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46438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惠东高级中学高二年级 2018-2019 学年度 10 月段考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Fe-56 Cu-64 Zn-65 Ag-1081. 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现象说明了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 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D. 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A、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

2、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A 错误、B、根据 A 中分析可知 B 正确;C、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常温下不能进行,C 错误;D、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已知 1molSiO2含有 4mol SiO。有关键能数据如表,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Si(s)O 2(g)SiO 2(s); H989.2kJmol 1 ,则表中 x 的值为 化学键 SiO OO SiSi键能/kJmol 1 x 498.8 176A. 460 B. 920 C. 1165.2 D. 423.3【答案】A【解析】【详解】已

3、知 Si(s)+O2(g)=SiO2(s)H=-989.2kJmol -1;1mol 晶体硅中含有 2molSi-Si,1molSiO 2中含有 4molSi-O,1molO 2中含有 1molO=O,则 2176+498.8-4x=-989.2,解得x=460,故答案选 A。【点睛】注意把握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结合 Si(s)+O2(g)SiO 2(s)H=-989.2kJmol -1,计算出表中 SiO。3.合成氨工业中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其主要反应为:CH

4、4(g)+ 2H2O(g) CO2(g)+4H2(g) 已知,破坏 1mol 化学键需要吸收的热量如下表所示:化学键 CH OH C=O HH吸收热量(kJ/mol) 414 464 803 436试通过计算判断,下列有关甲烷转化成氢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 CH4(g)+2H2O(g) CO2(g)+4H2(g)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4144+4464-8032-4436=+162kJ/mol,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又催化剂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则 B 正确

5、;故选 B。【考点定位】考查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图象分析方法和应用。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注意,H0 吸热,反应物的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H0 放热,反应物的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4. 废电池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A. 锌 B. 汞 C. 石墨 D. 二氧化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废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如果随意丢弃,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和水产生污染,应当回收,集中处理,因此 B 选项符合题意。考点:考查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5.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A. 黄铜

6、(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容易生锈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答案】D【解析】【详解】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中,金属锌为负极,金属铜做正极,Cu 被保护,不易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有关,故 A 错误;B生铁中金属铁、碳、潮湿的空气能构成原电池,金属铁为负极,易被腐蚀而生锈,和电化学腐蚀有关,故 B 错误;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形成原电池装置,其中金属铁为负极,易生铁锈,和电化学腐蚀有关,故 C 错误;D银质奖牌长期放置后在其奖牌的表面变暗是由于金属银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银的结果,属于化学腐蚀,与电

7、化学腐蚀无关,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注意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易被腐蚀,正极金属被保护,明确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即可解答。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指的是能构成原电池,在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作为负极易被腐蚀的现象,这种腐蚀称为金属的电化学腐蚀。6.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 4Fe(OH)2+2H2O+O24Fe(OH) 3 B. 2Fe+2H 2O+O22Fe(OH) C. 2H2O+O2+4e 4OH D. Fe3e Fe 3+【答案】D【解析】【详解】铁锅生锈的实质是 Fe 被氧化的过程。Fe 先失去电子生成

8、亚铁离子,Fe-2e -=Fe2+,空气中的氧气得到电子与水结合生成氢氧根离子,2H 2O + O2+ 4e = 4OH ,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总反应为 2Fe + 2H2O + O2=2Fe(OH) 2;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发生 4Fe(OH) 2+ 2H2O + O2=4Fe(OH) 3,但 Fe 不会直接失去3 个电子生成铁离子,则 Fe 3e = Fe3+不会发生,故答案选 D。7.某学生欲完成 2HCl+2Ag2AgCl+H 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要使该反

9、应发生,则只能设计成电解池,Ag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应该作阳极,其它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阴极。A要实现该反应 2HCl+2Ag2AgCl+H 2,该装置中应该 Ag 作阳极、C 作阴极,故 A 错误;B该装置是原电池不是电解池,且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故 B 错误;C该装置是电解池,且 Ag 作阳极、Ag 作阴极,能完成反应 2HCl+2Ag2AgCl+H 2,故 C 正确;D该装置既不是原电池也不是电解池,Ag 和 HCl不反应,所以不能完成反应 2HCl+2Ag2AgCl+H 2,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当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时,

