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组 甲组 乙组第 10 页(共 32 页)别方法步骤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贴上编号为、的标签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号培养皿不做处理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3 把号、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把培养皿
18、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 ,所做出的假设是 ,该试验的变量是 (2)甲组同学设置的号和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 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 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 13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
19、析后回答下列问题: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第 11 页(共 32 页)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填装置序号) ;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是一组对照实验是 (填装置序号) (2)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3)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 ,所以常用来酿酒或制作馒头(4)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
20、,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请分析线粒体数量增加,使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 14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 50 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进行处理:甲瓶乙瓶 丙瓶瓶口敞开敞开 用消毒牙签塞住温度255 253天后观察变质不变质不变质(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食品腐败速度第 12 页(共 32 页)的影响(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4)细菌和
21、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 15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1)试管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 气体,鉴定
22、这种气体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 (2)在上述实验中,和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的作用(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 16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第 13 页(共 32 页)示造成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缺少 ,而绿藻的数量上升的原因是 (2)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大相同的 4 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4 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泥土,将每块分别埋于 4 个花盆约 5cm 深处的沙土中,按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 20 天请回答:花盆 温度 光照 水1 号
23、20 黑暗 适量2 号 20 充足 适量3 号 20 充足 不浇水4 号 20 充足 持续过量生长状况最佳的是 号花盆中的马铃薯4 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 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其优点是 (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高度聚集,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这种导致水体变色的生态现象叫做 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7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果果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将 5 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将玻璃杯密封,
24、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发酵时 牛奶状况第 14 页(共 32 页)间2 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4 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6 小时 呈蛋花状态,微酸8 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请分析回答:(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 (5)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
25、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小时为宜18下面是某同学做“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或真菌”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A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凝固后备用B用棉签蘸取自来水、土壤或桌面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C盖上培养皿,封好D把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内进行培养(1)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三个错误错误一: 错误二: 第 15 页(共 32 页)错误三: (2)从上面探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步骤包括:配制有机物丰富的 并高温灭菌,待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放在适宜的 条件下培养(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所以它们常常被称
26、为生态系统中的 者(4)按照生物分类的要求,细菌应该归类到 (原核/真核)生物19何为同学做实验来验证孟德尔提出的某一遗传规律,步骤如下:在 4 个白色乒乓球上分别钻个圆孔,各放入一块圆形磁铁(磁铁有南北两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南极露出球面,2 个标上“A”,另 2 个标上“a” ,代表卵细胞;将 4 个黄色乒乓球进行同样处理,不同的是磁铁北极露出球面,代表精子;将 4 个白球放入一个大篮子内不停摇动,使它们随机分布;边摇动篮子边将 4 个黄球同时放入篮子内;待看到 4 个白球分别与 4 个黄球两两结合(北铁异极相吸,如图)后,统计分析结果请回答问题(1)该同学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
27、 实验法(2)如果乒乓球上的“A”表示控制豌豆植株高茎的基因,且高茎为显性,在统计实验结果时,表示豌豆植株为高茎的基因组合有 两种(3)本实验中乒乓球和磁铁的大小、质量及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应一致,还要不停摇动,目的是保证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构的机会 (4)他从一次实验结果就统计得出子代的基因组合比例为AA: Aa:aa=1 :2 :1 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可靠吗? 如果需对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进行统计,则需要进行 实验第 16 页(共 32 页)20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初二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
