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29682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目标导航,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表现。(重点) 2.理解各国变法的具体措施及深层原因,分析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改革的异同点。 (难点) 3.认识秦国变法的历史必然性。(重点),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 2.表现 (1)经济上 农业: 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 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铁农具,(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_ 和新兴地主出现。 (3)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统治。 (4)军事上: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变法。 (5)文化上 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 学说成为各国

3、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自耕农,封建专制,法家,思维点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历史的必然。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奴隶制在崩溃,封建制在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已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改革。 发展 ,整顿和发展军备。 改革赋税制度,采取“ ”的政策。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 ”,公开承认了_。,农工商业,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 (1)背景 经济上, 获得发展。 政治上, 阶级

4、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2)概况 魏国、楚国改革,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分封,制,吴起,其他诸侯国: 国、赵国和韩国也陆续进行了改革。,齐,概念阐释,易错提醒,思维点拨,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也就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是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但并没有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制的地位。,1.李悝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号召“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管仲“相地而衰征”是奴隶主阶级性质

5、的改革,李悝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2.李悝、吴起变法各自侧重点不同 (1)李悝侧重解放发展生产力。 (2)吴起侧重调整生产关系,打击旧势力,调动新兴阶级的领导权。,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必要性:偏居 ,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于中原各国,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但总体面貌无根本改观。 2.可能性 (1)有利条件 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 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和民众的认同。 民风质朴, 浓厚。,关中,法家,尚武精神,(2)历史机遇 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 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力量大大削弱。 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为秦

6、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公元前361年, 继位,决心实现富国强兵。,晋国,秦孝公,易错提醒,史论要旨,秦国变法的客观条件是大变革时代各国变法的推动;主观条件是秦统治者意图改变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1.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2.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以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商鞅辅助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运动。,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及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史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

7、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二 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吴起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废除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规定封君“三世而收爵禄”。即贵族只要

8、传了三代的,一律收回封爵和俸禄、世袭特权。第二,整顿吏治,淘汰冗官,吴起提出“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精简机构。 摘编自孙立群吴起改革的启示,史料解读,体现了新兴政治力量和旧的社会体制的矛盾。 体现了李悝的用人标准。 说明李悝主张政府鼓励生产,体现了重农思想。 说明吴起变法侧重于政治改革,打击国内保守势力。,提示,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提示 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2)史料二中的两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时代特征?,提示 作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

9、确立。,史论总结,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有效途径。 (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避免战败或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学说提倡顺应形势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

10、点,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7济宁高二检测)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推动了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答案,解析,1,2,3,4,解析 本题抓住限定词“不包括”,周王室日益衰微而非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故C符合题意。,2.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四年(前569年),土可贾(买)焉。”这一记载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 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 C.在当

11、时土地私有出现 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答案,解析,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569年,土地可以买卖。这一时期正是春秋时期。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出现。其他三项只是表面现象。,1,2,3,4,3.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以“食有劳而禄有功”为原则,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 A.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 C.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 D.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答案,解析,解析 “食有劳而禄有功”,意即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该做法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为新兴地主阶级参与和控制政权创造了条件。,1

12、,2,3,4,4.(2017四川高二名校联盟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 (私有制)”。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务尽地力”,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 史记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为此,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1,2,3,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答案 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剧变;铁农具、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商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士人受到重用,参与改革。,答案,1,2,3,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答案 作用: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强国;为战国其他诸国提供改革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