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课件.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05685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点阐释,2.考点精讲,3.规律方法,4.拓展提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考点 论述类文体阅读,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绝 句宋僧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请看注释,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1. 考点阐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将文章的整个内容和文章的主旨、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此考点是每年高考在论述类文章中的必考内容,一般要求选出“符合(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不正确)的一

2、项”。,2.考点精讲,(2013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些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

3、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

4、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

5、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

6、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D,解析 D项断章取义,“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错,最后一段“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由“或人”可知这只是朱熹的推断而并不一定是事实。,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

7、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C,解析 C项无中生有,倒数第二段“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及有关系”在文中找不到依据。,3.规律方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题技巧(一) 1从核心语句突破 文章中瞻前顾后领挈全文的某一

8、关键词或句子,往往是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中。 2循主要线索突破 主要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脉理。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方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寻找主要线索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和标志性的语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题技巧(二)3层层概括突破 有些文章的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挖掘隐含信息突破 语境是表达感情、思想的铺垫。文章的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又有其深层意义(即隐含意

9、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了阅读材料,吃透了作品的含义,从而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隐含信息有时还体现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4.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

10、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

11、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

12、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解析 A项,张冠李戴,分析原文第二段开头的过渡句就能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唐诗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是将唐诗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B项,张冠李戴,信息源在第二段,抓住本段的关键句“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轻重混淆,信息源在第二段的结尾句“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