28、实验器材: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三)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四)实验过程:(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2)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 (填等量或过量)转基因玉米(3)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五)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1)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 (填有或无)影响(2)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
29、不合理,应如何改正? 21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结合到普通老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老鼠外表与普通老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居然能够发出绿色荧光请据此回答:(1)这些老鼠体内具有发光水母的部分基因,能够发出荧光,实现这种现象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2)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 B、b 控制) 如表表示三组老鼠的交配实验,由交配组合 (填数字)可判断 是第 17 页(共 32 页)显性性状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丙(黑色)(黑色) 12(黑色):4(黄色) 甲(黄色)乙(黑色) 8(黑色):9 (黄色) 甲(黄色)丁(黄色) 全为黄色(3)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
30、为黑色的雌雄老鼠相互交配后,产生黄色后代的概率是 (4)现有一只黑色雄鼠,若想最快知道该鼠的基因组成,应该选择多只 色雌鼠与该雄鼠交配,并统计后代老鼠的体色情况 (注:不考虑基因突变)请你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22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
31、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 (3)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 (4)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A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第 18 页(共 32 页)B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C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6)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7)对于正常人来说,饱食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
32、中胰岛素的含量 23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24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其他条件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甲 樱桃番茄 50个2L 蒸馏水,2小时10 天 40 个乙 樱桃番茄 50个,2
33、小时相同10 天 8 个(1)表格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第 19 页(共 32 页)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4)你认为樱桃番茄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5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 4 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观察并记录幼根的生长情况;(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2)A、B 、C 、D 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
34、的是 26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请据图表回答问题: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产蛋率 甲组 喂养普通饲料 乙组各 20 只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 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那么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3)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 下进行(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据图可知,要达到 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 克
35、/只日(5)科技活动小组还发现,延长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产蛋率,原因是光照促进脑下垂体分泌激素刺激卵巢,促进卵的成熟和排卵该生命活动调节是在神经第 20 页(共 32 页)调节和 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27过度肥胖有损健康,有人建议喝绿茶减肥,因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真的有减肥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对此展开探究【提出假设】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实验步骤】(1)分组:质量为 20g 左右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 30 只,随机平均分成A、B 、C 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环境中(2)喂养和灌胃: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饲料,并在晚上 8 时进行灌胃,具体见表 (备注:灌胃是动物
36、实验中常见的给药方式)组别 A B C天数 第 145天第 4690天第 145天第 4690天第 145天第 4690天喂养饲料 基础饲料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基础饲料灌胃液体 2mL 蒸馏水2mL 蒸馏水2mL 蒸馏水2mL 蒸馏水2mL 蒸馏水2mL 茶多酚溶液(3)第 1 天、第 45 天、第 90 天分别对各组小白鼠进行称量、记录,并求平均值【实验数据】组别 A B C第 1 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20.3 20.1 20.1第 45 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51.8 56.2 56.1第 21 页(共 32 页)第 90 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58.6 63.9 59.5
37、【交流讨论】(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的合成量 有机物的分解量 (填“大于”、 “等于” 或“小于”)(2)通过 B、C 两组实验对照,能得出的结论是 (3)第 4690 天,A、C 两组实验 形成对照 (填“可以”或“不可以”)28生活处处有探究,简简单单做实验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气球作为材料做了如下趣味横生的生物实验(1)图 1 是同学们制作的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甲表示 过程,此时“ 膈肌” 处于 状态(2)图 2 是同学们设计的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的装置一段时间后,挤瘪的气球渐渐鼓起来的原因是 (3)图 3 是同学们利用气球等废旧
