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50903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校联盟“2018-2019 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历史试题(必修)考试时间 75 分钟,总分 100 分命题人:郭爱红 审核人:汤义高第卷 客观题(共 7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合计 60 分)1春秋时期,周宣王因不喜欢鲁国太子括而喜爱公子戏,便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行为A破坏了分封制 B冲击了社会等级C违背了宗法制原则 D瓦解了贵族政治2学者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

2、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不能表明A周朝王室的衰落 B封建制的基础是宗法制C分封制的瓦解 D中央集权加强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夙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B扩大中书、门下二者的职权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4 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 “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 (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A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3、 B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C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D军机大臣权力日重5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有着“四不”规定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的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 等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A办事严谨而且保密 B等同于以往的宰相C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D行政效率高6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 ”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

4、委中正铨第等级D “科举未为暮年计,穷途不忍向人言 ”7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其共性的一面,对此正确的表述是 A都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平分产品的愿望 B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C都以建立民主政治为奋斗目标 D都具有空想性和革命性8.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有这样一些情节:“长毛”一路北上打到保定府 ,京城一片惶恐, 商家店铺大多关门歇业,达官贵人们纷纷携家眷带细软准备外逃, 晋商们也大多逃回山西.乔致庸硬是坚持留在京师,结果京师果然安然无恙.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军 A北伐孤军深入,后援不继 B纪律松弛, 军心涣散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D西征,武器落后,装备简陋 9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 “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

5、,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10右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 。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A邓世昌壮烈牺牲 B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致远舰沉没 D北洋舰队主力尚存11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 ,恰恰相反,他们倒是要来拯救这个政府,使他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所并不想干的事情。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迫使

6、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通商口岸的开放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D使清政府完成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2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

7、副署之。”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废除了封建制度 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C否定了封建帝制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4军阀吴佩孚曾致电时任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所反映事件相符合的是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国民革命如火如荼C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D全民抗战风起云涌15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失败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D陈

8、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6有关抗日战争的起始及持续时间的争议颇多:除八年、十四年外,还有四年、十年等。2017 年, “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八年抗战”从卢沟桥事变开始 B “十四年抗战”重在肯定国民党的抗战贡献 C “十四年抗战”认识到局部抗战的意义 D “十四年抗战”是对所有抗战者的尊重17 1937 年 9 月 23 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 ”材料表明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B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C此次大捷是抗

9、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18 “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 4 个多月的血战中,以 40 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 10 万人的死伤,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该会战是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19.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 “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军事行动A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 B发生在解放战争第一年C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D基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20.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站在民族资产

10、阶级立场表示十分兴奋和拥护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 ”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A正式确立中共领导的政协制度 B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C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调动了少数民族参政的积极性21. 2018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相继迎来 60 周年大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最早成立于西藏地区C 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被共同纲领正式确认22下图表格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 史实 结论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B 共同纲领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C 1954 年宪法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11、类型宪法D 1982 年全国人大修订宪法 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32017 年 12 月 14 日, “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在台湾与世长辞。最早打破诗人乡愁,结束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的是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C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42017 年 12 月 20 日是澳门回归祖国 18 周年纪念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迎来了“成人礼”,各界举行庆祝活动,热议回归 18 年来的发展。18 年来,澳门同胞当家做主,庄敬自强。澳人治澳,茁壮成长。澳门回归A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 B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得益于中英两国的共同努

12、力 D有利于推动香港和台湾问题解决25 2018 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 “九二共识” B “和平统一”方针C “政治协商”制度 D “一国两制”构想26 1983 年 6 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B大

13、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D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27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8.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

14、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 ”“这个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 B致力解决朝鲜、印度支那问题C是日内瓦会议 D是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29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A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D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301988 年 12 月 6 日,第 43 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

15、1990 年至 2017 年 7 月,中国先后参加 24 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 3.5 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缴纳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中国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坚持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二、判断题:正确的选 A,错误的选 B(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31同盟会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32. 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6、。条约内容规定中国割香港给英国,同时开放厦门、福建等通商口岸。33.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34.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该构想最早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而提出的。35.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的“另起炉灶”外交方针,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第卷 (非客观题,共 30 分)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36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克殷反

17、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礼记材料二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

18、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此项制度的消极影响是什么?(2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推行什么制度来破解“诸侯更相诛伐”的?与材料一中的制度相比该制度有哪些特点?(3 分)(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 分)(4 ) 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1 分)372018 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40 周年。纵观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关系史,可谓是跌宕起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您提到了庚子赔款

19、。当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中国被劫掠之后,还被迫付出天价赔偿金,4 亿 5 千万两纹银。这是中国 5 年的财政收入。那是衰败的中国,背上最致命的一刀,也是亿万子民的血泪之金。摘编自台湾女主持人黄智贤于 2018.9.7对美国副总统彭斯的回应材料二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在

20、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 年 10 月 15 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 22 年互不往来的状态。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2018 年 3 月 23 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 1300 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21、涉及金额 500 亿美元。9 月 24 日美又拟对华 2000 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对华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摘编自百度百科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庚子赔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2 分)(2 )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3 分)(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分)(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3 分)四、问答题:根据设问,

22、回答问题。 (本大题共 1 小题,合计 10 分)38. 2017 年 10 月中共十九大在北京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诞生后,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什么成果?(2 分)(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3分)(3)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请举例说明。简述抗战胜利的国内意义。(3 分)(4)建国后,中共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其中最根本的政

23、治制度是什么?(1 分)(5)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认识?(1 分)七校联盟“2018-2019 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一历史试题(必修)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B C D D A B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C C C B D B A B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B C A A D D A B D二、判断题:31-35 A B B B A三、材料解析题:36、 (1)制度:分封制(1 分)消极影响:导致诸侯兴起,王权衰弱。 (1 分)(2)破解:推行郡县

24、制。 (1 分)特点: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 分)(3)创新: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2 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现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 分)(4)理解:从秦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根本目的,外在形式变化,但根本性质不变。 (1 分)37、 (1)条约:辛丑条约 (1 分)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分)(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 (其中 3 点 3 分)(3)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

25、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其中 2 点 2 分)(4)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经济利益;现实政治。(答对其中 3 点 3 分) (言之有理,皆可给分)38、(1)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1 分)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答对其中 1 点 1 分)(2) 会议:遵义会议。(1 分)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对其中两点 2 分)(3)举例:百团大战(1 分)国内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 (答对其中两点 2 分)(4)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分) 。(5)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共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有独特的建树;无论革命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党。 (答对其中 1 点 1 分) (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