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运动一、单选题(共 9 题;共 24 分)1.“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根据歌谣完成第下列问题。 (1)“地球围着太阳跑”的方向是( )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2)“地球自个儿也在转”产生的现象是( ) A. 四季冷暖差异 B. 昼夜长短变化 C.五带的划分 D. 昼夜更替【答案】(1)C(2)D 【考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由题目可知,“太阳大,地球小,地球围着太阳跑;星儿移,月儿转,地球自个儿也在转。”表达的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选 C。(2
2、)“地球自个儿也在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更替,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故选 D。故答案为:(1)C;(2)D【点评】在学习自转和公转相关知识的时,把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理解阅读会更好。2.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 A. 冬至日 B. 春分日C. 夏至日 D.秋分日【答案】C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回归线及以北各地进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答案为:C。【点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
3、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3.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 五一劳动节 B. 六一儿童节 C. 八一建军节 D. 十一国庆节【答案】B 【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日出越早即昼长越长,升旗时刻也就越早,而北半球昼长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题目中各节日越接近 6 月 22 日,昼长越长升旗时刻最早,比较各选项,六一儿童节距夏至日最近
4、,故本题选 B。4.热带地区冬季炎热是因为( ) A. 有极昼极夜现象 B. 有太阳直射现象 C. 有太阳斜射现象 D. 以上都不是【答案】B 【考点】五带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上按照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故 B 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热带地区冬季炎热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
5、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下面四图中,能正确表现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故选:B【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区的差异(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6.2014 年世界杯将于 2014 年 6
6、月 12 日 17 时(圣保罗当地时间)在巴西圣保罗开幕,但北京观众则要在北京时间为 2014 年 6 月 13 日凌晨 4 时才能看到开幕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四季的差异 D. 维度的差异【答案】A 【考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地球在绕地轴自转中,太阳照射到的半球是白天,照射不到的半球是黑夜;由于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东边的时刻始终比西边的时刻早;故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上的差异;根据题意故选:A【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叫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7.APEC 峰会(亚太经济合
7、作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其中领导人峰会于 2014 年 11 月 10 日至 11 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据此回答下题 (1)今年 APEC 峰会期间,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在图中的( )A. 段 B. 段C. 段D. 段(2)从峰会举行到冬至日,北京的白天时间将会( ) A. 越来越长 B. 越来越短 C. 没有变化 D. 先变长再变短【答案】(1)C(2)B 【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1)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 9 月 23 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冬至日,
8、日期是 12 月 22 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今年 APEC 峰会期间(2014 年 11 月 10 日至 11 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段故选项 C 符合题意(2)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 9 月 23 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峰会于 2014 年 11月 10 日至 11 日,地球运行在秋分和冬至之间,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的白天时间将会越来越短故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1)C;(2)B【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
9、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2)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8.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北半球夏至日哈尔
10、滨的白昼最长 B. 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C. 北半球春分日是 9 月 23 日前后 D. 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答案】C 【考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北半球夏至日,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哈尔滨白昼时间最长,故 A 叙述正确;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故 B 叙述正确;北半球的春分日是 3 月 21 日前后,9 月 23 日是秋分日前后,故 C 叙述错误;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现象,故 D 叙述正确故选:C【点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
11、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理解解答即可9.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当地球运行到乙处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 A. 春分 B. 夏至C. 秋分D. 冬至(2)今天,地球运行在( ) A. 段 B. 段C. 段D. 段【答案】(1)A(2)B 【考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此时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最长,而南半球白昼最长夜
12、最短;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乙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日;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丁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节气是秋分日。(2)中考的时间是在 6 月中旬,应该是在乙和丙之间的位置。【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概况。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25 分)1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地球公转方向用箭头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 (2)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_,地球自转的意义有地方时差异和_ (3)当地球位于位置时,北半球节气是_日,时间为_前后南半球是_季节 (4)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夜现
13、象时,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_点的位置,阳光直射_ (5)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_、_点的位置 (6)当我们 6 月 20 日会考时,地球处在从_点运动到_点的位置,我们衡阳昼夜长短状况为_ 【答案】(1)(2)一年;昼夜更替(3)夏至;6 月 22 日;冬(4);南回归线(5);(6);昼长夜短 【考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解:(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方向是自西向东的(逆时针方向);(2)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4、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3)从图中看出,当地球运行到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值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 6 月 22 日前后,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为冬季;(4)从图中看出,当北极圈及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的处,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冬至日;(5)从图中看出,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地球运行在图中的和处;(6)结合公转示意图,6 月 20 日中考时,地球处在从到的过程中,衡阳市此时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1) (2)一年;昼夜更替;(3)夏至;6月 22 日;冬;(4);南回归线;(5);(6);昼长夜短【点评】地球围绕
15、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 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1.读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7 年 10 月 18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材料二 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图甲)、某日光照图(图乙)。(1)读图甲,地球公转的中心是_,产生的地理现象,除本题中提到的以外,还有_。(一条即可) (2)读图乙,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图中甲地将迎来_,(黎明/黄昏)。(3)中
16、共十九大开幕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大致位置是_之间,南极圈以内会出现_现象。 (4)中共十九大开幕时,我们这里正值_(季节),白昼在逐渐变_(长或短)。 【答案】(1)太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的划分、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2)冬至;黎明(3)乙丙;极昼(4)秋季;短 【考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该题以读材料和地球公转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的划分、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1)读图甲可知,
17、地球公转的中心是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除本题中提到的昼夜长短变化以外,还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的划分、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2)读图乙可知,该日北极圈内出现了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图中甲地将迎来黎明。(3)读图可知,丁是春分日即 3 月 21 日;甲是夏至日即 6 月 22 日;乙是秋分日即 9 月23 日;丙是冬至日即 12 月 22 日。2017 年 10 月 18 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乙丙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现象。(4)以北半球为例,3、4、5 三个月是春季;6、7、8 三个月是夏季;9、10、11
18、 三个月是秋季;12、1、2 三个月是冬季。根据题意可知,中共十九大开幕时是 2017 年 10 月 18日,我们这里位于北半球,正值秋季;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乙丙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在逐渐变短。故答案为:(1)太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的划分、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2)冬至;黎明;(3)乙丙;极昼;(4)秋季;短。【点评】(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变化情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3)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4)本题主要考查北半球四季的划分,理解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