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50795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解析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解析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解析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解析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东仲元中学 2017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O2、CO 2、葡萄糖、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D. 当人内尿酸含量过高会引起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答案】B【解析】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 项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 项错误;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也可以来自消化道、组织液、淋巴等,C 项正确;当人内尿酸含量过高会引起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D 项正确。2.埃博拉病毒(EBOV)是一种单链

2、 RNA 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感染人体后会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率高达 9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 T 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 EBOV 侵染的细胞B. 人体感染 EBOV 后,体温维持在 39,此时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 EBOV 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D. 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答案】A【解析】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 T 细胞可识别并破坏被 EBOV 侵染的细胞,A 正确;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 39不变,说明产热与散热相等,B 错误;EBOV 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与繁殖,C 错误;浆细胞是成熟的动物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3、D 错误。3.下列关于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B. 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C. 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 下丘脑中有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答案】B【解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A 正确;作为效应器,下丘脑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垂体释放,B 错误;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正确;下丘脑中有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D 正确。4.在蛙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并且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

4、,在 a 处给予刺激后,不会发生的是A. a 处膜外为负电位B. 图中 bd 段的坐骨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C. a 处的神经冲动将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播到 d 处D. 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偏转的方向和角度不同【答案】D【解析】在 a 处给予刺激后,a 处会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A 项正确;图中 bd 段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指针指向 0 表示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B 项正确;a 处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将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播到 d 处,C 项正确;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偏转,偏转的方向不同,但角度相同,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

5、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 ,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 ,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 脑干和小脑 B. 小脑和脊髓C. 脊髓和脑干 D. 只有脊髓【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说明小脑失去功能,但“呼吸和心跳正常” , 说明脑干功能保持正常,而脑干只有通过脊髓和部分神经才能调控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脊髓功能也保持正常。综上分析,A、B、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

6、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 Na+浓度增加所致B. 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D. 寒冷环境下虽然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炎症

7、反应引起肿胀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的通透性过高,使其内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造成组织液中水分增加,引起组织水肿,A 错误;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肠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正确;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则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增加;C 正确;寒冷环境下虽然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但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其散热量多于炎热环境,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内环境的成分,掌握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具体

8、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高等动物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多方面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胃、肠中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B. 生长激素可以能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合成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达到腺垂体D. 婴儿期因缺少甲状腺激素而出现发育迟缓,后期补充就能恢复【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激素大多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但胃、肠中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发育完成后起不到相应的作用;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而生长素是植物激素。【详解】胃、肠中某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如肠腺能分泌促胰液素,A 正确;生长激素可以能促进骨骼生长和蛋

9、白质合成,进而促进身体的长高,B 正确;下丘脑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该激素经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C 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一是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后期补充无法补救,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动物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的种类与功能,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B. 不会通过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哺乳传播C. HIV 在人体的潜伏期长,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D. HIV 主要攻击 B 淋巴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答案】C【解析】【

10、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 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 T 淋巴细胞,随着 T 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详解】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 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即可以通过哺乳传播,B 错误;HIV 在人体的潜伏期长,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C 正确;HIV 主要攻击 T 淋巴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

11、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9.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正确的是( )A. 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数量少于记忆 B 细胞B. 浆细胞内 DNA 数量等于染色体(染色质)数量C. 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外 K+浓度明显高于膜内D. 组织水肿是因为组织液中渗透压高于血浆中的渗透压【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内染色体数不等于 DNA 数;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原因不同;B 细胞受到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及记忆细胞,但二者数量不同。【详解】B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大多数成为浆细胞,少数成为记忆 B 细胞,A 错误;浆细胞的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线粒体 DNA,细胞内

12、的 DNA 数量大于染色体(染色质)数量,B 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钾离子外流,但由于存在钠钾泵的作用,细胞膜外 K+浓度仍然低于膜内,C 错误;组织水肿是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浆流向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水分增多形成的,D 正确。【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内环境及稳态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识记及理解相关内容,再结合选项作答。10.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对其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 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C. 达尔文的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13、D. 林德曼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考纲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详解】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 错误;“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而造成的浪费,B 正确;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确实是某种刺激引起的,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