10、要实现该反应必须设计成电解池,根据得失电子判断阴阳极的材料。8. 利用电解法可将 Fe、Zn、Ag、Au 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电解时以纯铜作阳极B. 电解时阳极发生还原反应C. 纯铜连接电源负极,电极反应是 Cu-2e- =Cu2+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 Ag、Au 等金属阳极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电解时以精铜作阴极,A 错误;B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 错误;C粗铜连接电源正极,其电极反应是 Cu-2e-Cu 2+,C 错误;D电解时由于阳极材料中的 Ag、Au 不发生反应,会沉淀在阳极的底部,电解结束时,电解槽底部会形成

11、含少量 Ag、Au 等金属的阳极泥,D 正确,答案选 D。考点:考查金属精炼的知识。9. 观察下列几个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装置中阳极上析出红色固体B. 装置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C. 装置中外电路电子由 a 极流向 b 极D. 装置的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阴离子、水分子自由通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装置中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所以阴极上析出红色固体,故 A 错误;B装置的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故 B 错误;C装置中,a 电极是负极,b 电极是正极,负极上氢气失电子,正极上氧气得电子,所以电子从 a 极沿导线流向 b 极,故 C 正确

12、;D离子交换膜只允许离子通过,水分子是分子,不能通过,故 D 错误;故选 C。考点: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10.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向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种物质(括号内),能使溶液完全复原的是A. CuCl2 (CuO) B. NaOH (NaOH) C. CuSO 4 (CuO) D. NaCl (NaOH)【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阳极产生氯气,阴极生成金属铜,氯气与铜发生反应产生氯化铜,所以应加氯化铜让电解质溶液复原,加入氧化铜不能恢复溶液浓度,故 A 错误;B电解氢氧化钠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水,所以应

13、加水让电解质溶液复原,故 B 错误;C电解硫酸铜时,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金属铜,氧气与铜发生反应产生氧化铜,所以应加氧化铜让电解质溶液复原,故 C 正确;D电解氯化钠时,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氯气发生反应产生氯化氢,所以应加氯化氢让电解质溶液复原,故 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电解是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阴极、阳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的反应。若是惰性电极电解,只要掌握在阳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强弱规律是:S 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在阴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放电规律

14、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反,而Ag+Fe3+Cu2+,即可判断两个电极产生的物质,在两个电极产生的物质若从溶液中逸出,两个电极逸出的物质所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就是可以使溶液恢复电解前的溶液的物质。11.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则 A、两电极的活泼性相同,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A 错误;B、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B 正确;C、酒精是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C 错误;D

15、、该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构成原电池。12. 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 (4)(2)(1)(3)B. (2)(1)(3)(4)C. (4)(2)(3)(1)D. (3)(2)(4)(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金属腐蚀速率:金属作阳极的电解池作负极的原电池电化学腐蚀作正极的原电池作阴极的电解池,因此顺序是(4)(2)(1)(3) ,故选项 A 正确。考点:考查金属腐蚀速率快慢等知识。13.如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A. A B. B C

16、.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原电池中易失电子的金属作负极,Cu、Zn、稀硫酸原电池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Cu 作正极,故 A 正确;B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连接正确,故 B 正确;C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连接错误,故 C 错误;D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铜作阴极,石墨连接原电池正极、铜连接原电池负极,故 D 正确;答案选 C。14.将反应 Cu(s)+2Ag+(aq)Cu 2+(aq)+2Ag(s)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NO3盐桥中的 K+移向 CuSO4溶液B

