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年级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的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自然界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2为贯彻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强调,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 。之所以要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教育是因为( )A 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B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 正确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 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
2、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是( )A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3、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8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9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说,绝对不能小看中国经济放慢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他说,如果中国经济“打喷嚏”,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可能“感冒”
4、。这表明(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 科学认识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A B C D10. 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特殊阶段,李克强总理一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释放出改革的决心和意志。下列成语或熟语中,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行不至,不为不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A B C D11“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
5、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12台湾省南部海域地震造成海底光缆大范围严重损坏,中国电信部门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海缆故障应急预案,使用机器人潜入海底排除故障,通讯得以恢复正常。使用机器人排除海缆故障的事例说明 ( )机器人能延伸人的某些肢体功能 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 人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机器人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机器人可在某些功能上超越人类A B C D1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
6、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中国孔子基金会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 )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 B C D14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肪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
7、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15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 B. C. D.16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
8、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17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18农历丁亥年是 60 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同,其依据是:( )
9、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19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0.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21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
10、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22. “若 言 琴 上 有 琴 声 , 放 在 匣 中 何 不 鸣 ? 若 言 声在 指 头 上 , 何 不 于 君 指 上 听 ? ”从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的观 点 看 , 对 苏 轼 的 琴 韵 理 解 正 确 的 是 ( ) 琴 声 是 人 的 活 动 的 产 物 , 具 有 鲜 明 的 “人 化 ”特 点 琴 声 来 自 于 琴 与 指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 与 人 的 主 观世 界 无 关 琴 、 指 、
11、 琴 声 以 及 三 者 之 间 的 联 系 都 具 有 客 观 实在 性 只 要 指 与 琴 发 生 相 互 作 用 , 就 能 产 生 美 妙 的 音 乐A B C D 23.头孢曲松纳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如果把它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对人体造成损害。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配伍禁忌。在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出现病人服用该药物致死的案例。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禁止使用这种药物,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写明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对一种药物及其配伍禁忌的认识,体现出认识 ( )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
12、过程 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A B C D2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生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存在即被感知 万物皆备于我 “道”生万物 A B C D25.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 7 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26.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
13、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27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 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 54%106%,后者可增加 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
14、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 B C D28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 B C D2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
15、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C D30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事物本身的特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 B C D31.(26 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6、。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 “狼牙山五壮士” 、 “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
17、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10 分)32. 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 月 5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 1930 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2011 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个旨在表彰医学领域
18、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大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 800 万瑞典克朗 (约合 92 万美元) ,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 ”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很了不起
19、”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 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
20、革命性疗法” ,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 ,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成就。(18分)33.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世人的关注。一些专家指出,在未来 100 年里,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有可能上升 1.45.8 ,全球气候变暖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干旱、半干旱地区更加缺水,耕地退化和沙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专家呼吁,必须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重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
21、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原因说明了哪些唯物论道理?(12 分)高二年级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31解题思路:审清设问,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明确两个层次,分析材料,伟大的抗战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之中,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的抗战起着激励、激发和鼓舞作用,强调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1) (10 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 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3 分)抗战精神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2 分)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
22、,坚持持久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 分)32 (18 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获得青蒿素和发明阿维菌素。4 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针对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和旧的治疗方法不足发明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物。4 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科学实验发明新的治疗方法和新药物,改善人1 2 3 4 5 6 7 8 9 10B B D D A B D A D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C A C A D A C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A B C C A
23、 D D D A A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挽救无数人的生命。4 分认识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在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国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从 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成就。4分(每点结合材料占 2 分,前面要点占 2 分)33.(12 分)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全球气候变暖体现了事物处于运动变化过程中。 (3 分)第二、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影响人类生存。 (3 分)第三、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人们无视客观规律,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使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受到了规律的惩罚。 (3 分)第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类已经认识到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专家呼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 分)(每点要点和结合材料各占一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