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026327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05 标段施 工 准 备 期 风 险 评 估 报 告南京坤拓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一月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04 标段施 工 准 备 期 风 险 评 估 报 告编制:审核:审查:审批:南京坤拓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二一四年十一月常 州 市 轨 道 交 通 1 号 线 一 期 工 程 05 标 段 施 工 准 备 期 风 险 评 估 报 告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1.1.1 线路工程概况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是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南北方向的重要骨干线路。工程设计起自南端隔湖路站,设计

2、终点为北端新港站(图 1.1)。图 1.1 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南起南夏墅站,北至北海路站,途径武进区、天宁区、新北区三个行政区,线路沿主要道路干线敷设:起点沿“凤栖路”往北,在北端穿越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后进入“花园街”,沿“花园街”往北在端头穿越运河后转入“和平路”,沿“和平路”往北穿越常州火车站后进入“新堂路”,沿“新堂路”往北在“飞龙东路”交叉口以南向西转入“飞龙东路”,沿“飞龙东路”往西在“晋陵路”交叉口以东向北转入“晋陵北路”,沿“晋陵北路”往北在“黄河路”交叉口以南向西转入“黄河路”,沿“黄河路”往西在“通江路”交叉口以

3、东向北转入“通江路”,沿“通江路”往北在“辽河路”交叉口以南往西转入“辽河路”,沿“辽河路”往西在“长江路交叉口”以东线路往南偏移进入“北一路”,沿“北一路”往东在“乐山路”交叉口以东向北转入规划乐山路。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共设 29 座车站,其中:高架站 2 个(南夏墅站、阳湖路站),地下站 27 个(沿江城际站、科教城南站、科教城北站、延政大道站、长虹路站、广电路站、定安路站、聚湖路站、茶山站、清凉寺站、同济桥站、文化公园站、博爱路站、常州火车站站、翠竹站、市民广场站、奥体中心站、河海大学站、新区公园站、黄河路站、龙虎塘站、北郊中学站、常州北站站、新桥站、旅游学校站、新龙站

4、、深林公园站)。换乘站共 7 个换乘站:与规划2 号线换乘站 1 个(文化宫站同期)、与规划 3 号线换乘站 2 个(常州北站站、沿江城际站)、与规划 4 号线换乘站 1 个(茶山站,换乘节点同期)、与规划 5 号线换乘站 1 个(翠竹站)、与规划 6 号线换乘站 2 个(新区公园站、延政大道站)。1.1.2 本标段工点及工法概况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05 标段位于武进区,共两站两区间,即广电路站定安路站区间、定安路站、定安路站 聚湖路站区间、聚湖路站。(1)广电路站定安路站区间广电路站定安路站区间起始里程为 CK14+174.699,终止里程为 CK15+042.303,区间长8

5、67.604m,埋深范围 9.914.9,线路位于 R-1200m 的曲线及直线上,线路于 CK14+191CK14+449 段下穿花园街商贸城,CK14+860 附近下穿定安路,区间在 CK14+500 处设置一处联络通道,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2)定安路站定安路站坐落在花园街与古方路交叉口南侧沿花园街南北向布置,呈一字形布置道路路中。设计起讫里程:CK15+042.303CK15+225.303,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 CK15+156.953,车站南侧为盾构始发端,北侧为接收端,地下二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宽度 11m。车长全长 183 米(净长),标准段净宽 18.3 米,顶板覆土厚度约 3

6、.5 米, 标准段基坑深度 16.91m,车站端头加深处埋深18.61m,车站共设两组风亭和 4 个出入口直线,1 号出入口及 1 号风亭位于花园街东侧现状的绿地内、2 号出入口位于花园街西站位西。道路西侧为新华联商场、湖塘小商品综合市场,东侧有湖塘河畔景观、综合商品市场。站位处交通流量一般。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 800mm 地连墙,并采用 H 字钢板接头以有效防止连续墙接头渗漏水,尽可能的防止由于基坑渗漏水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沉降或变形,基坑内竖向设置四道支撑,其中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纵向间距 89m 左右。第二、三、四道采用 609mm(壁厚 16mm)钢管横