17、. Ag 作负极,Cu 作正极C. 工作一段时间后,CuSO 4溶液中 c(Cu2+)增大D.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依然发生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该原电池中 Cu 为负极,Cu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2+,Ag 为正极,Ag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g+e-=Ag,由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KNO 3盐桥中的 K+移向正极,移向 AgNO3溶液,故 A 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 Cu 为负极,Ag 为正极,故 B 错误;C.负极反应生成的 Cu2+进入 CuSO4溶液中,工作一段时间后,CuSO 4溶液中 c(Cu 2+)增大,故 C 正确;D.取出盐桥

18、后,不能形成闭合回路,电流表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故 D 错误;答案选 C。1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 2O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 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A. 电池的总反应是:2C 4H10+13O28CO 2+10H2O B. 在熔融电解质中,O 2-由负极移向正极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 2 - 4e-=2 O2- D. 通入丁烷的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 4H10+26e-+13O2-=4CO2+5H2O【答案】A【解析】【详解】A.电池的总反应与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为

19、2C4H10+13O2=8CO2+10H2O,故 A 正确;B.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 O2-移向负极,故 B 错误;C.通入空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O2+4e-=2O2-,故 C 错误;D.通入丁烷一极是负极,失电子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 C4H10+13O2-26e-=4CO2+5H2O,故 D 错误;答案选 A。16.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 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 H ,其基本结构见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H 2O 22H 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 a 极流向 b 极B. 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

20、H +4e 2H 2OC. H 由 b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a 极D. 每转移 0.1 mol 电子,标准状况下需消耗 1.12 L 的 H2【答案】C【解析】【详解】A. 因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 a 为负极,则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 a 极流向 b,故 A 说法正确;B. 该电池为酸性电池,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e+4H+=2H2O,故 B 说法正确;C. H 是阳离子,在原电池中移向正极,则 H 由 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 b 极,故 C 说法错误;D. 每转移 0.1mol 电子,消耗 0.05mol 的 H2,则标准状况下 H2的体积是 1.12 L,故 D

21、说法正确;答案选 C。【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利用 2H2O 2=2H2O,H 2在反应中失电子,所以 a 为负极,O 2在反应中得电子,所以 b 为正极。一般对于燃料电池而言,通入燃料的一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氧气或其它氧化剂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17.结合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盐桥的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 4溶液蓝色变深B. 和中负极反应均是 Fe2e Fe 2+C. 和中正极反应均是 O2+2H2O+4e 4OH D. 和中分别加入少量 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答案】D【解析】I 中 Zn 失电子作负极,Fe 作正极,正极

22、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II 中 Fe 失电子作负极,Cu 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A、原电池工作时,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上有铜单质析出导致 CuSO4溶液蓝色变浅,故 A 错误;B、I 中 Zn 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为 Zn-2e-Zn 2+,II 中 Fe 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为 Fe-2e-Fe 2+,故 B错误;C、I 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II 中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正极上的反应不同,故 C 错误;D、I 中没有亚铁离子,加少量 K3Fe(CN)6溶

23、液无明显现象,II 中 Fe 失电子作负极生成 Fe2+,加少量 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故 D 正确;故选D。18.在标准状况下,用铂电极电解 CuSO4溶液,当阴极产生 12.8g 铜时,阳极放出的气体是A. 1.12L H2 B. 1.12L O2 C. 2.24L H2 D. 2.24L O2【答案】D【解析】【详解】用铂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阴极反应式为:2Cu 2+4e-=2Cu,阳极反应式为:4OH -4e-=2H2O+O2,当阴极产生 12.8g 铜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864g/mol2=0.4mol,由电子守恒可得 n(O 2)=0.4mol4=0.1

24、mol,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故答案选 D。1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叙述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A. C2H5OH(l)+3O2(g)=2CO2(g)+3H2O(g) H=-1376.0kJ/mol(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kJ/mol(中和热)C. 2S(s)+3O2(g)=2SO3(g) H =-269KJ/mol(燃烧热)D. 2NO2(g)=O2(g) + 2NO(g) H=+116.2kJ/mol (反应热)【答案】D【解析】【详解】A.燃烧热是指 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

