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家用电器的基本元件,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一,一、家用电器中的基本元件 (一)电阻器 1.定义 是利用材料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而制造的电路元件,是用电设备中应用最多的元件之一. 2.作用 电阻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或者起到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作用. 3.电热器 定义: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器. 常见家用电热器:电炉、电饭煲、电烤箱、电火锅、电熨斗、电吹风等.,(二)电容器 1.定义 是一种储存电荷的装置,两块金属材料中间用介质隔开就构成电容器. 2.特征 阻止直流电流通过,允许交变电流通过.交变电流的频率越低,电流的通过
2、能力也越低.,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一,(三)电感器 1.定义 用漆包线、纱包线或镀银铜线等导线绕制在绝缘管(管内有铁芯或磁芯)上的一种常用电子元件. 2.特征 直流、交流都能通过电感器,但它对直流阻碍作用小,对交流阻碍作用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阻碍作用越明显. 3.应用 (1)镇流器:一是产生高压以启动灯管;二是降压限流. (2)安全开关:预防电流大、电感强的电路在切断电源时产生高压电弧.,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一,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一,【例1】 在交变电流中,如果电源电动势的最大值不变,频率可以改变,在如图所示电路a、b两点间逐次将图中的电路元件(
3、1)(2)(3)单独接入,当使交变电流频率增加时,可以观察到下列所述的情况是( )A.A1示数不变,A2增大,A3减小 B.A1示数减小,A2不变,A3增大 C.A1示数增大,A2不变,A3减小 D.A1、A2、A3的示数均不变,解析:在交变电流中,当频率增加时,电容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减小,电感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增大,而电阻是与频率无关的,在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最大值不变,即a、b两点间的电压不变.,答案:C,答案:C,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一,1.如图所示,把电阻R、电感线圈L、电容C并联接到一交流电源上,三个电流表示数相同.若保持电源电压大小不变,而将频率减小,则三个电流表的示
4、数I1、I2、I3的关系是( )A.I1=I2=I3 B.I1I2I3 C.I2I1I3 D.I3I1I2,2.交变电流通过一段长直导线时,电流为I,如果把这根长直导线绕成线圈,再接入原电路,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则( ) A.II B.II C.I=I D.无法比较,解析:长直导线的自感系数很小,感抗可忽略不计,其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可以看做是纯电阻,流经它的交变电流只受到导线电阻的阻碍作用.当导线绕成线圈后,电阻值未变,但自感系数增大,对交变电流不但有电阻,而且有感抗,阻碍作用增大,电流减小.,答案:B,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一,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电容器、电感器的
5、综合应用,电容器的作用是“隔直流、通交流”,即电容器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断路,在交流电路中相当于导线. 电感器能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二,一,二,一,【例2】 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两端连接的交流电源既含高频交流,又含低频交流,L是一个25 mH的高频扼流圈,C是一个100 pF的电容器,R是负载电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L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 B.C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C.C的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 D.通过R的电流中,低频交流所占的百分比远大于高频交流所占的百分比,解析:L是一个自感系数很小的高频扼流圈,其作用是“通低频”,A正确.C是一个电容很小的
6、电容器,在图示电路中,对高频交流的容抗远小于对低频交流的容抗,其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C正确.因电路中无直流电流,B错误.,答案:B,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二,一,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1.把线圈L与白炽灯串联后,先接直流电源,再把它接到交流电源上,则( ) A.白炽灯变亮 B.白炽灯变暗 C.白炽灯亮度不变 D.都有可能,解析:线圈的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把该电路从直流电源接到交流电源上以后,线圈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增大,电流变小,白炽灯变暗.,答案:B,二,一,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2.把电容器C与白炽灯串联后,先接直流电源,再把它接到交流电源上,则( ) A.白炽灯接直流电源变暗 B.白炽灯接交流电源亮 C.白炽灯接直流电源亮 D.白炽灯接交流电源不亮,解析:电容器C有“隔直通交”作用,B正确.,答案:B,二,一,知识精要,迁移应用,典题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