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泉中学 20182019 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B.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是存在的C. 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D. 描述直线运动,一般建立直线坐标系【答案】D【解析】【详解】体积很小的物体也不一定就能够看成质点,比如原子的体积很小,但是在研究原子的运动时原子是不能看成质点的;地球的体积很大,在研究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过程中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以忽略的,能看成质点,所以 A 错误。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选项 B 错误;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不一定只选择静止的物
2、体作为参考系,选项C 错误;描述直线运动,一般建立直线坐标系,选项 D 正确;故选 D.2.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 2、静止 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综上分析可知,只有 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点睛】一个物体的运动状
3、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大的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大B. 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C. 从二楼阳台由静止释放的小铁块,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D. 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飞机上释放的大包救灾物资将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不管轻重如何,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相等。故 A 错误。雨滴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作用,不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故 B 错误。从二楼阳台由静止释放的小铁块,空气阻力可忽略,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选项 C 正确;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飞机上释
4、放的大包救灾物资,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选项 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0 m/s,加速度大小为 1 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 5.5 m/s B. 5 m/s C. 1 m/s D. 0.5 m/s【答案】C【解析】【详解】用逆向思维,把物体的运动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 v0=0,a=1m/s 2;则 2 秒末的速度v2=at=12m/s=2m/s;2 秒内的平均速度 ,故 C 正确;故
5、选 C。5.如图所示,三个大小相等的力 F,作用于同一点 O,则合力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先将相互垂直的两个 F 进行合成,则为,再与第三个力 F 合成,即有合力的大小为;将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成,则合力为 0,再与第三个力 F 合成,则有合力大小为 F;将任意两力进行合成,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将左边两个力进行合成,再与右边合成,则有合力的大小,故 C 最小。考点:考查了力的合成【名师点睛】三力合成时,若合力能为零则三力可以组成三角形,分析题中数据可知能否为零;若不为零,则进行两两合成,从而分析最大的可能情况6.下列各图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
6、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 图中,由位移-时间图象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故 A 错误;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B 图中物体先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后沿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一直向正方向运动,故 B 正确;C 图中,物体先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后向负方向做匀速运动,选项 C 错误;D 图中物体先向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后向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选项 D 错误;故选 B.【点睛】图象是我们高中物理研究运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熟知其特征,明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7、7.如图所示,物体 A 静止在倾角为 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 30增大到 37,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对斜面的压力不变 B. A 对斜面的压力增大C. A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A 受到的摩擦力增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设斜面的倾角为 ,物体 A 的重力为 G,作出 A 的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N=Gcos;f=Gsin;当斜面倾角 由 30增大到 37时,cos 减小,sin 增大,则N 减小,f 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A 对斜面的压力减小,A 对斜面的摩擦力增大故选 D。考点:物体的平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是简单的动态平衡
8、类型的问题,运用的是函数法,也可以采用图解法直观判断。8.如图所示,质量为 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 ABC, BAC , 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 AC 的推力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1)现物块静止不动,则( )A. 物块可能受到 4 个力作用B. 物块受到墙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上C. 物块对墙的压力一定为 Fcos D. 物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可能等于 F【答案】A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不能判断 F 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所以不能判断物块与墙面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故物块受到重力,墙面给的向右的支持力,以及外力 F,可能还受到摩擦力,所以物块可能受到
9、 4 个力作用,A 正确 B 错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在水平方向: ,由牛顿第三定律则物块对墙的压力 ,即压力为 ,故 C 正确;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可能受到静摩擦力,所以一定不会等于F,D 错误;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9.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BD【解析】A、重力产生了使物体下滑的效果及压斜面的效果,故两分力即图中所示,故 A 正确;B、重力产生了向两边拉绳的效果,故 B 正确;C、重力产生了向两墙壁的挤压的效果,故两分力应垂直于接触面,故 C 错误;D、重力产生了拉绳及挤压
10、墙面的效果,故 D 正确。故选 ABD。10.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 FN1,木板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为 F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 FN1始终减小B. FN2始终减小C. FN1先增大后减小D. FN2先减小后增大【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图解法)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力 G、竖直墙面对小球的压力 N1和木板对小球的支持力 N2(大小等于 N2)三个力作用,如图所示,N 1和 N2的合力为G,GG,则 G恒定不变,当木板向下转动时,N 1、N 2变化如图所示,则 N1
11、、N 2都减小,即 N1、N 2都减小,所以正确选项为 AB考点: 动态平衡。【名师点睛】 “动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力一部分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但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定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把“动”化为“静” , “静”中求“动” 二、实验题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所接电源是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完成下表未填的空格_;_。
