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吕梁的历史文化.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035945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梁的历史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吕梁的历史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吕梁的历史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吕梁的历史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吕梁的历史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吕梁的历史文化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属晋,战国归赵,汉代设西河郡。一代女皇武则天,一代诗人宋之问,一代廉吏于成龙,一代直臣孙家滏,一代名将狄青都是吕梁历史人物的杰出代表。吕梁因境内的吕梁山而得名。 文物掌故集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骨脊之义,与吕梁相通命,吕,骨脊也。吕字是象形文字,古代写作“吕”它的上下两个口字象征着根根相承的脊骨,中间一小撇象征着脊骨之间的联系。吕梁的“梁”在这里被当作阻水的山石。吕梁山雄居于群山之中,由北而南横亘八百里,构成了晋西高原的主干。晋西高原呈穹窿形状。整个地形以东北至西南为中轴,中间一线突起,两侧逐渐降低,吕梁山脉正处于这一条中轴线上,宛如一条

2、脊梁,因而被称为吕梁。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 376 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秦庄襄王四年(前 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原郡境域。汉初,吕梁仍为太原郡境域。汉武帝元朔四年(前 125年)分设西河郡后,吕梁分属西河、太原、平阳三郡。东汉初,吕梁属于西河、太原、河东三郡。永和五年(公元140 年)九月“因匈奴寇掠,西河郡治南徙五百九十里”迁至离石县,为吕梁境内最早的郡级建置。三国初分,吕梁为魏国境域。黄初二年(公元 221 年)设置西河郡。 西晋,吕梁境内各县分属于西河国和太原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吕梁境内较为

3、混乱。后赵石勒元年(公元 319 年) “以离石县境荒废”设置永石郡,寻改西河,后燕置离石护军。永兴后西河郡并入太原郡。北魏初立,吕梁为太原郡境域,设置有大陵、平陶、兹氏等县。天兴初增设离石镇,延和三年(公元 434 年)设吐京镇,太和十年(公元 486 年)吐京镇改吐京郡,同年,设汾州,吐京、西河等五郡为其辖郡。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设永安县,太和二十一年(公元 497 年)岭东县改新城,岭西县改吐京。东魏,吕梁仍为汾州和太原郡境域,汾州辖西河、吐京等郡。北齐、北周之际,吕梁当两政权纷争之地,北齐斛律金所筑长城的起点金锁关即在区内黄芦岭上,今遗址尚存。当时吕梁境内设有西汾州怀政郡、南

4、朔州西河郡、吐京郡神武郡和并州太原郡。北周建德年间,西汾州改称石州;大象年间,南朔州改称介州;并增设定胡、窟胡、乌突三县及同名郡。隋,吕梁分属于离石郡、西河郡、太原郡、楼烦郡、龙泉郡。唐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后改太原府) 。 宋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 元代,吕梁大部属于太原路(后改冀宁路)管辖,境内设置有交城县、文水县、兴州、岚州、临州、石州(辖离石县、宁乡县) 、汾州(辖县有西河县、孝义县) 。明初,吕梁除石楼县属隰州外,境内州县均属太原府。县有兴县、岚县、临县、交城、文水,州有石州(辖宁乡县 、汾州(辖孝义县) 。万历二十三年(公元 1

5、595 年)五月,汾州升为府,并倚郭设汾阳县,原太原府所辖州县、临县、永宁州及辖县宁乡县和原汾州辖县改属汾州府,府治设汾阳县城。万历四十年(公元 1612 年)石楼县改属汾州府,清代沿用朝制,建置未变。中华民国元年(1912 年)取消汾州府建置,永宁州废州改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先称晋西北)行政公署。1949 年 9 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后,吕梁境内设兴县专区和汾阳专区。2004 年 7 月,吕梁撤地设市。至此为止,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吕梁市正式成为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辖 13个县。古老的文明,贫脊的黄土,高寒的山地,频繁的战争。吕梁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

