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统治思想的变化,一、从“无为”到“有为”,材料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探究一: 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应
2、当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增强;社会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1、西汉统治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消极,一、从“无为”到“有为”,必须积极有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代表人物:,董仲舒,2、新儒学体系:,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主要内容:,见学案,探究二:根据材料归纳答案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
3、,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三段材料各反映董仲舒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什么地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仁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道家、法家、 阴阳五行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儒学成为正统,儒臣参政;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
4、央为官。 (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政治,教育,汉武帝的重儒措施,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中央 实行内外朝制度,以削弱相权。 地方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推行察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尚法。,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重农抑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参见必修2P17),北击匈奴,派张骞通西域,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开通。,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有为”的表现。,课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