25、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应该是液态,故 A 错误;B.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放出热量焓变为-57.3kJ/mol,故 B 错误;C.硫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硫,故 C 错误;D.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标明反应物的聚集状态和焓变等,故 D 正确;答案选 D。20.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电池反应如下:PbO 2 + Pb + 2H2SO4 2PbSO4+ 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PbO2放电时是电池的负极,充电时是电池的阳极。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SO 2e = PbSO4C. 放电时,PbO 2得电子,被氧化D

26、. 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电池反应式知,二氧化铅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二氧化铅是正极,故A 错误;B负极上铅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Pb(s)+SO 42 (aq)2e =PbSO4(s) ,故 B 正确;C二氧化铅得电子被还原,故 C 错误;D电池放电时,硫酸参加反应生成水,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酸性减弱,故 D 错误; 答案选 B。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1.化学反应 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N2(g)

27、+3H2(g) 2NH3(l) H= 2(abc)kJ/molB. N2(g)+3H2(g) 2NH3(g)H=2(ba)kJ/molC. 0.5N2(g)+1.5H2(g) NH3(l)H=(b+ca)kJ/molD. 0.5N2(g)+1.5H2(g) NH3(g)H=(a+b)kJ/mol【答案】A【解析】由图可以看出,E 为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活化能减生成物的活化能,所以1/2N2(g)+3/2H 2(g)=NH 3(g)H=(a-b)kJ/mol,即 N2(g)+3H 2(g)2NH 3(g)H=-2(b-a) kJ/mol,而 1mol 的 NH3(g)转化为 1mol

28、 的 NH3(l)放出的热量为 ckJ,根据盖斯定律有:1/2N 2(g)+3/2H 2(g)=NH 3(l)H=(a-b-c)kJ/mol,即:N 2(g)+3H2(g)2NH 3(1)H=2(a-b-c)kJmol -1,故 A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应热的计算方法。22.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已知 2H2(g)O 2(g)=2H2O(g) H483.6 kJ mol 1 说明 2 mol H2(g)和 1 mol O2(g)的能量总和小于 2 mol H2O(g)的能量B.

29、 已知 C(s,石墨)=C(s,金刚石)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已知 NaOH(aq)HCl(aq)=NaCl(aq)H 2O(l) H57.4 kJmol 1 ,则含 2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 28.7 kJ 的热量D. 已知 2C(s)2O 2(g)=2CO2(g) H1 2C(s)O 2(g)=2CO(g) H2,则 H1 H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错误;B、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错误;C、20gNaOH参与反应放出热量为 2057.4/40kJ

30、=28.7kJ,故正确;D、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H0,因此H 1H 2,故错误。考点:考查热效应和能量的关系、反应热等知识。23.在 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 3/2O2(g)=SO2(g)+H2O(g) H 1 2H2S(g)+SO2(g)=S2(g)+2H2O(g) H 2 H2S(g)+ O2(g)=S(g)+H2O(g) H 3 2S(g) =S2(g) H 4 则H 4的正确表达式为A. H 42/3(H 1H 23H 3) B. H 42/3(3H 3H 1H 2)C. H 43/2(H 1H 23H 3) D. H 43/2(H 1H 23H 3)

31、【答案】A【解析】【详解】H 2S(g)+O2(g)SO 2(g)+H2O(g)H 1,2H 2S(g)+SO2(g)S 2(g)+2H2O(g)H 2 ,H 2S(g)+ O2(g)=S(g)+H2O(g)H 3,将方程式进行如下运算 + -2 得 2S(g)S2(g),H 4= H 1+ H 2-2H 3= (H 1+H 2-3H 3),故答案选 A。24.某混合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NaCl 和 H2SO4,且 n(NaCl): n(H2SO4)=3:1。若以石墨电极电解该溶液,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 阴极产物为 H2 B. 阳极先析出 Cl2,后析出 O2C. 电解液的 pH 不断增