14、种化学物质引起的,C 正确;林德曼用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植物的向光性、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1.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A. 碳酸盐 B. CO 2 C. 单质碳 D. 含碳有机物【答案】B【解析】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生产者之间是以 CO2的形式流动,A、C、D 均错误,B 正确。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的顶芽

15、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 用乙烯处理二倍体番茄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番茄植株C. 水稻感染赤霉菌会疯长,是由赤霉菌分泌的一种植物激素赤霉素造成的D. 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并不影响其极性运输【答案】D【解析】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导致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积累在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进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A 错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二倍体番茄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番茄植株,B 错误;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特定的部位产生的,因此赤霉菌分泌的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C 错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影响的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并不影响其极性运输,D 正

16、确。13.某地区曾经是采煤塌陷地,经过处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发生了次生演替B. 在治理后的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 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D. 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该塌陷地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发生了次生演替,A 项正确;在治理后的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增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故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 项正确;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C 项正确;湿地能调节气候

17、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演替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联系起来构建成知识网络。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只能用标志重捕法B. 生物圈长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C.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有着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答案】D【解析】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对于一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也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例如跳蝻等,故 A 项错误;生物圈不

18、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物质补给,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B 项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属于同一种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项错误;大气中 CO2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D项正确。15.下列生理活动中,哪项与人体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有关( )A. 生物节律的控制 B. 血糖调节C. 语言、学习和记忆 D. 生长激素的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详解】生物节律的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A 错误;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 错

19、误;语言、学习和记忆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 正确;生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有关,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区分脑的各部分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 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 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D. 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中获得更多的能量【答案】B【解析】素食使人类直接吃生产者,所以使食物链缩短,所以 A 正确;能量传

20、递效率是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一般在 到 之间,所以提倡素食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故 B 错误;提倡素食缩短了食物链,所以能减少能量的散失,所以 C 正确;提倡素食能使人的营养级降低,缩短了食物链,减少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能获得更多的能量,所以 D 正确。【点睛】注意:增加或者缩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与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小无关。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理信息只能来自无机环境,不可能来自生物B.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C.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 人类有效利用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答案】A【解

21、析】物理信息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于生物,A 错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 正确;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 正确;人类有效利用信息传递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D 正确。18.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能量和营养级 B. 个体大小与营养级C. 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 D. 个体数量与能量【答案】A【解析】能量金字塔主要说明了是营养级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低所含的能量就越多,而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A 正确。个体大小与营养级有一定关系,通常营养级较低个体较小,营养级越高个体较大,但也不是绝对的

22、,B 错误。个体大小和个体数量通常是个体越大数量越少,但也不是绝对的,C 错误。个体数量与能量有时候会出现倒金字塔的现象,D 错误。19.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色氨酸合成生长素可发生在幼嫩细胞的核糖体上B.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一定不同C. 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的分布发生变化D. 用生长素处理末受精的二倍体葡萄可获得四倍体无子葡萄【答案】C【解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属于蛋白质(或多肽) ,所以生长素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不在核糖体上,A 错误;由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位于最适浓度两侧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可能具有相同的

23、促进作用,B 错误;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运向背光侧),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C 正确;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的作用表现在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不会导致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秋水仙素作用有抑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造成植物细胞不会分裂,使细胞染色体加倍,D 错误。20.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C. 生长素只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故 A 正确。乙烯是一种气体的植物激素,故 B 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植株生根,低浓度促进植株的

24、生长,高浓度抑制植株的生长,故 C 错误。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1.用单侧光照射引起植物幼苗向光弯曲生长,制片观察的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可以说明A. 苗尖端是弯曲部位B. 苗尖端是感光部位C. 背光面生长素较多D. 背光面细胞伸长较快【答案】D【解析】弯曲部位是苗尖端以下,A 错误。图中结果不能体现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 错误。图中结果不能体现生长素的分布,C 错误。据图,背光面细胞与向光面细胞比较,细胞较长,说明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背光面细胞较向光面细胞而言,伸长较快导致的,D 正确。22.下列关于动

