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生物模拟试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A.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B.淋巴管阻塞C.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尿 D.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 2、血红蛋白、H +、Na + B.载体蛋白、酶、抗体、激素、H2OC.纤维蛋白原、Ca 2+、载体蛋白、尿素 D.K +、葡萄糖、氨基酸、尿素、H2O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B内环境的稳态是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2、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下列关于兴奋的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C.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D.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5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 Na 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 Na 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 K 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
3、 K 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6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 2 次B刺激 M 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刺激 N 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 1 次偏转7. 下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是化学信号传导C.经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抑制D.内的递质只能经释放再作用于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
4、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9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1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 )A.甲状腺激素 B.雌性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性腺激素1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
5、,主要依靠 D、E 和 F 散热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 BCG 完成调节C.D 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12.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造血干细胞形成多种细胞,要经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当再次受抗原刺激后,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 c 和d 有关D.c 和 d 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13.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
6、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14.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是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进而抑制食草动物数量增长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物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1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大熊猫的种群密度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与温带草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强A B C D16.实验一: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
7、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实验二: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中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根据实验可推断甲、乙两物质分别是 ( )A.抗体、抗原 B.淋巴因子、抗原 C.抗体、淋巴因子 D.淋巴因子、抗体17.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 af 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 ab、cd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 c+d=e+f,且 ef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
8、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18.甲图表示某植物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从甲图可看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灵敏程度不同B.乙图中茎的背地生长与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弯曲生长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C.乙图中 a、b 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 10-8mol/LD.乙图表示的现象与重力作用有关,也可从甲图中找到原因19如图表示黄瓜植株上 4 枚雌蕊的子房发育曲线,其中甲、乙两枚已经授粉,丙、丁未授粉,但在丁柱头上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其中能发育成无子黄瓜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一般在幼果生长
9、时期,含量最低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细胞分裂素21. 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导致线粒体无法合成 ATP。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激素亢进患者的症状是A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B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C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D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高22成年女性排卵前 1 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 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正确的是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
10、增加A B C D23.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抗 a 抗体与物质 a 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B物质 a 作为抗原能激活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物质 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减少2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B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25. 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
11、。如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三种鸟类组成一条食物链B体重决定领域的大小C植食性鸟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食虫的鸟类D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越大,可能其营养级越高26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27.环孢霉素 A 是一种能抑制 T 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 A 可用于A.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B. 治疗艾滋病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 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
12、杆菌2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B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C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 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D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29.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分组 甲 乙 丙处理 不做任何处理 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 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切除胸腺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30下
13、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给予图中刺激条件下,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Aa Bb Cc Dd31.下 列 有 关 群 落 演 替 的 说 法 , 正 确 的 是 A.次 生 演 替 就 是 原 有 群 落 的 恢 复 B.演 替 过 程 中 , 植 物 种 群 越 多 .动 物种 群 就 越 多 C.若 时 间 允 许 弃 耕 农 田 总 能 成 为 森 林 D.群 落 演 替是 一 种 生 物 取 代 另 一 种 生 物 的 过 程32.如 图 表 示 某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中 草 原 梢 被 、 草 原 鼠 类 、食 鼠 动 物 三 个 种 群 数 鱼 在 一 定 时 间 内 的 变
