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城四中 20182019(上)10 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1. 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说明六国时期A. 六国相互削弱有利秦实现统一B. 是士人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C. 各国选贤举能使墨学成为显学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成为社会常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出自论衡效力 ,描述了士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意思可形象的理解为: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
2、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为魏国出力时,魏国就会元气大伤。这一切足可见士的重要性。可见,B 正确;ACD 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贤能之士作用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 墨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法家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中“贤者”指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通过推举可以成为官长;“不肖者”指的是没有才能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只能是贫穷的人。联系诸子百家的主张,这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的“尚贤”思想,故 A 项正确;B 项强调仁政;C 项强调无为而治;D 项强调建立
3、中央集权。故选 A。3.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 宣扬君权神授B. 解释天人感应C. 劝君主行仁政D. 强调教化民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从“王”字入手,美化君权,分析君权的神圣,宣扬君主代表上天统治民众,即君权神授,A 项正确;“天人感应”意指天能预示灾祥,人君要顺天而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仁政” ,排除 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教化” ,排除 D。所以选 A点睛:对中国传
4、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掌握。 (1)儒家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后经发展,从哲学的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即程朱理学。 (3)后来再由陆王心学的发展,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4.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共同作用是崇法反儒防止旧势力复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属于加强思想统治,思想统治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故正确。崇法反儒只适合秦始皇“焚书坑儒”
5、, 错误;防止旧势力复辟都不适合二者思想,错误,选择 D 正确。其他组合不符合题意。排除。5. 明史,儒林传序说:“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蠖(规矩法度)秩然。 ”由此可以推断( )A. 程朱理学是封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B. 明初学者普遍反对即物穷理C. 程朱理学超越陆王心学取得一统地位D. 理学遭到士大夫的普遍反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儒学是宋代朱熹儒学的继承,根据材料中“师承有自,矩蠖(规矩法度)秩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在宋代成为官方哲学,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明代学者继承宋明理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6、,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继承理学,理学成为统治思想,不是反对理学,故 D 项错误。6.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 ,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 ,强调内心的作用,故 A 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 B 项错误;“心即理也” ,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
7、使命,故 C 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名师点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学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同点修养论(方法 强调“格物致知” “心即理” , “致良知”论) (通过外物求”理” ) (通过内心的反省)代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实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维护封建统治共同点
8、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7. 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 。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A. 董仲舒、陆九渊B. 陆九渊、朱熹C. 朱熹、王守仁D. 王守仁、李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明朝中期“良知现成”说、 “百姓日用即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良知现成”体现了王阳明的思想, “百姓日用即道”体现了李贽的思想,故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王守仁、李贽,故 D 正确。董仲舒、陆九渊没有“良知现成”说、 “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故 A
9、 排除。陆九渊、朱熹,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B 排除。朱熹,也不符合“良知现成”说、 “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故 C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艮思想【名师点睛】王艮(14831541) ,明代哲学家,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人称王泰州。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 “百姓日用之学” ,是王艮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和重要的进步命题,具有鲜明的人民性。8.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
10、张是A. 以民为本B. 关注民生C. 人性向善D. 关注现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 D,“以民为本” “关注民生” “人性向善”与材料无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9. 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A. 孟子 B. 董仲舒C. 朱熹 D. 黄宗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
11、西汉的时候,儒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即“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 。所以应选 B。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新儒学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A 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排除。B 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主张出世,因此选择 B.CD
12、与题意无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11.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的衰微B. 黄老之学被推崇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 程朱理学的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本题信息是“汉代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 。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黄老之学被推崇”和士人政府无关,因此 B 项错误;D 项出现于宋朝,故错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这为士人政府的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12.2015 年 1 月 9 日求实网发表中国梦民主路一文,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在这一时期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新民本思想”是A. 工商皆本 B. 君主为天下之大害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的世界发展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皆本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故 A
14、 正确;“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意识,但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感,与世界发展潮流无关,排除 C;“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反对理学禁欲观,与世界发展潮流无关,排除 D。【名师点睛】抓住关键词“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 “新民本思想”即可。13.明夷待访录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对黄宗羲观点最准确的评价是( )A. 主张建立伏尔泰式的国
15、家政权组织形式 B. 资产阶级反封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C.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 D. 系统提出了构建新社会的美妙蓝图【答案】C【解析】【详解】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中批判的是君主专制,该思想出现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走向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表现,体现出儒家思想与时俱进性,故 C 项正确。黄宗羲只是提出反对君主专制,并没有提出如何建立新的政权形式,故 A 项和 D 项错误。黄宗羲仍然代表的是封建士大夫,故 B 项错误。14. 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
16、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A.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 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 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 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无法全面体现材料信息,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已经瓦解,B 项错误;依据材料“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信息可知,作者强调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D
17、 项错误。所以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多数选择题都是通过设置背景情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进行探究的能力。在诸多的有效信息中,题眼是关键信息。所谓“题眼” ,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本题“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是题眼所在。因此解决本题的主要做好一下几步:(1)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弄清中心意思;(2)调动所学相关知识解读材料;(3)将材料信息和选项联系在一起综合判断,得出准确选项。15.学者
18、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 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B. 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C. 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D. 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对材料文字的分析概括能力。材料文字“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
19、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表明智者学派推动了人们的怀疑精神,项正确;ACD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16.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 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 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 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D. 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古希腊人“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说明了古希腊人注重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故 D 项正确。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不符合材料中人文主义含义,故 A 项错
