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29685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一课件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目标导航,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重点) 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重点) 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难点),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商鞅之死,1.原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 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 (2)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 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 2.经过: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 3.

2、结果:商鞅虽死,但他“ ”“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贵族,秦惠文王,废井田,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 (3)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 ,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史认识,土地私有制,战斗力,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思维点拨,史论要旨,1.轻

3、视教化,鼓吹 ,刑法严苛。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三、变法的历史局限,轻罪重罚,商鞅变法中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 2.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经济制度和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3.商鞅变法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商鞅变法的作用,史料一 孝公用商鞅

4、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史料二 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夫!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史料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说明着眼于变法取得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局限性。指出了商鞅变法用法过于严酷的弊病。,提示,问题思考,(1)史料一是从哪些角度看待商鞅

5、变法的?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提示 角度:史料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 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2)依据史料二说明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提示 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政治支柱。 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改革道路上布满荆棘。因此,改革者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提示,史论总结,商鞅变法的作用 (1)积极性: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

6、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历史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什伍、连坐制度的推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主题二 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史料一 战国策秦策记载: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史料二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料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成功的

7、客观因素,结合改革与时代潮流的关系分析。 史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观因素,根据画线部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归纳商鞅的思想;从商鞅个人的因素和时代的需要来评价商鞅。,提示,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商鞅遭此类人的反对而亡,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这说明了什么?,提示 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2)史料二反映了商鞅的什么思想?商鞅为什么能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提示 思想:变法图强。 个人因素: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时代因素:诸侯割据、战争频繁、思想文化活跃,士人热衷于游说诸侯,追求建功立业。,史论总结,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1)顺应历

8、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代要求一致,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且互相配合。变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符合秦国的实际,确保了变法的实效性。 (3)注重舆论宣传的效果。法家思想主张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商鞅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4)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秦孝公坚持变法图强,重用商鞅并大力支持其变法活动,成为变法的坚强后盾。 (5)处于有利的社会环境中。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民风质朴和尚武精神充斥等因素,为变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6)态度坚决且取信于民。严厉打击了守旧贵族的抵制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9、使变法内容得以深入人心。,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家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答案,解析,1,2,3,4,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表述不符合史实;客栈主人不是守旧贵族,因此C错误; 由题干关键信息“商君定有法律”,客栈主人不敢收留体现了商鞅变法深入贯彻,故选A。,2.下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郊的秦杜虎符,上有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

10、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秦国商鞅变法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答案,解析,解析 秦国军队调动凭借的虎符由国君控制、发给。,1,2,3,4,3.(2017济南高二检测)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重者”得出C正

11、确;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本题选C。,1,2,3,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1,2,3,4,(1)根据材料,归纳司马迁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答案 把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答案,1,2,3,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评价标准的认识。,答案 由于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而且推行严刑峻法,加强思想控制,因此司马迁的评价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看到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全面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