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4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2018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上) 历史 中期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最佳选项 ) 1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 )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
2、”的理念影响深远 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2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 B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 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 3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匹 夫登庸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 ) A为官僚政治实现提供途径 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 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 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 4习近
3、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 合这一理念的是 ( ) 天人合一 与民休息 兼爱尚贤 道法自然 A B C D 5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6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 (赦免 )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
4、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 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7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 )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 8 图 1 到图 2 的变
5、化 , 主要 反映出 ( ) 图 1 图 2 县(市、区)_学校_班级_考生号_姓名_ .装.订.线.图一1 图一1 图 一 1 图 一 1 2 / 4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9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 ( ) 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10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
6、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 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 )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11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 (明太祖 )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12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
7、,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这反映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民主政治的发展 C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 D用理性驱散黑暗 13 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 ,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个性自由 ”,发挥个人才智 ,勇于冒险 ,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 .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C. 法国的启蒙思想 D. 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14桑戴克
8、在世界文化史中叙述到:“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年,我们就推举 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 ,一本是维萨留斯所署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这两本著作反映出当时思想和科学领域 ( ) A开始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B推动大众思想解放的诉求 C冲破封建神学束缚的愿望 D否定宗教重视科学的风气 15 16 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 A有助于 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9、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16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 )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 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17伏尔泰称赞“牛顿把他的工作推到人类思想从未达到的最大胆的真理”,并出版了两部介绍牛顿学说的通俗读本牛顿哲学原理和哲学通信。伏尔泰此举的 直接 目的是 ( ) A借牛顿之名宣扬理性学说 B将法国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C强调启蒙思想是科学产物 D扩大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18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
10、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 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1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 )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3 / 4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
11、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20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 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登 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阀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 )列
12、为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 A. 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演变过程 B. 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演变过程 C. 体现了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 D. 体现了中国先民科学的地理观和教育观 22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 ) A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力求再 现客观真实世界 23.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
13、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 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24.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是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历史研究依
14、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C. 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 二 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5 分 ) 。 材料一 明代刊印的书籍,上承宋元,下开有清。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从流传利用来看,明代书籍不仅自明代至今一直为全世界熟悉汉语文言文的读者所广泛使用,而且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中期的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明代书籍出版业获得迅猛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在书籍装帧上出现了更加便利的线装,线装书至今成
15、为古书的代名词。在雕版印刷技术方面,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 字 另, 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 “ 明朝体 ” 。 明代书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欧洲在 15、 16 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
16、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 16 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 26 本增加到 62 本,律师从 25 本增加到 55 本,商人从 4 本增加到 10 本 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 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 。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
17、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 13 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并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4 / 4 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 12 分 ) 26 (12 分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一 、政治 (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10 分 ) 二 、文化 (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10 分 ) 三 、风俗 (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10 分 ) 四 、经济 (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18、 )(10 分 ) 五 、国防 (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10 分 ) 六 、教育 (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10 分 ) 七 、制度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10 分 ) 八 、领土 (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10 分 ) 九 、科技 (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10 分 ) 十 、国际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10 分 )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 (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文化 ”是必选要素 )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
19、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7 题 ( 15 分) 材料 公孙弘是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物。元朔中公孙弘以白农为三公,代玮泽为丞加,平津後。公孙弘主张 “ 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之,则民不犯禁矣 ” , “ 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 “。公孙弘曾上书汉武帝建议兴教化,为博士置弟子员等。 “ 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 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垂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其不事学若下材及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请著功令。它如律令。 ” 制曰: “ 可。 ”“ 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 ” 摘编自马勇公孙弘:儒学中兴的健将 ( 1)根据材料,概括公孙弘的政治主张。 ( 8 分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公孙弘在儒学中兴中的作用。 ( 7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