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先进事迹材料 加强民族团结 共建和谐校园海北州 XX 中学成立于 1958 年,是青海省首批认定的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坐落在美丽的高原圣湖青海湖畔,在西部歌 王王洛宾 先生创作闻名世界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金银滩草原上,在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子城里。学校现有 21 个教学班(初中 11 个班,高中 10 个班) ,学生 1199 人(初中 623人,高中 576 人) ,其中女生 588 人、少数民族学生 658 人。包括藏、蒙、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教职工 80 名,其中专任教师 74 名,中学高级职称教师 36 名,占 53.7%;中学一级职称教师 16 名。学校
2、占地 27 亩,建筑面积 7519 平方米。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把创办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州级示范、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学校作为办学目标;突出育人这一主题,创新方法、狠抓落实,通过教育教学管理年、质量年、规范年及文明校园、诚信校园、平安和谐校园、文化校园、课堂教学效益年和教育教学研究年主题建设的实施,提升了办学水平,提高了办学效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金银滩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加强对学校民族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我校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坚持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得富
3、有成效。通过动员会、座谈会、文化墙、板报、专栏、讲座等多种形式,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学习中央和自治州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校上下形成了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二、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教育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让师生认识到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也是民族工作的根本目标。号召全校师生全体党员积极投身于这一活动中,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做民族团结工作,人人为民族团结做贡献。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一二三四教育创建措施,扎实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这一二三四教育创建
4、措施是:突出一个主题,搞好两项活动,确保三个途径,强调四个结合。突出一个主题。以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为教育主题,挖掘不同民族的先进典型,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搞好两项活动。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十分注重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文化墙、文化长廊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在教学楼内的文化走廊建设中开辟了民族团结专版。开展了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使不同民族的同学结成互帮互助的对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确保三个途径。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强调通过主题团会、课程渗透、社会实践,全面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增
5、强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强调四个结合。要求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校风建设年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新中国建设成就相结合;与加强三个意识(祖国意识、法制意识、团结意识)教育相结合。要求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从而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效,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三、注重日常教育与熏陶,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1 、上好新学期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新学期入学教育第一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团结,班主任老师通过讲述藏汉等各族人民共同捍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尊严的感人故事,向学生们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上
6、了这节课以后,各族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了解,亲如兄弟。为今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奠定了基础。2 、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继续落实三个重点:一是启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二是确保每学年安排 8 课时;三是教师要经过民族团结教育专项培训。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保证不落空,杜绝不实际、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努力开创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新局面。3 、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落实工作方案。我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以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海北为主题,以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 五好教育为抓手,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广泛深入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
7、强我校各族师生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4 、注重学习宣传,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结合学校日常工作,利用会议、报告、校园广播等,对广大教师、学生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宗教理论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将创建工作纳入了学校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民族宗教知识的测试活动,在九月份开展的例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活动中,学校结合 3.14 和 7 5 事件对学生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和民主法制思想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法制观
8、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5 、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理性表达爱国热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会、团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达爱国热情。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纳入学校班团活动之中,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分层次地向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大意义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听从、传播非正常渠道的信息,不参与、围观社会上非正常的聚众活动,遇有可能伤害自己的情况迅速离开现场。各班还建立了民族团结与安全岗位责任制,密切关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前做好疏导工作,确保了学校安定团结的良
9、好局面。6 、以尊老、爱老、敬老、助老为主题,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教育。从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开始,组织学生观看了孝亲敬老楷模徐雪莲的先进事迹。建立孝亲敬老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将海北州海晏县敬老院确定为孝亲敬老教育基地。每月组织一个年级的学生到孝亲敬老教育基地,帮助敬老院收拾老人们的房间、清洁老人们的被褥、清洗老人们的衣物,给老人们洗头、洗脚。根据敬老院的老人都是五保户,都有一种特殊的孤独感这一实际,让学生主动与老人们交谈,捏捏腿、揉揉肩、拉拉家常,并给老人们表演小节目,让老人们感受了特殊的亲情,让同学们接受了生动的教育。每年老年节,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贫困老人抬水、洗衣、收拾屋子,要求学生在家孝敬父
10、母、帮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活,不让家长操心,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校摄制的孝亲敬老教育专题片心灵的洗礼 ,获全国银奖、全省一等奖。7 、以构建和谐为目标,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班会、团会、队会为主,让不同民族的同学,介绍各民族的习俗,使同学们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团结。学校开辟了民族习俗专栏,图文结合,使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懂得如何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共处。加强三个离不开宣传教育,结合祖国的历史生动地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召开讨论会,对藏独分子等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进行声讨,在讨论中统一思想。积极组织师生为汶川地震灾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三万多元,充分体现了各民族间血浓于水的亲情。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学校各族师生中扎下了根,多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已经成为各民族师生言行举止的准则。学校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民族团结已经蔚然成风,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学校因此被评为全省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