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 2.D 3.C 4.C 5.D 6.C 7.C 8.A 9.B 10.C 11.C 12.B 13.C 14.B 15.D 16.C 17.A 18.D 19.B 20.A 21.B 22.D 23.C 24.C 25.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其中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2 分,第 29 题 12 分,共 50 分。26.(1)原因:山西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
2、流。晋商主动寻求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8 分,答出四点即可)(2)作用:冲击了抑商政策和世俗观念;推动了商品流通和市镇繁荣;对国家稳定和赈灾济困起过重要作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最终未能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6 分,任答三点即可)27.(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竞争激烈;降低成本,增加利润。(6 分)(2)赞同或不赞同(态度 2 分)论述:大机器生产的人性表现在:可以获得质量更好更稳定的物品,提高了生活质量。可以更快地获得这些物品,提高了生活质量。只需要更少的人就可以达到同样的产出,所
3、以更多的人解放出来去从事第三产业,从而间接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表现在;机械化的生产,让工人疲于应付,人的思维和动作走向机械。增加工人劳动强度,许多工人疲于应付产品的检测、过关等,容易引发神经病,是不人道的。(人性或非人性表现 4 分,其他要点有理即可得分)28.(1)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收购制度;种植玉米。(6 分)(2)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4 分)启示: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2 分,任答两点即可)。29.(1)媒介: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 (2 分)(2)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 (4 分)因素: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6 分,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