32、大,最终大于 7 D. 整个电解的过程实质是电解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电解 NaCl 和 H2SO4的混合溶液时,开始时阳极上 Cl-放电,一段时间后 OH-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所以开始时相当于电解盐酸,一段时间后相当于电解水,A通过以上分析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A 正确;B阳极先析出 Cl2,后析出 O2,B 正确;Cn(NaCl) : n(H2SO4)=“3“ : 1,当酸中氢离子完全析出时,氯离子还有剩余,此时电解,阳极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同时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所以溶液的 pH 不断增大,最终大于 7,C 正确;D开始时实质是电解 HCl,一段时间后实质是

33、电解水,D 错误,答案选 D。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离子放电顺序25.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少量 Fe、Zn、Cu、Pt 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镍(已知:氧化性 Fe2 Ni2 Cu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 2 2e =Ni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 Fe2 和 Zn2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 Cu 和 Pt【答案】D【解析】提纯粗镍时,粗镍为阳极,纯镍为阴极。A.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 、Fe2e =Fe2 、Ni2e =Ni2

34、,故 A 错误;B. 电解过程中,阳极失电子的有 Fe、Zn、Ni,阴极析出的是镍,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不相等,故 B 错误;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 Fe2 、Zn 2 、Ni 2 ,故 C 错误;D. 粗镍中含有少量 Fe、Zn、Cu、Pt 等杂质,粗镍做阳极时,Cu 和 Pt 不失电子,沉积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故 D 正确;答案选 D。26.如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 2CH3OH3O 24KOH=2K 2CO36H 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B. 甲池通入 CH3OH

35、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H6e 2H 2O=CO32-+8HC. 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 Cu(OH)2固体能使溶液恢复原浓度D. 甲池中消耗 4.48L(标准状况下)O 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 23.2 g 固体【答案】D【解析】【详解】A甲池是燃料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乙,丙是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 A 错误;B甲池通入 CH3OH 的电极为负极,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电解质下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2H2O+8OH-=CO32-+8H2O,故 B 错误。C电解池乙池中,电解后生成硫酸,铜与氧气,要想复原,需要加入氧化铜,故 C

36、错误;D甲池中根据电极反应:O 2+2H2O+4e-=4OH-,消耗 4.48L(标况下为 0.2mol)O 2则转移0.8mol 电子,根据丙装置中,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H 2O+2e-+Mg2+=Mg(OH) 2,由电子守恒可得理论上最多生成氢氧化镁 0.4mol58g/mol=23.2g,故 D 正确;答案选 D。27.如图是 Zn 和 Cu 形成的原电池,下列描述合理的是Cu 为阳极,Zn 为阴极 Cu 极上有气泡产生 SO 42-向 Cu 极移动 若有 0.5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25 mol 气体电子的流向是:Cu导线Zn 正极反应式:Cu2e =Cu2A. B.

37、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活泼电极为负极,所以 Zn 为负极,错误;正极反应为 2H+2e-=H2,正确;阴离子移向负极,SO 42-向 Zn 极移动,错误;若有 0.5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25 mol 气体,正确;电子的流向是:Zn导线Cu,错误;正极反应为 2H+2e-=H2,错误,故 B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28.用情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 CuSO4溶液,通电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19.6g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解过程中阴极没有气体生成 B. 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6

38、molC. 原 CuSO4溶液的浓度为 0.1 molL-1 D. 电解过程中阴、阳极共收集到气体体枳为8.96L(标准状况)【答案】D【解析】【分析】Cu(OH)2从组成上可看成 CuOH2O,加入 19.6g Cu(OH)2即 0.2 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 pH,即电解生成了 0.2 mol H2SO4,并电解了 0.2 mol H2O,故电解的前期反应为:2H 2O+2CuSO4 2Cu+O2+2H 2SO4,转移电子为 0.2mol2=0.4mol,后期发生反应:2H2O 2H2+O 2,转移电子为:0.2mol2=0.4mol,据此由电子守恒分析可得结论。

