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水二中 2018 级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命题:李拥军审题:肖淑芳 2018. 11. 17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6 题为单项选择,7-10 题为多项选择,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1、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划艇 500m 决赛中以 101s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大速度一定为 4.95m/s B平均速度约为 4.95m/sC冲刺速度一定为 4.95m/s D起动速度约为 4.95m/s2. 如下图所示为
2、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质点在 1 s 末时相遇B甲、乙两质点在 1 s 末时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两质点在第 1 s 内反方向运动D在第 1 s 内甲质点的速率比乙质点的速率要大3. 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 4 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4 秒内的平均速度;B第 4 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 4 秒末的即时速度;C第 4 秒内的位移大于头 4 秒内的位移; D第 3 秒末的速度小于第 4 秒初的速度。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两物体间有摩擦
3、力时,一定有弹力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对地静止的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5如图所示, AB 是半圆的直径, O 为圆心, P 点是圆上的一点,在 P 点作用了三个共点力 F1、 F2、 F3若 F2的大小已知,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A F2 B2 F2C3 F2 D4 F26一 个 物 体 质 量 为 m, 沿 倾 角 为 的 斜 面 下 滑 ,则 下 面 关 于 此 受 力 分 析 图 中 ,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 .GX 为 下 滑 力 , 施 力 物 体 是 斜 面B .GY 是 物 体 对 斜 面 的 压 力
4、, 施 力 物 体 是 物 体C .N 和 G 的 合 力 等 于 GXD .若 物 体 匀 速 下 滑 , 则 没 有 摩 擦 力7.关 于 分 力 合 成 合 力 的 说 法 , 错 误 的 是 :A .两 个 力 的 合 力 , 可 能 小 于 一 个 分 力B .5N、 2N、 6N 三 个 共 点 力 最 大 合 力 为 13N, 最小 合 力 为 1NC .两 个 分 力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都 被 确 定 , 则 合 力 也 被 确 定D .三 角 形 定 则 中 两 个 分 矢 量 的 夹 角 与 平 行 四 边 形 定 则 中 两 个 分 矢 量 的 夹 角 不同 , 其
5、 实 质 也 不 同F3 BA P OF2F18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重为 G 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F B(F+G) C(FG) DG9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 ,v2=3v1, t2=2t1, t3=3t1。则 ()A火箭在 t2 t3时间内向上运动 B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4v1t1C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212D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v2t310物体以 30 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s2, 5 s 内物体的A路
6、程为 65 mB位移大小为 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 13 m/s,方向向上第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 32 小题,满分 16 分)11、(4 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弹簧拉力 F 和弹簧总长 的关l系图象,如图所示可知:(1)弹簧的原长是_cm(2)弹簧的劲度系数是_N/m12、(6 分)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在试验中获得了一条纸带,并从中选取了 7 个计数点,如下图所示,图中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s,测出 OA=3.18 cm, OB=7.54 cm, OC=
7、13.09 cm, OD=19.83 cm, OE=27.75 cm, OF=36.87 cm,则(1)该同学要计算打下 C 点时的速度,可用公式VC=_。(用字母表示)(2)请用描点法在右图中做出 v-t 图像(要有 5 个点)(3)由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算出结果为 a=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3 (8 分) 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和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A每次把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
8、向(3)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 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图中_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理论值,_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实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O A B C D E F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34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6 分)从离地面 80 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 g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 2 s 内和最后 2 s 内的位移;(3)
9、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15、(8 分)质量为 2.0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量是 3.0 cm;当用这根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量是 2.0 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200 N/m,取 g=10m/s2。求: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 f 为多少? 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6. (8 分)甲、乙两人分别在两岸用绳拉小船在河流中行驶,已知甲的拉力大小为 800N,方向与航向夹角为 300.要保持小船能在河流正中间沿直线行驶,(1)乙怎样用力最小?(2)其最小的力为多大?(3)此时小船受到两人拉力的合力为多大?
