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景秀丽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陶渊明所向往的世外桃源真实存在吗,为什么?,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首先 , 让矛盾与冲突引导我们进入这自欺欺人所谓 “ 与世无争 “ 的 “ 世外桃源 “ 。矛盾始于狭小的山口与开朗平旷的土地 , 曰 “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从口入 , 初
2、极狭 , 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 。 矛盾之二 : 整齐的村落房舍分布在平地上 ,交错的小路相通 ,而只能听到鸡犬之声。曰“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 。 矛盾之三 : 古今不分 ,内外无别 ,既避战乱 , 与世隔绝 ,不知有汉 ,何论魏晋 ,而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 矛盾之四 : 来通往塞 , 曰“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太守遣人往 ,寻向所志 , 遂迷 ,不复得路 “ 。 桃花源四处迸发出矛盾的火花 , 诸如男与女、老与少、 山与水等 , 都充满着矛盾。它进一步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同时 ,在这里充分揭
3、示了主人公入世而难展其志 ,出世归隐田园而又摆脱不了封建制度的桎梏 , 现实与理想之间、逃避与面对之间也存在巨大的矛盾冲突。既然是梦想构建成的封闭的世外挑源 ,也只能是 “ 遂迷 ,不复得路 “ 而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同化、异化,化合、分解,正极、负极,知、不知,真理、谬误,高雅艺术,低俗艺术,民主、集中,自由、纪律,权利、义务,充满矛盾,充满矛盾,充满矛盾,矛盾,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矛盾,1.矛盾的普遍性,(1)事事有矛盾(空间),人类社会,思维领域,A、矛盾萌芽 B、矛盾发展壮大 C、矛盾将要消亡 D、新的矛盾运动开始,A B C D,A B C D,自然界,(2)时时有矛盾
4、(时间),2.矛盾的普遍性,A B C D,自然界,A B C D,【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知识小结:矛盾的普遍性原理,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个性),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
5、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课堂小活动:猜猜他(她)是谁?,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B、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
6、9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1世纪中),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典例分析】,【典例分析1】,B、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典例分析1】,童年是一个梦 少年是一幅画 青年是一首诗 壮年是一篇散文 中年是一本小说 老年是一套哲学,人生的风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典例分析1】,(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一般地,男生
7、的抽象思维能力强于女生,而女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强于男生。 (3)20世纪80年代,“要想富,种果树”;90年代,“富得快,种蔬菜。,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判断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特殊性的哪一类?,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经济,政治,同一事物中的不同 矛盾各有特殊性,我国的发展,文化,同一矛盾的双方各有特殊性,【典例分析1】,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典例分析1】,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知识小结: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
8、矛盾具有特殊性: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典型运用】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知识提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9、(个性、个别),-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结论:矛普和矛特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议一议:哪个观点正确?,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区别),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区别),【如何理解】【典例】,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这个人错在哪?,水
10、果,共性,寓于,寓于,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典例,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这个人错在哪?,结论(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这个人错在哪?,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个性离不开共性,结论(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典例,结论(3):矛普与矛特在不同场合是可以变化的,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个性共性,结论(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原理内容】 矛普和矛特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11、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普与矛特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知识小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典型运用】抓住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典型运用】抓住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1.观察漫画如此领导,我们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A.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真解决矛盾 C.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原理,重视事物的质变 D.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对待发展中的曲折,如此领导,2.下面图片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D.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各有特殊性,3近年来,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