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湖文化.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39789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4.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湖文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湖文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湖文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西湖文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西湖文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湖文化天人合一,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 21个委员国经过审议表决, 一致赞成通过“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使之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标志,世界遗产委 员会认为,“杭 州西湖文化景观 ”是文化景观的 一个杰出典范,时至今日,其核心要素依然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专家认为,西湖的突出性在于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像没有灵魂的美人是纸糊的,那山水有人文来滋润,那山水方是活山水。杭州被喻为天堂级的地方,就是因为它集西湖美景、人文风采、英雄史章、悠久历史于一体,集天、地、人之大气象而已矣。,“杭州西湖

2、文化景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六大要素组成。,白居易曾在杭州做过父母官(刺史)。白居易首先疏通的是李泌40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所谓湖堤,就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条白堤。(其实,白居易的白堤并不在这里,据史籍记载,白居易筑的堤坝,很有可能就在今天的松木场和武林门一带,年代久远,已难寻旧踪。),西湖名人名堤,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白居易不但开创了刑罚的人性

3、化道路,而且还造就了西湖的美景。,要说对杭州 贡献最大,最执 着的还是苏轼。 他36岁时来杭任 通判,此间他致 力于对西湖水利 和城市发展的研 究,十多年后即 他54岁时又来此任知府。对西湖开始大规模疏浚。将西湖全面挖深,并在今湖心亭一带,建三座石塔,以禁止在其中养殖菱藕。,他又把巨量葑泥在湖中堆起沟通南北岸,建成长约2.8公里的长堤,即“苏堤”。堤上修建六座流通湖水的石桥,并栽植了芙蓉、杨柳及各种花草。“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被历代认为是写得最好的西湖诗之一。诗云:,西湖人景合一的传奇故事,

4、多水多雨的江南,酿出了一些水中的梦幻,千年等一回的白娘子,正是从峨眉山一直游到了西湖的断桥下。她和许仙的爱情,惊天地而泣鬼神。,白蛇传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最初的文字形态为明编宋话本西湖三塔记。几百年来以戏剧形式遍及全国各地。,杭州西湖的灵隐寺和净慈寺,它们与济公传奇故事构成了西湖又一个人景合一的经典。,清郭小亭著济公全传。传说前世为降龙尊者的济公降生到善人李茂春家中,取名李修缘,后投身灵隐寺,自号“济癫”。在灵隐寺,“济癫”不限佛门清规戒律,行为“异常”实心存大善,除恶扬善,被百姓奉为“圣僧”、“活佛”。,苏堤春晓,西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

5、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莺,西湖天人合一、人文景俱佳的所在还有许多。灵隐寺庙们外的飞来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其岩洞与沿溪的峭壁上共刻有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造像345尊。弥勒佛是其中最大的石刻佛像。这是石与人的文化。,西湖天人合一的文化,西湖景色最美的是什么?何时看最佳?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画(花)与人的文化,西湖“我心相印亭”看湖上三潭印月。亭有对联:“波上平临三塔影, 湖中倒浸一轮秋” 这是水与人的文化。,一壶虎跑水,一撮龙井茶,构成了一对世界上绝妙的组合,这是水、茶和人的文化。,享誉中外的楼外楼的名吃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一一点上,再搭配几个小菜西湖蜜藕、绍兴醉鱼干、老虎菜拌顺风耳,二楼临街一坐,西湖美景尽收眼底,美酒、美菜、美景,好不惬意。这是食与人的文化,西湖的每一片水,一条堤、一首诗,无不让人为这这天人合一的西湖文化所倾倒。,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