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目标导航,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及其特点,分析其在变法中的作用。(重点) 2.综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难点),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 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根源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 思想的直接影响。 4.康、梁等维新变法的准备工作 (1)创办学堂,聚徒讲学:广州万木草堂。 (2)著书立说,力倡维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2、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马关条约,早期维新,(3)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公车上书、 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4)创办报刊,传播维新: 与时务报。 (5)成立团体,组织力量: 和保国会。 (6)展开论战,挑战顽固: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外纪闻,思维点拨,强学会,思维点拨,1.清政府为偿还外债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2.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二、过程 1.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 ”,标志着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
3、践。 2.宣传方式: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尤其是北京的强学会和上海的 。 3.施政纲领:1898年初, 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4.组织机构: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保国会。,公车上书,时务报,康有为,5.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标志:光绪帝颁布“ ”诏书,宣布变法。 (2)内容,明定国是,农工商业,中小学堂,八股,6.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人被处死,史称“ ”。,戊戌六君子,易错提醒,思维点拨,易错提醒,强学会不是政党 强学会是最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是政党。维新变法从社会思
4、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而不是强学会的成立。,思维点拨,1.百日维新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2.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又体现了变法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三、影响 1.性质:是一次 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政治: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3.思想:是
5、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 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 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易错提醒,史论要旨,易错提醒,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不是袁世凯的告密。袁世凯告密加快了戊戌政变的进程及斗争的激烈程度。,史论要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得
6、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史料一 时局图如图,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 作,1898年在香港发表。 史料二 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 的,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必须在三年 内还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债,甲午战争后一年内 就借了3.7亿两白银。,史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史料解读,时局图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使清政府产生严重的财政危机。 该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问题思考,(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时局图的?结合史料一概括
7、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提示 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变化: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分而治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提示,(2)史料二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提示 原因:清政府战争赔款和大借外债。 表现: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提示,(3)史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与主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
8、民间设厂。,提示,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痛感洋务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列强侵略,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史论总结,(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5)社
9、会根源: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清王朝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统治更加专制腐朽,这就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寻新的、反映资产阶级意愿和要求的救亡图存道路。 (6)国际因素: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日本的迅速强大,促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决心以日本为榜样,通过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主题二 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失败的原因,史料一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定国是诏 史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
10、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史料解读,由光绪帝于1898年6月颁布,其中“国是”与“国事”有着不同的含意。“国事”指国家大事;而“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它是光绪帝颁布的改革纲领。 “要义”即实质性要点或要旨;一件事情的重点。“蓝图”在此指规划、计划。,问题思考,(1)依据史料一,说明定国是诏的特点。,提示 以改革为主,适当照顾保守势力。,提示,(2)据史料二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提示
11、 原因: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提示,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失败的原因 (1)特点 目的上,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推行者上,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方式上,变法要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内容上,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体现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推行范围上,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史论总结,过程
12、上,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置失当。 性质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败因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主观原因:a.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b.只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缺乏群众基础。 c.改革范围过大,树敌太多,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的反动势力强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7北京高二检测)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
13、约的签订,答案,解析,解析 解读图片可知中国处于被分割的局面,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C正确。,1,2,3,4,1,2,3,4,2.(2018郑州高二期中)“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答案,解析,解析 从“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
14、的进程”可知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是有益的,故C项正确。,1,2,3,4,3.(2017广州高二检测)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 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 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答案,解析,解析 正由于两者矛盾,且“孔圣人”的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故康有为打着“孔圣人”旗号,利用其减少变法阻力,D正确。,1,2,3,4,4.(2017苏州高二检测)近代各国的教育改革,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
15、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刘祖熙改革与革命,1,2,3,4,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答案,1,2,3,4,答案 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答案 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特点:中学与西学相结合。,(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答案,1,2,3,4,答案 看法:多渠道办学;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立足培养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