7、撑,纵向间距 3m。地下一层出入口、风道附属结构等,基坑相对较浅,基坑围护结构采用 850mmSMW 水泥搅拌桩+2 道钢支撑(局部增设一道换撑),纵向间距约 3m。(3)定安路站聚湖路站区间定安路站聚湖路站区间设计起讫里程 CK15+225.303CK16+313.889,区间长 1088.586m,线路位于 R-1000m 及 R-1500m 的曲线和直线上,线路于 CK15+240 附近下穿古方路,CK15+315 附近下穿湖塘河桥,CK15+700 附近下穿人民中路,CK16+185 附近下穿东方路,区间在CK15+806.235 处设置一处联络通道及泵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4)聚

8、湖路站聚湖路站位于花园街与聚湖路交叉路口,跨路口设置,沿花园街南北向偏东布置,车站设计起讫里程 CK16+313.889CK16+597.639,有效站台中心里程 CK16+514.218,车长全长 283.75 米(净长),标准段宽 18.3 米,顶板覆土厚度约 3 米,标准段基坑深度约 16.51m,车站端头加深处埋深 18.21m。车站共设两组风亭和 4 个出入口,1 号出入口位于花园街东侧的人行道及绿地内,1 号风亭及 2 号出入口位于聚湖路北侧的人行道及闲置空地内、3 号出入口位于聚湖路南侧的人行道内,4 号出入口及 2 号风亭位于花园街东侧的现状闲置空地内。车站两端区间采用盾构法施

9、工,根据总体工程筹划,本站两侧均为盾构接收端。车站东北侧为金鸡花园小区 14 号楼(混 11),西北侧为空地,西南侧为万达商业广场,东南侧已拆迁,无建筑物。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 800mm 地连墙,围护结构内支撑方式,竖向设置五道支撑(含一道换撑),其中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纵向间距 9m 左右。第二、三、四及换撑采用 609mm(壁厚 16mm)钢管撑,纵向间距 3m 左右。地下一层出入口、风道附属结构等,基坑相对较浅,基坑围护结构采用 850mmSMW 水泥搅拌桩+2 道钢支撑,支撑纵向间距 34m 左右。1.1.3 施工筹划及进度计划根据长三角地区已建地铁

10、的建设经验,结合常州市实际情况和常州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的工程特点,全线施工工期为 2014 年 4 月开工,2018 年 12 月通车试运营,总工期为 56 个月,具体筹划见表 1.1.3-1。表 1.1.3-1 分年度工期目标表时 间 阶 段 工 期 目 标2013 年下半年完成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完成车站、区间等土建工程的地质详勘;监理单位招标结束,工程施工监理到位;全线土建设计进入施工图阶段;地下车站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完成;2014 年上半年土建招标结束(如高架段单独为一个标段除外) ;地下车站土建施工开始;车辆段、停车场开始施工;高架段拆迁、管线迁改工作完成;2014 年下半年

11、 高架区间、高架车站开始施工2015 年上半年首批盾构机部分下井,地下盾构区间开始施工;高架区间下部结构完工,上部结构开工;车辆、信号设备招标;2015 年下半年剩余盾构机下井;设备安装招标;地下盾构区间继续施工;机电设备招标;2016 年上半年高架区间、车站主体工程完工,附属工程开工;主变电站完工;主要机电设备开始到货;2016 年下半年大部分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完工;车辆段、停车场土建完工;轨道工程开工;建筑装修、机电安装工程开工;2017 年上半年 全线实现“洞通” ;通信、信号、接触网、35kV 供电等系统开工;时 间 阶 段 工 期 目 标2017 年下半年 全线实现“长轨通” ;车辆段

12、、停车场轨道完工;2018 年上半年全线实现“电通”车辆开始到货;通信、信号、接触网等系统完工。车站装修及机电安装完成;全线完成单体调试;全线开始检查限界。全线开始热滑;全线系统开始综合联调。2018 年下半年 全线系统综合联调结束,全线初步验收;试运营。1.2 风险管理网络、参建单位及第一责任人1.2.1 风险管理网络图 1.2.1-1 风险管理网络图1.2.2 五标参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表 1.2.2-1 五标参建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人一览表工点名称广电路站定安路站区间定安路站定安路站聚湖路站区间聚湖路站设计单位铁一院负责人:施工单位中铁十九局总工:张杰 13122587930现场生产经理:高辉