39、【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阴极上开始为 Cu2+放电,后来为氢离子放电,有氢气放出,故 A错误;B据以上分析可得,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4mol+0.4mol=0.8mol,故 B 错误;C原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其浓度,故 C 错误;D在电解的过程中,阳极电极反应为:4OH 4e-=2H2O+O2,则 n(O 2)=0.8mol4=0.2mol,阴极铜离子得到 0.4mole-,氢离子得到 0.4mole-,则 n(H 2)=0.4mol2=0.2mol,故两极共产生气体 0.4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mol22.4L/mol=8.96L,故 D 正确;答案选

40、D。【点睛】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要想让电解后的电解质溶液复原,则遵循的原则是:出来什么加入什么,遵循原子守恒的原则。本题中 Cu(OH)2从组成上可看成 CuOH2O,说明电解的第一阶段为电解硫酸铜溶液,第一阶段为电解硫酸溶液,相当于电解水。29.将 AsO43-+2I-+2H+ AsO33-+I2+H2O 设计成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其中 C1、C 2均为碳棒。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下述操作:甲组:向 B 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 乙组:向 B 烧杯中逐置滴加入 40%NaOH 溶液,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甲组操作过程中,C 2做负极B. 乙组操作过程中,C 1上发

41、生的电极反应为: 2I 2e =I2C. 两次操作过程中,微安表(G)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D. 甲组操作时该装置为原电池,乙组操作时该装置为电解池【答案】C【解析】【详解】A.向 B 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增大氢离子浓度,AsO 43 2I 2H AsO33 I 2H 2O 正向进行,C 2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故 A 错误;B.乙组操作过程中,减小氢离子浓度反应逆向进行,C 1是正极,C 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I2_2e =2I-,故 B 错误;C. 两次操作过程中,反应的移动方向相反,微安表(G)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故 C 正确;D. 甲组操作和乙组操作时该装置均为原电池,故 D 错误;答

42、案选 C。30.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 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 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 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时,LiMn 2O4发生氧化反应,电池内部 Li+向正极移动B.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 +LiMn2O4+e-=Li2Mn2O4C. 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D. 充电时,锂的碳材料为阳极且反应为:Li +e-=Li【答案】B【解析】【详解】A.放电时,LiMn 2O4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 A 错误;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 +LiMn2O4+e-

43、=Li2Mn2O4,故 B 正确;C.由于单质锂较活泼,易与醇以及羧酸类物质反应而变质,电解质不能含有醇和羧酸,故 C错误;D.充电时,锂的碳材料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为阴极,故 D 错误;答案选 B。31.50 mL 0.50 molL1 盐酸与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的数值_(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3)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如果没有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如此求得的中和热的数值_(填“偏大” “

44、偏小” “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 60 mL 0.50 molL1 盐酸跟 50 mL 0.55 molL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 “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 “不相等”),简述理由:_。(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用 50 mL 0.50 molL1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均填“偏大” “偏小” “无影响”)【答案】 (1).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 偏小 (3). 偏小 (4). 不等 (5). 相等 (6). 因为中和热是指

45、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7). 偏小 (8). 偏小【解析】【详解】 (1)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3)图中尚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导致反应不充分,放出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答案为:偏小;(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 60mL 0.50molL1 盐酸跟 50mL 0.55molL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

46、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 1mol 水时放出的热,则中和热是相等的;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 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用 50mL 0.50molL1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由于溶液混合不充分导致盐酸不以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少,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偏小。【点睛】本题考查中和热的实验测定,对于中和热的测定,关键是做好保温工作,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本题的难

47、点是第(4)问,如果改变酸碱的物质的量导致生成水的量发生改变,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不相同的,但中和热是不变的,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 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3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 Zn+2Ag +=2Ag+Zn2+设计成双液原电池,并画出简易装置图,并注明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_(2)书写 HCHO空气燃料电池(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的负极电极反应式_。(3)氯-铝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 KOH 溶液,请写出电子流出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4)已知:Fe(s)+1/2O2(g)=FeO(s) H=-272.0kJ/mol2Al(s)+3/2O2(g)= Al2O3(s) H=-1675.7kJ/mol Al 和 FeO 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5)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1m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