20、误。材料中强调的是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没有提及否认神的意志,故 B 项 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外在和内在美德的信息,故 C 项错误。【点睛】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恢复和发展及启蒙运动的高潮三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人文主义的内容和表现各不相同。古希腊时期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或开端时期,其人文主义的精神特质是从关注神等超自然力量转向关注人本身或人类社会。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颇有特色,那就是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质疑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在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则过
21、多地表现为理性。17.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在此,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 知识即美德 B. 认识你自己C. 反对宗教权威 D. 理性的行为方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所以应选 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18.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
22、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 “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理念论C. 逻辑三段论D. 美德即知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古希腊哲学家” “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可知这位哲学家是柏拉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另一个重要思想是“理念论” 。故选 B 项。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 抨击愚昧B. 倡导平等C. 讽刺贪淫D. 推崇人性【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
23、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A 项正确。BCD 项不符题意20.15 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A. 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 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 启蒙思想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肯定人,所以本质上反映了人文精神得到传承,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文艺复兴不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复兴,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
24、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而非宗教改革,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不是启蒙思想,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21.“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鄙视上帝 B. 认为财富即道德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故 D 符合题意;A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 与材料意思相反;C
25、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怀疑上帝。所以答案选 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名师点睛】文艺复兴运动意义: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文学艺术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自然科学也因为思想解放和对实践的关注而走向近代科学。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22.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 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里的“抗议”是A. 抗议圣经的权威B. 抗
26、议国王的权威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 抗议贵族的权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宗教改革确立人文主义宗教观,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倡信徒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交流,希望把君权神授,推崇国王的权威,建立民族教会;抗议贵族的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任务,故 C 项正确;新教维护圣经的权威和国王的权威,故 AB 项错误;D 项错误,抗议贵族的权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任务。所以答案选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名师点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
27、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2、异:(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
28、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23.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 1524 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 维护教皇权威B. 主张圣像崇拜C. 倡导信仰自由D. 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 ”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 ,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圣像崇拜,不选 B 项;题中只是谈到
29、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 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 ”,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 D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名师点睛】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旗帜,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自由和幸福。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提出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理论。启蒙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的思想。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24.维多里诺是
30、1415 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 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 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 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舞蹈、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等信息可知维多里诺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也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人的价值,这是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A 项正确;材料强调学生的全面
31、发展,并未体现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和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排除 BC;14、15 世纪的意大利正在开展文艺复兴,维多力诺的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所以说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的说法错误,排除 D。故答案选 A。二、问答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
32、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三: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 、顾炎武亭林文集 、王夫之思问录请回答:(1)依据
33、材料一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3)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并分析上述言论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答案】 (1)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发展:吸收佛道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 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强调个人的修养;更加重视论语 孟子儒家经典(3)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
34、: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反对君主专制)影响:启迪近代民主革命。【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信息从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回答;第二小问从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以及服务于国家统治需要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二“老与佛之道也”归纳出吸收佛道思想;依据材料“新儒学”并结合理学思想特点从个人修养、求理途径和儒学思辨化以及对于儒家经典的重视等角度思考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归纳出反对孔子思想权威,依据“而讲空虚之学,无见
35、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归纳出注重实学;依据“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从尊重客观规律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启迪近代民主革命角度回答。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众对于传统的态度能够反应社会的活力,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发展趋于停止。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结合近代西欧与中国思想发展历史评述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要求:史论结合,辩证地论证)【答案】观点: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具有片面性。 论证:近代以来,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进步
36、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世纪文化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相反近代中国则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对中国近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所以,上述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该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存在。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号进行新思想的宣传,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西欧的发展。相反,近代中国思想家们,无论是康有为还是孙中山都没能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合理的结合,最终导致他们的政
37、治民主化努力归于失败,从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总之,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能盲目反传统,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解析】【详解】此类试题属于开放题型,材料中观点并不是唯一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提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如本题的观点核心是“一个社会反传统的力量越强,社会就越开放,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就越快。反之,社会就显得保守,创造力低下” ,可以从“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统文化束缚。此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具有片面性”提取观点。合理性从西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对此进行论证,片面性从维新派革
38、命派的失败来论证。最后,总结观点即可。27.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为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苟况苟子性恶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
39、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答案】 (1)主张: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王阳明:致良知。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知德合一。 (2)途径:孟子: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苟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王阳明:知行合一。苏格拉底:美德由教育而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记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第一二问容易作答。考点: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点评:本题难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