13、 13661557939安全总监:罗鸣 18951516588监理单位上海英泰克负责人:总监:陈松江 13564224904总代:尹军 15000456016第三方监测单位铁三院技术负责人:徐亚军13821883680项目副总工:卢义13752735739执行监测负责人:侯悦18602650530监测组长:李西峰15155970557施工监测安全风险管理南京坤拓:项目经理:杨宝怀 13905165408标段负责:郑心 159051691652 风险评估目的与依据2.1 术语(1)风险:不利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损失的组合。(2)事故:工程建设中,可造成人员伤亡、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工

14、期延误和社会影响等损失的不利事件和灾害的统称。(3)风险因素:导致工程风险发生的有害因素、危险事件或人员错误行为的统称。(4)风险估计:对辨识的工程建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进行估算。(5)风险评估: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风险危害性及其处置措施进行决策。(6)风险损失:工程建设中任何潜在的或外在的不利影响、破坏或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工期延误等。(7)风险接受准则:对风险进行分析与决策,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的等级标准。(8)风险工程:潜在发生事故的工程自身(如基坑工程、盾构区间工程、浅埋暗挖(区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等工程)及在其影响范围内的周边环境(如周边建(构)

15、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复杂工程集合体,它反应了工程施工和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风险关系。(9)风险单元:风险工程中遭受或承担风险损失的具体对象,如人员、机械设备、工程结构和周边建(构)筑物包括道路、管线、建筑物、桥梁等及生态环境等。2.2 风险评估的目的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具有以下特点:地下工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潜在建设风险种类多,风险损失大;市区地下工程受交通及环境制约,作业循环性强、作业空间有限;周边环境复杂,各种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多,且对施工变形控制要求高;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结构形式较多,施工方法交叉变换多,施工工期压力较大等。这些特点都集中表现为工

16、程的高风险性。为了安全和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必须对工程的风险与安全实施系统管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成本和工期损失,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安全施工保障。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施工安全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施工的流动性,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动态变化,应根据施工现场生产的变化,及时调整安全管理计划、组织结构,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二是有限的作业空间及施工现场环境的恶劣使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增多,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应根据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及时调整,减少不安全因素;三是施工技术复杂性,使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加,其安全管理措施应

17、根据施工部位的特点和难点来制定,保证其防护措施的灵活性及有效性。施工准备期(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施工及安全管理的特点,通过有效识别地铁建设施工和管理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控制应对措施,规避与控制施工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管控目标的实现;通过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来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控制措施,从而提升政府、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各参建单位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认识,提高地铁建设风险管理意识与风险管控、预控的能力,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

18、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发生。2.3 风险评估的依据(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GB 50652-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4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4)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50715-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5)国家、行业和江苏省、常州市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6)常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手册监测监

19、控管理实施细则 (常州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7)常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常州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8)常州地铁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常州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9)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I-KC-04 标段(广电路站定安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10)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I-KC-04标段(定安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11)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I-KC-04标段(定安路站聚湖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

20、察)(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12)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I-KC-04标段(聚湖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3 评估对象与范围本次风险评估根据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05 标段的设计文件、详细勘察报告、环境调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等文件资料,对土建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环境不确定因素和设计、施工、管理等人的行为的不确定因素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恶劣社会影响的施工安全风险,包括工程自身安全风险、环境安全风险及自然风险,不包括机电安装及以后阶段的安全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本次风险评价

21、重点针对 05 标段工点的工程特点,从设计与施工工艺对地质、环境的适应性着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由于一些工点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及其他因素影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工程风险的日常监控和施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的分级调整,来补充完善施工过程的动态安全风险监控评估,并对设计变更所涉及的新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动态安全风险评估。本标段风险单元的划分如下:(1)施工准备期风险单元:场地准备、监理单位准备工作、施工组织及技术资料准备、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施工所需机械设备、材料等、突发事件准备、自然灾害及地质灾害等;(2)明挖车站及区间风险单元:搅拌桩重力式挡墙、SMW 工法桩、地下连续墙

22、、基坑降水、基坑开挖、模板及支撑体系、钢筋工程、混凝土浇筑、养护、防水施工、封井、土方回填、其他(地面交通、施工监测及现场监理工作)等;(3)盾构区间及联络通道风险单元:前期及盾构机选型、盾构机运输、管片制作运输、盾构组装、解体、进出洞和洞门端头加固、盾构始发、盾构正式掘进、特殊地段盾构施工(盾构浅覆土层施工、盾构大坡度段施工、盾构小净距施工、小半径曲线段施工、地下管线段施工、建(构)筑物地段施工、河流地段施工、盾构穿过特殊地质下施工) 、管片拼装、盾构接收、联络通道施工(冷冻法施工、超前支护、隧道开挖、支护、隧道掘进与运输设备及防水与二次衬砌)等。地铁工程施工现场中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密集