6、过程中一代一代生存繁衍,这儿素有炎稷之业舜之风。勤劳俭朴与心灵手巧,艰苦生活与乐观品格,使吕梁人民利用大自然的五谷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面食制作工艺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吕梁面食不仅是吕梁人的家常便饭,也是节日喜庆,婚丧礼俗,拜神驱鬼等特殊节日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更是吕梁地方风味小吃的重头戏。日常饮食中的面食根据面食加工方法的不同,它大致有四类:蒸制食品、煮制面食、烤和烙的饼类、炸类食品。吕梁的面食闻名天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山西面食在人民生活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吕梁面食在山西面食中更以其丰富的口味和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独树一帜。吕梁的伞头秧歌。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个一班秧歌

7、包括四方面的成员:一是仪仗队。包括一对大红灯笼、门旗和彩旗若干面,旗上标明“某某秧歌队” 。二是乐队。由锣鼓和大唢呐组成。三是伞头,他是秧歌队的指挥者,通常一队中只有一人,后来增加至四或六人。四是“打鼓子”与“拉花子”的。一队秧歌,人数多少不限,视鼓子多少而定,多者一二百,少则三五十人。 “打鼓子”的由男角扮演,额前用白毛巾扎一英雄结,身穿汉民族彩服,斜挎腰鼓,双手拿鼓槌。 “打鼓子”的分为文武两种。武派鼓子过街时排在秧歌队的最前面,边击腰鼓边前进,舞蹈动作粗矿、洒脱显得威武英俊。文派鼓子不系腰鼓,主要用以“掏场子” ,其动作幅度较小显得活泼轻松。“拉花子”也叫“包头”的,多穿大襟彩衣,腰系红

8、绸左手提绸,右手耍扇,动作秧歌舞相仿,扇子在身体的上、下、左右不停地挽绕,给人以活泼花俏协调优美之感。吕梁的剪纸,由于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内容大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习俗,深受群众喜爱。这种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在民间生根开花的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剪纸不仅历史悠久、且和其它民间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石楼柳林等地出土的大量殷商青铜器和离石、中阳、柳林三川河流域发掘的汉代墓葬、画像石刻艺术来看,足以证实这一点。离石市马茂庄发掘的汉墓壁画,其艺术特点同民间剪纸的风格极为相似,豪放粗扩,纯朴浑厚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情事情节完善。说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姊

9、妹艺术。 剪纸工具简易于传授,在传授与使用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旺盛的活力,经久不衰。在民间剪纸中的有一类岁时节令的民间剪纸,这一类民间剪纸相伴相随于一年的岁时节令活动中,表达了劳动群众追求美好生活与理想的喜庆意识或避土驱灾的观念。如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剪门神、窗花、挂笺、吊帘、灶台花、中堂花、顶棚花和炕围花等,把整个宅院庭堂装点一新,以示除旧布新、增添红火热闹的气氛。综观吕梁的民间剪纸艺术,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性,表现的内容几乎涉及劳动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它表现的手法丰富多彩,形成了雄浑、质朴和强健的艺术风格,充满原始的野味。富

10、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民间剪纸这种于民俗活动中产主并发展的艺术,不仅在几千年中靠传承保留下来,而且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在自娱自乐的活动中自由地表达和抒发了自己的所爱与所求。同时这种艺术形式又美化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渲染了他们的生活气息,陶冶了他们的心灵和性情。吕梁还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区。吕梁是全国著名的红枣、核桃、沙棘生产基地,被誉为“红枣之都” 、“核桃之乡” “沙棘之府” 。吕梁山川钟秀,风景怡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有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北武当山,有日本佛教净土宗发祥地玄中寺,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草场西华镇草原,有北宋名将狄青之家祠狄青庙,吕梁山上最大的森林公园神龙沟,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镇碛口、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村西湾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吕梁的历史悠久,文化深远,作为吕梁人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我有责任将吕梁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吕梁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