14、化 关 系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A.X、 Y、 Z 分 别 表 示 草 原 植 被 .食 鼠 动 物 和草 原 鼠 类B.Y 的 存 在 不 利 于 该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保 持 稳 定C.b c 期 间 Y 种 群 的 出 生 率 小 于 死 亡 率D.c 点 以 后 该 生 态 系 统 维 持 在 一 个 相 对 稳 定的 状 态3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过程所代表的生理作用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图中含有的最长的食物链是 DFEBC若由于某种原因,E 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则在最初一段时间内, F 种群数量增多和 B 种群数量减少 D若生
15、产者有 10000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至多可增重 100kg34每 一 个 营 养 级 都 具 有 的 能 量 流 动 方 向 有 分 解 者 下 一 营 养 级 生 长 、 发 育 和 繁 殖 呼 吸 散 失A. B. C. D. 3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3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 ,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
16、驱赶某些动物3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丙、丁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B从捕食关系分析,能量最少的是图中丙所处的营养级C甲 丁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0%20%D甲乙和乙甲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相同,但对应的生理反应不同38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没有危害农作物B虽然蜘蛛对害虫数量的变化产生影响,但不能说是害虫的天敌C B 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食物不足DC 期间的平衡状态与 A 和 B 期间发生的种群间相互作用无关系39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
17、家做了以下实验:投放一定量的单细胞藻类喂养水蚤(通常全部被吃掉)。分批移走水蚤,移走水蚤的总量即水蚤的收获量。水蚤收获量/藻类投放量为能量转化效率。移走比率(每批移出水蚤数占总数的比率)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移走的是成年水蚤、 幼年水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B水蚤收获量总是小于藻类投放量,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引起水蚤个体的死亡C移走成年个体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主要原因是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趋向增长型D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不能表明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40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 a 为某段时间
18、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 b 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CT 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1.(22 分)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 面的重要作用。下图中ad 为某些物质,eg 为某种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可以维持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 ,这与血液中含有 和 HP042_等离子有关。 (2)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 (填结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血管 ,也使汗
19、液的分泌增多,增加散热量,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3)血液在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血浆中含有的免疫分子(活性物质)有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外来的微生物,血液中能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称为 。(4)血液中的葡萄糖是重要的供能物质。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激素主要是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把摄取糖与声音刺激多次结合以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能引起几乎与摄取糖时同样的血糖含量变化,这说明了调节血糖的高级神经中枢在 。 (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属于国际奥委会规定的一种违禁药物。由右图可知,EPO 能够促进机体细胞进行_,以提供能量。运动员长期违规注射 EPO 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
20、例相对_(填“增大”或“减小”),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内环境的稳定。(6)血浆中的蛋白质和 NaCl 等无机盐保持正常含量,有利于维持的稳定。激素的运输主要靠血浆,人体内激素作用的结果往往会反过来影响该激素的分泌,这种方式叫做_调节。2 (13 分)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用具:略 实验步骤: 取两只身体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任何处理; 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以人工控制的温室
21、中将室内温度调为 0 度,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 24 小时,每隔 4 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预测结果与结论: 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请分析回答:(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_ _ _ _(2)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 。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
22、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3 (10 分)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材料用具:略。方法步骤:第一步:取健康雄兔 15 只,将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第三步:3 天后,将 15 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 A、B、C 三组。
23、第四步:向 A 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B 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C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改正上述实验方法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_ _ (2)实验中选用三组而不用三只兔子的好处是_。(3)若分别用 A、B、C 三条曲线代表 A、B、C 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预计 A、 B、C 三组兔子的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应如下图中的 。(4)若给 C 组的另一只兔子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则该只兔子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24、_。4、 (9 分)根据图,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1)若图 1 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若图 1 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2)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 2 所示,设 E 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 1106 kJ; B 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 2104 kJ,D 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 2510 4 kJ,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当 A 只捕食 C 时,则 A 的能量值是 。(3)图 3 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的 D 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 ABC
25、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 ,B , 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填“K”或“K/2”)值,此时蛙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 。生物答案1- 10 CDACC CDAAD 11-20 ACAAA BDCDC 2130 DDAAD CABBD 31-35 BBDCA 36-40 BBCCC 1.(1) 735745 HCO 3_ (2)下丘脑 舒张 (3)抗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效应 T 细胞 (4)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只写前两个算对) 大脑皮层(5)有氧呼吸 (答呼吸作用不得分) 减小(6)血浆渗透压 反馈2(1)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 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 (2)BD AC(缺一不可) (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缺一不可)3(1)第一步中应取生长发育状况等一致(或相同)的健康雄兔;第一步中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至少写出等量)(2)排除个体差异(“避免偶然因素”或“避免产生较大误差” 均可得分) 。(3)乙 (4)增加、增加4、(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生产者 (2)3.110 4 kJ(3)蛙同化的能量 用于蛙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K 出生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