23、,机、料集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容易发生如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和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控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工程施工现场日常安全管理的重点。本报告对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工程安全问题,如触电、火灾等不做重点评估;对噪声、环境污染等风险不在本次风险评估范畴中;本报告不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日常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本报告涉及的风险评估范围: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段施工准备期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分级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及风险应急处置技术要点。4 评估程序与方法4.1 评估程序本次风险评估按标段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同一标段中按施工方法(明挖法、盖挖

24、法、矿山法及盾构法)划分风险工程,同一工法中的分部分项工程与风险单元基本相对应。本次风险评估程序根据常州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 05 标段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分级,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及风险处置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的主要流程及工作内容详见图 4.1-1:图 4.1-1 风险评估的主要流程图4.2 风险识别与估计方法风险识别可采用检查表、专家调查、工程类比、事故树和归纳等方法,本次风险评估主要采用工程类比、专家评议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根据风险的发生规律: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事件的发生带来损失,所以对于每个风险单元,首先根据地质情况、设计工法、结

25、构形式等,辨识出风险单元内的可能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因素,本次风险辨识的方法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资料、分部分项工程的工法工艺,采用相似工程类比法,项目组邀请了一些相关专家对本工点相关资料进行熟悉和现场踏勘后,结合项目组人员前期进行的风险工程风险单元的划分及风险调查分析,对每个风险单元内可能的风险事件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商讨,最终得出风险辨识结果。风险估计应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合理、简洁和可操作的风险估计模型,采用适当的估计方法,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损失。风险估计可采用专家评议、专家调查、工程类比、事故树、概率统计、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本报告风险

26、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风险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损失。根据风险识别结果,采用专家评议、专家调查、工程类比、事故树、概率统计等方法对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评价,再根据风险因素的发生可能性,评价出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最后分析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后果,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以及风险接受准则,评估出风险的等级以及可接受水平。5 风险分级标准与接收准则工程风险分级是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相关分级标准,对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判断,根据工程风险等级标准进行等级

27、划分,并编制风险分级清单。不同等级的工程风险应当按照风险接受准则,结合工程实际提出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包括设计方案调整优化、工程监测实施、施工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理策略等内容。5.1 自身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评价准则地下工程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如深大基坑、大断面隧道等。自身风险发生可能性及损失评价主要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分为不可能的、罕见的、偶见的、可能的、频繁的五个等级,具体等级标准详见表 5.1-1:按施工方法划分风险工程按分部分项工程划分风险单元风险因素/事件辨识/风

28、险估计对于风险等级为级以上的风险事件提出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工程的等级确定风险单元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确定随着施工进展情况,对风险事件进行动态跟踪评估风险应急处置技术要点表 5.1-1 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表等级 1 2 3 4 5概率描述 频繁的 可能的 偶见的 罕见 不可能的区间概率 p10% 10%P2.0HH 为地下工程开挖深度或埋深矿山法 2.5B B 为矿山法隧道毛洞宽度盾构法 0-0.3D 0.3D-0.7D 0.7D-1.0D 1.0D D 为隧道的外径高架段 0-5 m 5-15 m 1525 m 25 m 主要考虑架设线路及承台施工范围内管线二是环境损失等级及环境影响

29、等级,划分标准参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条文说明表 7。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设施影响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和破坏,它与周边建(构)筑物等环境设施的位置关系、重要性和易损性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工程活动越是临近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源设施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越大。但在风险评估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在工程活动之先给出环境设施损失大小的准确值,因此为便于本次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实际操作,本次评估将建(构)筑物邻近度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挂钩,下穿建(构)筑物对应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最高级,工程活动不接近环境设施风险源时对应的环境设施风险可能性等级最低。同时在风

30、险评估确定环境设施风险等级时,再根据临近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保护要求、易损性等,适当调整风险等级;若设计或施工中已经考虑采取对环境设施进行加固等风险消除或减低措施,可视加固措施的预期有效性适当调低风险等级(详见表5.2-2) 。表 5.2-2 环境设施风险等级划分表风险等级 环境设施分类 相邻位置关系 说明级 邻近重要设施 非常接近 1、注意分析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及穿越邻近形式;邻近重要设施 接近级一般设施 非常接近邻近重要设施 较接近级一般设施 接近邻近重要设施 不接近级一般设施 较接近2、需考虑现场邻近设施保护要求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3、风险评估可根据施工方法适当进行等级调整注:1、环境设施风