25、、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B.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C. 激素的合成都需要酶,但并不是所有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D. 休眠的种子经脱落酸溶液处理后,种子的休眠期将会被打破【答案】C【解析】因寒冷环境中人体与外界温差较大,故寒冷环境中人体散热量高于炎热环境,A 项错误;肾小管细胞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其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即其能选择性地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B 项错误;激素的合成都需要酶。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而激素是功能性的细胞

26、(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激素,C 项正确;脱落酸能促进休眠,抑制种子萌发,D项错误。23.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A. 细胞体 B. 轴突 C. 突触间隙 D. 树突【答案】C【解析】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所以应不会在反射的结构上,因此 A、B、D 错误。而能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神经元之间还需要在突触间隙经过信号的转化,所以很可能是在突触间隙,故 C 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 3 个注意点

27、(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3)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24.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B. 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C.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D. 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答案】C【解析】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

28、度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A 错误。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多,产热量多,B 错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 正确。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会受到影响,但不会都完全丧失,D 错误。25.如图所示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B. 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C. 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方法注射的是抗体,为被动免疫;方法注射的是抗

29、原,为主动免疫。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A 错误;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B 错误;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C 错误;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D 正确。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B.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

30、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A 错误;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B 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 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 正确,所以选D。27.下列属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B.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 饭后三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

31、含量明显升高D. 糖尿病人必须及时口服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答案】D【解析】【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另外也可以间接的通过下丘脑来调节血糖。熟记两种激素的作用机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详解】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同时也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中枢是下丘脑)间接的调节血糖,A 正确;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B 正确;饭后一小时,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并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此时有部分血糖以糖原

32、的形式储存;但是三小时后,由于组织细胞的不断消耗,血糖含量开始下降,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维持血糖平衡,C 正确;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如果口服将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及应用能力。28.下列关于 HIV 感染人体后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内 HIV 浓度增加时 T 细胞数量减少B. HIV 能导致 AIDS 患者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C. 在抑制 HIV 增殖的过程中浆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D. AIDS 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答案】A【解析】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

33、多数病毒,此时 T 细胞数量增多,A 错误;HIV 攻击人的 T 细胞,没有 T 细胞即没有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B 正确;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能与 HIV 结合,抑制其增殖,C 正确;AIDS 患者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不能清除恶性肿瘤,D 正确。【点睛】艾滋病的致病机理29. 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 憋尿 B. 针刺缩手 C. 谈虎色变 D. 过目不忘【答案】B【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参与憋尿、谈虎色变和过目不忘都属于条件反射针刺缩手是非条件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与大脑皮层无关【

34、考点定位】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30.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只有这个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均是在内环境中合成的B.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C. 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D.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答案】A【解析】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可以分泌出来到内环境,A 错误。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 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会使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加,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

35、 正确。组织液大部分渗回血浆,少量渗入淋巴,D 正确。点睛: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31.下列概念图中,a、b、c、d、e、f 所代表的生物学概念正确的是( )A. 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血红蛋白B.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C.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言语区D. 神经元、突起、胞体、轴突、树突、突触小体【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免疫调节中细胞的类型、内环境的构成、神经细胞的结构,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图示把握相关生物学概念的外延与

36、内涵。【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A 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又包括 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B 正确;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而言语区位于大脑,C 错误;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膨大的部分,D 错误。【点睛】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的构成、免疫调节中的细胞类型、神经系统的组成等内容,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在平时加以训练。32.为研究小鼠对某种新型细菌 M 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下列哪组实验是不需要的A. 给注射生理盐水

37、的小鼠,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B. 感染过 M 菌的小鼠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C. 感染过 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D. 感染过 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和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答案】D【解析】为研究小鼠对某种新型细菌 M 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需要设置 3 组实验:给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作为对照组;将感染过 M菌的小鼠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作为实验组;将感染过

38、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也作为实验组。因此,A、B、C 项正确;因为要研究小鼠对某种新型细菌 M 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所以不需要设置“感染过 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和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实验,D 项错误。33.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夏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B. 秋末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的脱落酸的含量,促进叶片脱落C. 越冬休眠过程中,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D. 的生理过程在根本上