12、(单位:cm)x2 x1 x3 x2 x4 x3 x5 x4 x6 x5 1.60 1.55 1.53 1.61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_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运动是_.(2)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_ s.(3)小车的加速度的计算式 a_,加速度 a_ m/s 2.(4)计算打计数点 B 时小车的速度 vB_m/s.(最后两问计算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值)【答案】 (1). (1)1.62; (2). 1.58 (3). 0.04 (4). 匀变速直线 (5). (2)0.1 (6). (3) (7). 1.58 (8). (4)0.518【解析】【详解】 (1) x4 x3=7
13、.57-5.95=1.62cm;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 0.04cm,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近似相等,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打点周期为 0.02s,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3)根据x=aT 2,运用逐差法得: 带入数据:=1.58m/s2(4)B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 AC 段的平均速度,则有:【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纸带的处理方法,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关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运用,即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确定小车的运动规律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
14、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某计数点的速度12.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和_(2)在做上述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上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结两个细绳套,通过细绳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结点移到某一位置 O,此时需记下:_;_;_.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到达_,再记下_(3)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 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理论值;_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实
15、验值通过把_和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 (1). 三角板 (2). 橡皮条 (3). O 点位置 (4). 细绳所指方向 (5). 相应弹簧测力计读数 (6). 同一位置 O 点 (7). 弹簧测力计读数和细绳方向 (8). F (9). F (10). F (11). F【解析】试题分析: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我们是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测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三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做出两个力的合力的理论值,和那一个力(实际值)进行比较用平行四边形画出来的是理论值,和橡皮筋同线的那个是实际值,因此明确实验原
16、理和具体操作即可正确解答该题(1)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我们是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测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三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做出两个力的合力的理论值,和那一个力进行比较所以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方木板(固定白纸) ,白纸(记录方向画图) 、刻度尺(选标度) 、绳套(弹簧秤拉橡皮条) 、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图钉(固定白纸) 、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 ,橡皮条(让力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的) 所以还必须有:橡皮条、三角板(2)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法,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到同一位置 O,因此要记录 O 点的位置,同时记录
17、力时,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正确的画出平行四边形(3) 合力的理论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值,而其实验值是指一个弹簧拉橡皮条时所测得的数值,由此可知 F 是 合力的理论值, 是合力的实验值;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就是比较 和 F 是否相等三、计算题13.某物体受到了在同一平面内共点的四个力 F1、 F2、 F3、 F4的作用,其大小依次为 19 N、40 N、30 N 和 15 N,方向如图所示,求它们的合力 F。(sin 370.6,cos 370.8)【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建立水平及竖直方向的坐标系,将 F2及 F3分解到坐标轴上在,则;,所以合力考点:正交分解法。14.一
18、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2 m/s,经过 t=4 s 速度大小为 v=10 m/s,求:(1)该物体的加速度 a;(2)该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x;(3)该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率 。【答案】 (1)加速时, ,与 v0同向;减速时,3m/s 2,与 v0反向。 (2)24 m,与 v0同向;16m,与 v0反向。 (3)6m/s, 。【解析】【详解】 (1)物体加速运动时: ,方向与 v0同向;物体减速运动时: ,方向与 v0反向;(2)加速时物体的位移 : ,方向与 v0相同;减速时物体的位移 : ,方向与 v0相反;(3)加速时物体的平均速率 : ,方向与 v0相同;减速到零的路程
19、 ,反向加速的路程平均速率【点睛】本题关键是要分析物体的两种运动情况,即加速和减速情况;知道平均速率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15.如图所示,长度为 L=5m,不能伸长的轻绳固定在 A、 B 两点,左右墙面间距为 d=3m,质量为 m=1.6kg 的点灯挂在光滑轻质滑轮 O 上,滑轮跨在轻绳上静止。求此时滑轮左右两边绳子拉力 TA、 TB的大小。 ( g=10m/s2)【答案】 TA=TB=10N【解析】【详解】滑轮两边绳子的拉力 F 相等,即 TA=TB=F;则每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绳子总长为 L,左右墙面间距为 d,由数学知识得到 sin=d/L=0.6,则 cos=0.8;以滑
20、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2Fcos=mg得到绳子的拉力 即 TA=TB=10N【点睛】本题是共点力平衡问题,关键在于运用几何知识分析两绳的夹角关系并求解夹角大小,这在高考中曾经出现过,有一定的难度16.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 t0 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 x(m)随时间 t(s)变化的规律:汽车为 x10 t t2(m) ,自行车为 x6 t(m) ,求:(1)自行车追上汽车之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 Lm;(2)当两车再次相遇时距离该路标多远?(3) t=22s 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L。【答案】 (1)16m;(2)96m;(3
21、)32m。【解析】【详解】 (1)汽车 x=10t- t2=v0t+ at2得,初速度 v0=10m/s,加速度 a=0.5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 x=6t=vt做速度为 6m/s 的匀速直线运动。当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即:v 0-at=v 解得 t=8s,此时的最大距离为: (2)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位移相等,有 10t- t2=6t,解得 t=0(舍去) ,t=16s,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到零的时间 ,知自行车追上汽车前,汽车还未停止,距离路标的距离 x=vt=616m=96m。(3)两车相遇时汽车的速度 v1=10-0.516m/s=2m/s;t=22s 时汽车已经停止运动了 2s,则两车相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