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戏曲文化 汉学院09级2班 杨倩,中国戏曲简介,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中国戏曲特点,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2、,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中国戏曲分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其中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京剧,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
3、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角色分类,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由于京剧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1 老生 “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
4、子角色,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京剧老生鼻祖程长庚,10,2 小生 与老生相对应的是 “小生“,在京剧中指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在演唱上采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演唱风格华美和明亮。例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京剧 姜立地饰许仙,新京剧创始人 储兰兰反串许仙,3 武生 “武生“是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例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 1 青衣(正旦)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
5、中俗称“青衣“,以唱功见长。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2 花旦 旦行中的“花旦“,其造型重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美丽、灵敏乖巧。典型人物有拾玉镯的孙玉姣、小放牛的村姑、梵王宫的耶律含嫣、少华山的殷碧莲、辛安驿的周凤英、越剧西厢记的红娘等。 昆曲牡丹亭的表演片段,左为花旦杜丽娘(解释下图),3武旦 武旦顾名思义就是会武的女性角色,又分为短打武旦以及长靠武旦两大类,短打武旦一般不骑马,长靠武旦则是穿长靠、盔甲,通常都会要骑马,所以也称为刀马旦。刀马旦常扮演的角色有扈家庄的
6、扈三娘、穆柯寨的穆桂英、十字坡的孙二娘、三休樊梨花的樊梨花。,4 老旦 “老旦“,指在剧中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行当。为突出老年人的特点,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京剧老旦: 在京剧中,老旦演唱一般用真嗓。如西厢记的崔老夫人。越剧老单 在越剧中,老旦的特点是唱做并重,表演稳重。越剧中老旦一般为配角,戏份较少。如红楼梦中的贾母,血手印中的林母。著名的越剧老旦演员有周宝奎、金艳芳等,京剧中的佘太君形象,京剧四大名旦,净 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7、。 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 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大花脸, 如:曹操,丑 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象,可是他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 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花公子
8、、狱卒、酒保、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京剧脸谱分类 黑色:黑色最初也是用来表示人物肤色的,包公画黑脸表明他的皮肤黑,随着包拯铁面无私的公正形象备受推崇,黑色就符号化为一种性格的表征,经过延伸后,黑色脸谱一般用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以及性格直爽刚毅而勇猛的人物。 红色:红色一般用来表示耿直、忠义,有血性,多表现正面角色。其实,红色脸谱最初只是为了表明人物的肤色,而很多肤色红黑的角色都非常忠勇、正直,这样推而广之,就开始用红色表忠勇,并为忠勇良将、有道神仙勾画红色脸谱。,白色:白色有粉白和油白之分。京剧中常常用白色脸
9、谱来表现奸邪的反面角色,如三国戏中的奸雄曹操画粉白脸,表明其奸诈多疑。此外,鹤发童颜的老英雄、将官以及和尚、太监等角色也可以画白色脸谱。绿色:在京剧脸谱中,绿色脸谱一般用来表示勇猛、莽撞、暴躁的人物,与黑色脸谱有相近的用意。此外,有些占山为王的草寇类人物也勾画绿色脸谱。,蓝色:在京剧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含义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人物性格刚强、豪爽,有时候也表示人物的阴险、狡猾。 紫色:紫色是红色和黑色的中间色,其表示的象征意义也介于红黑之间,一般表示肃穆稳重,刚正威严,富有正义感。有的人物在小说、戏剧中描写为紫色脸膛,所以就给他们画紫色脸谱,也有的人物勾画紫脸是为了表示他的相貌丑陋。,黄色
10、:在京剧脸谱中,用黄色寓意人物骁勇彪悍或凶暴残忍,所以黄色脸谱一般用于勇猛而暴躁的人物。 金银色:金银色在神怪脸谱中应用较为广泛,用来表示神仙的金光普照,鬼怪的青面獠牙;有时也用金色脸谱来表现将官的英勇无敌,以增加其威仪。,评剧,评剧,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目前的评剧逐渐发展成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小生、老生、花脸、小花脸等行当齐全的大剧种。但仍保留了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
11、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代表剧目: 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代表演员: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豫剧,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角色: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代表剧目:封神戏、三国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代表演员: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越剧,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清末起源于浙江嵊
12、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越剧经典剧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红楼梦、西厢记、玉堂春。越剧名家: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毕春芳(毕派)、陆锦花(陆派)、傅全香(傅派)、王文娟(王派)等,黄梅戏,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角色分类: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代表演员:严凤英/马兰 韩再芬 吴琼代表剧目: 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