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矿业大学中外美术史课程作业浅谈富春山居图之美学生姓名: 赵凤磊 学 号: 15115544 学院名称: 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 级: 景观 11-3 班 指导教师: 陈 真 2014 年 01 月 02 日目 录一、 题 目二、 摘 要 三、 关键词四、 正 文五、 结 语六、 参考文献浅谈富春山居图之美摘要:中国传统绘画中元代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有着开创性的发展。元代山水画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在讲求法度、重造化、重理性的宋代山水画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将院体画法森严、严谨工整的风格变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元代山水画作品都表现出“简逸恬淡”的意境。著名的元代山
2、水画家黄公望山水画“精通造化,笔尽意在” ,水墨淋漓,浑润古雅,将山水画风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开创了山水画的新风貌。关键词:美术鉴赏;富春山居图 ;山水画;一简介与背景富春山居图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黄公望 82岁时为无用师所绘,用三、四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此画宽一尺、长三丈有余,尽揽富春江两岸胜景,草木丰茂,岚光云影,秀色可餐,堪称巨作。 富春山居图完成后不几年,黄公望就去世了,人虽已不在,但自此这幅凝聚着画家心力精神的画卷代替主人开始了在人间 600 多年的坎坷旅程。此画作成之初,无用上人就“
3、顾虑有巧取豪夺者” 。不幸被他言中,明成化年间沈周藏此图时便遭遇“巧取”者。沈周请人在此图上题字,却被这人儿子藏匿而失。后来此图又出现在市上高价出售,敦厚的沈周既难于计较又无力购买,只得背临一卷以慰情思。之后富春山居图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 ,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
4、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二作者简介黄公望(公元 1269 年1354 年) ,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著名画家,江苏常熟人,他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通音律,年轻时在浙西廉访使署充当书吏,因经办田粮征收事被诬下狱。出狱后,改号“大痴” ,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其后信奉全真教,成为清修道士,卖卜云游于杭州、松江等地。50 岁始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酷爱富春山水,在春茗筲箕泉(今富阳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此外,画作之余,他还留有不少著述,如论画山水 、写山水诀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黄公望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
5、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颊薰染,溶合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 ,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作品描绘的是黄氏晚年山居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分前后两段,有春明村、庙山、大岭及富春江等山川景致。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难怪画家董其昌见了曾惊呼道:“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富春山居图在历来的地位之高是旷古未闻的,更是有诸家竞相收藏。 “圣而神”的富春山居图 ,给后人留下了无尽
6、的享受。黄公望流传于世的作品极少,已知全部传世作品不过十几幅,因而弥足珍贵。历代画家都将能够一睹黄公望的真迹当作平生幸事,而大部分画家都只能以摹本作教材。 富春山居图只能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三作品赏析这件作品的不凡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则其要、删其繁,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起伏,林
7、木萧疏,浅水平滩,坡石沙洲。山石回旋辗转,丛林散布于山下江畔,村落掩映在山谷林间。亭台渔舟、草木树石。小桥飞泉,景随人迁,令人目不暇接。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令人不得不感慨:好一派江南瑰丽的秋天景致。黄公望用一种苍劲干练的笔墨技巧,秀丽简远的笔风将富春江畔的景色书写的酣畅淋漓。他的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用笔随景物而变化。画山用干笔擦出大披麻皴,画树石用浓墨点染。笔势潇洒秀润,墨色透明凝重。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高山采用纵向的披麻皴,平川点上横卧的点子、线条,点线相间,浓淡交错,形成独特的笔
8、墨节奏感。在浓墨润泽的树林对比之下,山峦显得白玉般明净疏朗,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趣,体现出线条与笔墨的审美价值,被誉为山水画之典范。黄公望在作这幅画时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搭配的极为合理,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
9、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富春山居图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写意技巧,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他给后人的感受不是明秀,不是雄伟,而是清灵脱俗的飘逸神采,这正体现了黄公望晚年出尘脱世的恬静心迹。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 ”董其昌也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 “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
10、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结语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富春山居图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观看此图,会被其中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所打动,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的鉴赏,我了解了中国美术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唤醒了我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崇拜,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与净化,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同时,隐含在此图中的作者的灵魂深深感染了我,也影响了我的行为,对培养我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参考文献:【1】戴燕燕.解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J.国画家 2007 年 01 期【2】陈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分析J.美术 2005 年 09 期【3】王小红.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J.东方博物 2009 年 03 期【4】王树良.张玉花中国美术史J.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0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