39、都是基因调控的结果【答案】C【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以及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可知:夏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A 项正确;秋末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的脱落酸的含量,促进叶片脱落,B 项正确;越冬休眠过程中,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会减少, C 项错误;的生理过程离不开各种激素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即是基因调控的结果,D 项正确。34.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 GLUT4,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GLUT13 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

40、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如果体内产生蛋白 M 抗体,可能会引发糖尿病B. 如果信号转导障碍,可以加速含 GLUT4 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 GLUT13 转运的葡萄糖,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D. 当胰岛素与蛋白 M 结合之后,可以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答案】B【解析】蛋白 M 为胰岛素受体,而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体内产生蛋白 M 抗体,则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可能会引发糖尿病,A 正确;胰岛素与蛋白 M(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激活蛋白 M,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GLU

41、T 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如果信号转导障碍,则不利于含 GLUT4 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B 错误,D 正确;GLUT13 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因此 GLUT13 转运的葡萄糖,可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C 正确。35.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吸取培养液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B. 对酵母菌计数时,在血球计数板上滴加培养液后再盖上盖玻片C. 实验的后期,对抽样的培养液应进行适当地稀释,然后进行计数D. 每天定时取样并计数

42、,可以发现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曲线【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详解】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

43、分布,减小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 正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要先盖上盖玻片,再在边缘滴加含酵母菌的培养液,B 错误;实验的后期,酵母菌浓度较高,对抽样的培养液应进行适当地稀释,然后进行计数,C 正确;每天定时取样并计数,由于营养条件及空间有限,可以发现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曲线,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6.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易反复感染病毒、真菌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症B.

44、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 T 细胞的数量会显著降低C.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通过移植胸腺进行治疗D.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感染病毒、真菌后无法产生特异性抗体【答案】D【解析】胸腺是免疫器官,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属于免疫缺陷症,A 正确;胸腺是 T 细胞成熟的场所,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 T 细胞的数量会显著降低,B 正确;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通过移植胸腺进行治疗,C 正确;抗体是由 B 细胞增值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分泌的,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感染病毒、真菌后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D 错误。37.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

45、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 SA(水杨酸)和 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 ACC 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C. SA 和 ACC 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D. 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答案】C【解析】已知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说明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项正确;据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CC 处理组的弯钩没有打开,可推知ACC 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B 项正确;SAACC 处理组弯钩形成的角度介于SA 处理组和

46、 ACC 处理组之间,可推知 SA 和 ACC 对弯钩形成具有拮抗作用,C 项错误;弯钩的形成防止了子叶与顶端分生组织在出土过程中与土壤直接触碰而造成的机械伤害,即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D 项正确。38.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由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B. 鲍森詹森的实验选择明胶和云母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C. 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D.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答案】B【解析】【分

47、析】本题是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相关结论的考查,回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家的实验和得出的结论,然后结合选项进行解答。【详解】按照达尔文的假说,可能是单侧光照使幼苗尖端的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引起下部生长,A 错误;化学物质可以穿过明胶,不能穿过云母片,因此鲍森詹森选用明胶和云母来验证这种化学物质是否能运输到尖端下部,B 正确;温特的实验在光下或黑暗中均可进行,C 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D 错误。【点睛】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和相关结论的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

48、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 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 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着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A 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三北防护林相比较,其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B正确。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其追逐目标为“鼠” ,两只猛禽间,并不存在“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捕食关系,C 错误。不同高度的喜鹊属于种群,垂直

49、结构描述的是群落的特征,D 错误。40.下图为部分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次级消费者摄入量占初级消费者摄入总量的 10%20%B. c 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 图中能量数值 bacD. c 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包含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答案】D【解析】能量传递效率 10%20%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非摄入量之比,所以 A 错误;各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减粪便量是同化量,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图中 b 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 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B 错误;图中 a 粪便量,能量数值 b=呼吸散失量+c,C 错误;c 表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用能量,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会被下一营养级摄入,下一营养级的粪便属于 c 而不属于自身的同化量,所以图中 c 指向分解者的箭头中包含遗体残骸,包括次级消费者的粪便,D 正确。二、非选择题41.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回答: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淋巴因子 IL-2 是细胞对感染应答时分泌的物质,CRH 是促肾上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