10、17、(12 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5.5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 90km/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吉水二中 2018 级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2018 11 17 答案命题:李拥军审题:肖淑芳1、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1-6 题为单项选择,7-10 题为多项选择,
11、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划艇 500m 决赛中以 101s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大速度一定为 4.95m/s B平均速度约为 4.95m/sC冲刺速度一定为 4.95m/s D起动速度约为 4.95m/s2. 如下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质点在 1 s 末时相遇B甲、乙两质点在 1 s 末时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两质点在第 1 s 内反方向运动D在第 1 s 内甲质
12、点的速率比乙质点的速率要大3. 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 4 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4 秒内的平均速度;B第 4 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 4 秒末的即时速度;C第 4 秒内的位移大于头 4 秒内的位移; D第 3 秒末的速度等于第 4 秒初的速度。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两物体间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对地静止的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5如图所示, AB 是半圆的直径, O 为圆心, P 点是
13、圆上的一点,在 P 点作用了三个共点力 F1、 F2、 F3若 F2的大小已知,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A F2 B2 F2C3 F2 D4 F26一 个 物 体 质 量 为 m, 沿 倾 角 为 的 斜 面 下 滑 , 则 下 面 关 于 此 受 力 分 析 图 中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 .GX 为 下 滑 力 , 施 力 物 体 是 斜 面B .GY 是 物 体 对 斜 面 的 压 力 , 施 力 物 体 是 物 体C .N 和 G 的 合 力 等 于 GXD .若 物 体 匀 速 下 滑 , 则 没 有 摩 擦 力C7.关 于 分 力 合 成 合 力 的 说 法 , 错 误
14、的 是 :A .两 个 力 的 合 力 , 可 能 小 于 一 个 分 力B .5N、 2N、 6N 三 个 共 点 力 最 大 合 力 为13N, 最 小 合 力 为 1NC .两 个 分 力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都 被 确 定 , 则 合 力 也F3 BA P OF2F1被 确 定D .三 角 形 定 则 中 两 个 分 矢 量 的 夹 角 与 平 行 四 边 形 定 则 中 两 个 分 矢 量 的 夹 角 不同 , 其 实 质 也 不 同BD8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重为 G 的物体保持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AF B
15、(F+G) C(FG) DGAD9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 ,v2=3v1, t2=2t1, t3=3t1。则 ()A火箭在 t2 t3时间内向上运动 B火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4v1t1C火箭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212D火箭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v2t310物体以 30 m/s 的初速度从地面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s2, 5 s 内物体的A路程为 65 mB位移大小为 25 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 10 m/sD平均速度大小为 13 m/s,方向向上第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 32 小题,满分 16 分)11
16、、(3 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弹簧拉力 F 和弹簧总长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可知:(1)弹簧的原长是l_cm(2)弹簧的劲度系数是_N/m10 100 12、(5 分)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在试验中获得了一条纸带,并从中选取了 7 个计数点,如下图所示,图中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0.1s,测出 OA=3.18 cm, OB=7.54 cm, OC=13.09 cm, OD=19.83 cm, OE=27.75 cm, OF=36.87 cm,则(1)该同学要计算打下 C 点时的速度,可用公式VC=_。(用字母表示)(2
17、)请用描点法在右图中做出 v-t 图像(要有 5 个点)(3)由图计算小车的加速度,算出结果为a=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O A B C D E FF13 (8 分) 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和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A每次把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4)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 O 为橡皮条与绳套结点的位置
18、图中_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理论值,_是力 F1与 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和_进行比较,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橡皮条 三角板 (2)A (3)选用弹性小且适当长的细绳;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等 (4) F F FF解析:(1)根据实验器材要求可知,还必须有橡皮条和三角板(用来作平行四边形)(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为使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发生相同的弹形形变,必须是每次把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A 正确(3)实验中应注意:选用弹性小的细绳;橡皮条、细绳和测力计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等(4)在本实验中,按照平行四边形定
19、则作出的合力 F 是 F1和 F2的合力的理论值,而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测出的力 F为 F1和 F2的合力的实验值比较 F 与 F(大小、方向),即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34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8 分)从离地面 80 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 g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2)自开始下落时计时,在第 2 s 内和最后 2 s 内的位移;(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16、(8 分)质量为 2.0kg 的物体
20、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量是 3.0 cm;当用这根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量是 2.0 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200 N/m,取 g=10m/s2。求: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 f 为多少? 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6、(8 分)解:(1)合力的方向沿河流中间直线,即已知合力的方向和一分力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分力的最小值.如图,当乙的拉力垂直于河岸时,拉力最小,(2)由力的合成法则,根据几何关系,最小拉力 .计算得出最小力为 ;(3)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则有合力为 答:(1)乙垂直航向用力最小;(2)其最小的力为 ;(3)
21、此时小船受到两人拉力的合力为.解析:17、(10 分)、(10 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答案详解解:(1)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的距离最大,设经过时间 两车速度相等, , ;, 货车的路程 ,警车的路程 ,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2)警车的最大速度 ,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需要的时间 ,此时货车的路程 ,警车的路程 , 警车尚未追上货车;(3)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间的距离,然后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再经时间 警车追上货车, ,警车发动后追上货车需要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