31、险评估可根据现场临近设施的重要性、保护要求、施工方法等因素适当进行调整。2、评估适当考虑环境设施的易损性,若环境设施抗变形能力差,可适当提高风险等级;3、若设计或施工中考虑加固措施,可视加固措施的预期有效性降低风险等级。5.2.2 环境设施的重要性评价方法位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影响区范围内的环境设施,参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相关条文说明,按其重要性可划分为两类:重要设施和一般设施。环境设施重要性分类详见表 5.2-3。表 5.2-3 环境设施重要性分类表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环境设施类别重要设施 一般设施地面和地下轨道交通 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铁路既有地面建(构)筑物省市级以上

32、的保护古建筑、高度超过 15 层(含)的建筑,年代久远、基础条件较差的重点保护的建筑物,重要的烟囱、水塔、油库、加油站、汽罐、高压线铁塔等15 层以下的一般建筑物;一般厂房、车库等构筑物等既有地下构筑物 地下道路和交通隧道、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防工程等 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等既有市政桥梁 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等 匝道桥、人行天桥等既有市政管线雨污水干管、中压以上的煤气管、直径较大的自来水管、中水管、军用光缆等,其他使用时间较长的铸铁管、承插式接口混凝土管小直径雨污水管、低压煤气管、电信、通信、电力管(沟)等既有市政道路 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等 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等水体(河道、湖泊) 江、河、湖和海洋 一

33、般水塘和小河沟绿化、植物 受保护古树 其他树木5.2.3 环境设施易损性评价方法本报告不仅从环境设施与工程的邻近度和重要性角度进行风险等级的初步判断,且结合地下工程围护加固设计及环境设施保护设计措施,根据环境设施的易损性指数进行环境风险等级的上调或下调。(1)建筑物易损性建筑物的易损性表示建筑物抵抗变形的能力,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弱,则易损性越大。建筑物的易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建筑物的体型:建筑物的体型分布越简单紧凑,其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为此我们将建筑物体型定性分为以下几类:简单紧凑、未明显分成不同部分、可明显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彼此分散、平面立面很复杂。2)有无地下室:有地下室的

34、建筑物抵抗破坏能力比无地下室抵抗破坏能力强。3)建筑物地基土的密实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将土分为密实、较密实、不密实三类,密实度越好,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4)建筑物的技术状况:可以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进行评价,将房屋标准分为四个等级:A 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B 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C 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D 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5)沉降缝的设置情况:对于小刚度建筑

35、物来说,有无沉降缝以及沉降缝的设置情况都会影响建筑物抵抗变形的能力,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是否在关键位置设置沉降缝是建筑物易损性的重要判断指标,一般以下部位需设沉降缝: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适当部位、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差异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6)建筑物的高度:一般楼层越高发生功能破坏、结构破坏、倒塌的可能行就越大。7)建筑物的刚性:建筑物划分为三个等级:大刚度建筑物、中等刚度建筑物、小刚度建筑物,这是为了以后分析的方便,其实在这三类中,刚性等级越高,一般来说,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小。在隧道的相

36、同位置,小刚度建筑物不仅受到地表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危害,还有地表曲率、水平变形等危害,这种综合性的危害使得小刚度建筑物的风险偏大。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基础、长高比的不同,对建筑物的刚度进行的分类详见表 5.2-4:表 5.2-4 建筑物刚度分类表结构类型 长高比3.0 有无桩A C C 无桩砖混结构A B C 有桩A A C 无桩框架结构A A B 有桩A A B 无桩高层建筑A A A 有桩A: 大刚度建筑物,B: 中等刚度建筑物, C: 小刚度建筑物(2)管线的易损性管线的易损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管线的用途、管线是否有压力、设计允许变形量、管线的材质、管线的直径、管线接头性质以及管线的现

37、状。一般易损性考虑如下:1)管线类型:电缆自来水、污水 煤气供热2)管线材质:柔性管钢管 钢筋混凝土管混凝土管 铸铁管3)管线大小:0-200 mm200 mm-500 mm500-1000 mm1000-1500 mm1500 mm+4)接头性质:柔性管钢管 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 混凝土管5)管线完好状况:完好基本完好 一般损坏严重损坏6)管线是否有压:高压中压 有压无压7)接头是否可转动:否是8)工程与管线角度:平行斜交 垂直9)工程与管线距离:远近(3)周边道路的易损性道路的易损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道路的结构形式、完好状况、交通状况、有无重型车辆等,一般易损性考虑如下:1)结构形式:

38、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2)完损状况:完好基本完好 一般损坏严重损坏3)交通量:少多4)是否经常有重型车辆通过:无有5.3 风险工程风险等级划分与风险接受准则依据风险工程中工程自身等级,结合工程周边环境设施风险等级、风险单元风险等级等因素综合判定风险工程风险等级。风险工程风险等级划分为至级,级为最严重,级为最轻微,依次排序。风险工程风险等级反应整个工程的风险可接受的程度,决定不同的控制方案及应对部门。一般情况下,综合考虑工程自身风险等级,对风险工程的风险等级进行初判,然后综合考虑各风险单元等级及周边环境设施的等级及相互影响关系,结合专家意见和工程经验对风险等级进行适当的上调或下调,最终确定风险工程的

39、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处置原则和控制方案,各等级风险的接受准则应符合表 5.3-1 的规定。表 5.3-1 风险接受准则表等级 接受准则 处置对策 控制方案 应对部门级 不可接受必须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至少应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或不愿接受的水平应编制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或进行方案修正或调整等级 不愿接受应实施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且风险降低的所需成本不应高于风险发生的损失应实施风险防范与监测,制定风险处置措施政府部门及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级 可接受 宜实施风险管理,可采取风险处理措施 宜加强日常管理与监测级 可忽略 可实施风险管理 可开展日常审视检查工程建设参与各方6 0

40、5 标段风险识别及风险分级清单(1)自然灾害风险对地下工程而言,节气对工程风险影响是非常大的,大部分工程施工事故往往由春雨诱发,夏秋高发,冬季收尾。夏秋季节往往是暴雨台风多发季节,施工稍有不慎,在多种不利条件下引发工程事故。本标段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台风、暴雨等,台风和梅雨期带来大量降水,表现为水量大、历时短、强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地面沉降是常州市域平原区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是长期强烈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发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发展于 1976 年1994 年间,之后处于延续发展阶段,之后处于延续发展阶段,2006 年以来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减缓,2008 年以来已趋于稳定。根据近期观测资料

41、,此标段地面累计沉降量为 3001200mm;沉降速率长虹路站以北小于 5mm/a。依据常州地区基坑工程施工经验,结合本标段具体情况,本标段自然风险等级定为级。(2)施工准备期风险在对施工准备期项目进行分解后,依照项目场地准备情况、监理单位准备情况、技术资料准备情况、制度与组织架构建设情况、机械设备及材料到位情况、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应对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条件,参考勘察与设计阶段编制的风险源记录资料,对本标段施工准备期风险进行分析核查,编制施工准备期风险核查表 6-1:表 6-1 本标段施工准备期风险核查表工程名称项目阶段 风险单元 主要风险因素/ 事故 风险类型风险可能性等级风险损失等级风险等级

42、风险主要责任单位 情况说明征地、拆迁、管线切改、交通疏解及场地准备等工作不充分/未能正常进行现场封闭管理(围挡设施符合规定、门卫制度、门禁系统安装情况等)临时设施设置布置(生活区和作业区分开设施、两层以上大跨度临时设施计算、电线布设符合安全用电管理情况)危险部位、设施设备、高危作业(高空作业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警示标志(标识)现场消防管理(有火灾危险从业人员技术交底、消防器材及消防应急物资准备及消防演练计划场地准备现场作业人员从业资格、特种人员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情况经济、工期 4 D 级 建设、施工 本站施工场地准备基本完成,该项风险较小监理单位准备工作1、总监和总监代表无地铁工程监理

43、工作经验,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未建立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和核验制度及工地例会制度;3、未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或内容不涵盖安全监理方法、措施和控制要点;4、对施工准备阶段的(施组、专项方案、从业资格、应急救援预案等)审查不严;工期、人员 4 D 级 监理 基本满足要求场地地质条件及不明障碍物核查情况(勘察资料缺失或不准确风险),缺乏地质风险源清单; 经济、工期 4 D 级 建设、勘察 本标段勘察资料相对较完备。无周边环境(包括建筑物、管线、道路、既有轨道交通等)的调查报告、不详尽或与实际情况不符,为全面辨识出环境风险源,无环境设施风险源清单或未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置措施经济、工期 3 C 级 建设