38、材料制作的眼球结构模型 若要模拟看近处物体时眼球的状态,应使模拟睫状体的弹簧 ,此时气球 (“A”或“B”)模拟的晶状体曲度变大,物像正好落在 色铁丝模拟的视网膜上(4)借助气球大致测量肺的容积方法一:用圆气球、软尺测量肺的容积尽力吸气后,向圆气球内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呼出为止,扎紧气球用软尺测量圆气球的最大周长为 C 厘米,根据数学公式计算出圆气球的体积为(毫升)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尽力呼气,还会有 1500 毫升的气体第 22 页(共 32 页)存留在肺中不能排出根据以上提示,计算出肺的容积为 毫升方法二:用排水法测量肺的容积材料器具:大烧杯、大气球、软管、脸盆、量筒、沙子;请水方法步骤:将
39、适量沙子装入大气球,连接上软管后,放入大烧杯内将大烧杯放入脸盆内,并且将大烧杯注满水,注意水不能流到脸盆中吸一口气,然后对着软管向大气球内尽力呼气,直到不能呼出为止 计算出测试者肺的容积29为了探究酿制甜酒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装置 处置方法 现象甲 糯米饭,适量酒曲,装置不密封,30有气泡乙 糯米饭,适量酒曲,装置密封,30丙 糯米饭,适量酒曲,装置密封,0无气泡,无酒香味分析并回答:(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先将糯米蒸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灭菌,控制实验的 (3)该实验中有 组对照实验,表中表示的现象是 (4)酒曲含有的发酵菌种主要是 30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
40、红嘴鸥被称为昆明的“荣誉市民” ,已连续多年从西伯利亚飞抵昆明过冬,为昆明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 寻墙行为” 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第 23 页(共 32 页)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资料二:动物在生命世界中上演这精彩的表演,使我们的星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们的行踪几乎处处可见,诗人的笔下也留下了它们的身影:“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
41、为谁甜” 、 “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来说,红嘴鸥飞抵昆明过冬的迁徙行为和小白鼠的“寻墙行为 ”都属于 行为(2)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 决定的(3)某同学将资料中的动物分为两组,甲组:蜜蜂、家蚕;乙组:白鹭、黄鹂、鱼、蛙、燕子,他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是否具有 (4)蜜蜂和家蚕的发育方式都属于 (5)白鹭、黄鹂和燕子都属于鸟类,请列举出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答两条即可) 31阳光能杀菌吗?某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准备 9 个培养皿,加入培养基彻底杀菌后,各加入 1ml 含相同浓度的细菌培养液待各
42、个培养皿获得数量大致相同的细菌后,将这 9 个培养皿分成三组,置于表所设置的三种环境中3 小时后,结果如下:A 组:直接置于直射阳光下 B 组:覆盖能阻挡大部分紫外线的透明材料 C 组:覆盖完全不透光材料 开始时+ + + + + + + + +3 小时后+ 无 + + + + + + +备注:“+”表示细菌的相对量(1)在实验前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目的是 (2)AB 为一组对照试验时,其变量是 综合 AB 两组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有小组得出“细菌的生长需要阴暗环境”,他是通过对比哪两组数据得出的?第 24 页(共 32 页)综合上表数据,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为什么? (4)勤晒被褥有益
43、身体健康,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答: 32饭前便后要洗手是我们应有的好习惯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装置内有适于细菌生长的有机物,28 摄氏度时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的探究实验方案,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2)你认为 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3)该实验中,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4)将培养装置放在 28环境中,其原因是 (5)当实验培养 48 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据实
44、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33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鹅颈瓶实验”:(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是 (2)打断“鹅颈” 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 (3)根据“鹅颈瓶实验” ,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 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部分中的 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第 25 页(共 32 页)34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试验:(1)鹅颈烧瓶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灭菌的目的是 (2)第一步实验的说明了 (3)第二步的实验说明了 (4)实验的变量是 A瓶的大小 B细菌的有
45、无 C肉汤的多少 D瓶颈的弯直(5)巴斯德的鹅颈烧瓶试验是否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结论? A是 B、不是(6)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D冷藏法35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 15 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 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请据此回答:(1)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2)甲、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3)相对与甲装置,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 第
46、 26 页(共 32 页)A室温保持在 25B弯管阻挡了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D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4)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 (5)请你举出一种与该实验中肉汤保存原理相同的商品: 36如图为三类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表示青霉的模式图,在“观察青霉菌”的实验中,实验用橘皮上的青霉呈 色,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青霉菌的颜色实际是图甲中 的颜色(2)乙图所示为 结构,它的生殖方式是 ,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可以形成 ,来度过(3)与乙相比,甲在细胞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 (4)丙图所示为 的结构,该生物身体结构是 构成37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组别 A B C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将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环境里实验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第 27 页(共 32 页)结果(一周后观察)分析实验,回答:(1)通过 A 与 B 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