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服装,食品,家用 电器,交通 工具,住房,这些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交换,交换,交换,劳动,劳动,劳动,一、货币的本质,(一)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货币的本质,思考: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论一论,不是,商品不仅仅是劳动产品,还得用于交换,才能是商品。,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1、自然界存在的空气2、母亲为你织的毛衣3、超市里待售的饮料4、你在使用的笔5、农民种的自己吃的粮食6、回收的啤酒瓶,思考:人为什么要购买商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思考,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否就是商品?,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比如空气,水,讨论:牛奶、盐、咖啡、红珍珠、书籍 作为商品它们有何共性?,都是劳动产品、都要消耗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2)价值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思考,(1)、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否有价值?为什么? (2)、任何商品都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所特有的,比如自己家种的粮食。,商品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小结:,(1)从概念上判断: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从商品的
3、两个属性上判断:必须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从所在的领域判断:必须处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中。,如何判定物品是否是商品?,?,1.货币是怎么产生的? 2.它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 3.如果不是,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人类最初的交换情景:清晨路边蹲着一个人,面前有羊等待和有斧头的人进行交换,一直到黄昏才交换成功。,等 价 物,能够表现其他商品价值大小并能和它相交换的商品,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商品 商品,在荷马史诗里有这样的描述:长发的希腊人在卖羊,有的人用斧头去换,有的人用布去换,有盐去换,有的人用金银去换。,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商品 商品,第三阶段: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大家普遍
4、乐意接受的、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有很多,如牲畜、布匹、贝壳等,牲畜、布匹、贝壳等作为一般等价物,有何缺陷?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最好具有哪些优点?,思考,牲畜,布帛,贝壳,总会老,终会死,不易分割,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便,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便,价值大、易于分割、易于保存、利于携带等,第四阶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小结: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三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第四阶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商品货币商品,商品
5、交换的阶段,商品商品,商品商品,结论: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货币,(一)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使用价值? 价值?,(二)本质,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三)与商品的关系:,一般等价物,(四)货币的基本职能,手机 2999元/台,自行车 450元/辆,1.这里的数量关系表示什么?体现了货币什么职能?2.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标价牌上标明的是什么? 哪种炭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 的? 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
6、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木炭: 1钱白银/斤,竹炭: 2钱白银/斤,(四)货币的基本职能,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3)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 观念上的货币。,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之一),(1)含义:,(2)货币具有这一职能的原因:,(4)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商品价值的大小表现为货币的多少。,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货币的计量单位: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四)货币的职能,卖炭翁刚挂出标价牌,就迎来一批顾客,顾客们看了看标价牌,又仔细打量了竹炭和木
7、炭,最终,顾客们分别将木炭和竹炭买走了,卖炭翁赚到了很多钱,高高兴兴地买了足够的粮食、衣物回家了。,卖炭翁用木炭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 卖炭翁卖炭得到货币,用货币买粮食的过程与以前物物交换有何不同?,此过程中货币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如果卖炭翁卖不掉炭,对他会有什么影响?,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1)含义:,(3)商品流通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之二),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一般职能
8、,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一般是金银。部分纸币也可以,如美元等。,练习:,以下各题货币分别执行的是什么职能?,A.一件衣服标价100元 B.小王用5元钱买一支钢笔 C.老李家藏有祖传的两块金砖 D.世界银行用美元向发展中国家贷款 F.企业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G.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向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价值尺度)
9、,(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金银条块(足值),富商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纸币,国家制造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其形态大致经历了几次变化?,(五)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1)纸币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如果不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就不是纸币,是假币,不能流通。,(2)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以前使用但现在不再使用的,就不能再流通。,有同学说,为了使人们生活宽裕起来,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多印些钞票,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这样做行吗?,议一议,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已达100500
10、%,抱着现金出门采购日用品,只看照片,你会以为他刚刚中了彩票或是一名亿万富豪,但不幸的是,他手里的货币价值都不及制造这些货币的纸。2500万津巴布韦元只相当于1美元。,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种物资。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国家有权发行纸币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 国家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11、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发行量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客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原指金属货币,纸币产生后就是纸币,货币买卖转手的次数,2、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3、通货膨胀,(1)表现:,纸币贬值、物价持续性上涨。,(2)原因:,纸币的发行量过多。,(3)危害:,人民群众:,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意味实际收入减少,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如果收入没有增加,则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生产者:,物价上涨,原料价格上扬,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社会:,在通胀初期,人们会去抢购商品,影响金融秩序,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通货紧缩,表现、原因、危害,危害:,人民群众:,一定程度上,物价下降,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者:,物价持续下降,影响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的长远发展。,国家社会:,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投资者不愿投资;消费者不愿消费;这样市场不景气,经济低迷,大量资金闲置。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