44、、勘察、 设计、施工工程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不合理,工期延误风险 经济、工期 4 D 级 施工 基本合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合,方案没有针对性,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经济、工期 3 C 级 目前暂未收集到本标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TJ-05标段施工准备期施工组织及技术资料准备未针对项目明挖法施工特点,编制下列专项方案:1、地下连续墙施工专项方案(有,无);经济、工期 3 C 级施工、监理本标段目前缺少 SMW 工法桩施工专项方案、基坑降水专项方案、钢2、SMW 工法桩施工专项方案(有,无);3、基坑降水专项方案(有,无);4、钢或混凝土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有,无);5、基坑开挖专项方案

45、(有,无);6、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专项方案(有,无);7、基坑周边环境设施(建(构)筑物、管线)保护专项方案(有,无);8、深基坑开挖阶段突发状况应急预案;9、其他相关专项方案;10、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方案为组织专家论证或无论证报告;或混凝土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基坑开挖专项方案、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专项方案、应急预案等未针对项目盾构法施工特点,编制下列专项方案:1、盾构机现场组装专项方案(有,无);2、盾构机始发专项方案(有,无);3、盾构机接收专项方案(有,无);4、盾构机掘进施工方案(有,无);5、盾构机侧穿及下穿建构筑物施工专项方案(有,无);6、盾构机掘进突发状

46、况应急预案(有,无);7、针对特殊地段和地层等专项施工方案(有,无);8、盾构机调头、过站和解体的专项方案(有,无);9、隧道内运输专项方案(有,无);10、联络通道施工专项方案(有,无);11、其他相关专项方案;12、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方案为组织专家论证或五论证报告;经济、工期 3 C 级 目前盾构区间的技术资料暂时尚未提供施工监测方案、监测点布置及监测预警标准设立 经济、工期 3 C 级 施工、监理 目前暂无完整的监测方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未按合同要求配置,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施工单位没有对专业分包单位及施工现场控制的要求和规定;分包单位主要人员未经培训

47、考核;存在违法分包;施工单位现场缺乏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如安全风险巡查制度、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缺失);职业危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现场人员工伤保险、危险作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与制度建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经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考核培训合格、盾构操作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人员未经培训;经济、工期 3 C 级 施工、监理 现场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文件暂时未完成施工机械与设备、材料的准备不到位,不符合施工方案实际所需或不能正常施工 经济、工期 3 D 级 施工、监理 现场机械与材料暂时未准备齐全施工所需机械设备、材料等 现场施工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施工所需应急抢

48、险设备、物资准备不到位等 经济、工期 3 C 级 施工、监理 现场的应急抢险物资暂时未准备齐全突发事件准备 深基坑、隧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抢险预案有缺失、或可操作性不强流于形式;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不足。人员、环境、经济、工期、 3 C 级 勘察、设计、 施工 暂时未收集到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资料自然灾害、地质灾害2006 年以来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减缓,2008 年以来已趋于稳定。根据近期观测资料,此标段地面累计沉降量为3001200mm;沉降速率长虹路站以北小于5mm/a。经济、工期、社会 3 C 级 施工、监理常州地区普遍存在地面沉降的不良地质灾害每个工程事故背后都有施工管理因素,它既能恶化工程风险

49、程度,也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减少工程的风险。施工管理因素和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项目经理、项目总工、项目总监及监理代表的工作能力与工程经验密切相关。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也是影响工程风险的重大因素。在施工前,工程风险控制工作营围绕工程风险的预控工作展开,明确建设风险的管理因素,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为后期工程设施创造有利条件。6.1 广电路站定安路站区间施工准备期风险评估广电路站定安路站区间起始里程为 CK14+174.699,终止里程为 CK15+042.303,区间长867.604m,线路位于 R-1200m 的曲线及直线上,线路于 CK14+191CK14+449 段下穿花园街商贸城,CK14+860 附近下穿定安路,区间在 CK14+500 处设置一处联络通道。6.1.1 广电路站定安路站 区间工程概况(1)工程地质概况本区间穿越的地层为: 1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 1粉质砂土, 2粉质粘土, 3粘土, 4粉质粘土, 1粉质粘土, 1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 2砂质粉土。区间工程主要地层岩性见表6.1.1-1,见图6.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