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齐专访40005000 字1.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从 80 年代才开始市场经济的探索,经过 20余年的发展,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工业化过程不可逾越,但又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 200 年,日本实现工业化用了 100 多年,而韩国实现工业化用了仅 30 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2。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与韩国类似的机遇,能否抓住信息化这一机遇,快速实现工业化,全面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能力将是决定我国是否能够摆脱经济上“受剥削”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从总体上
2、讲,我国当前的经济形态必然是一种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状况,工业化与信息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双重任务 3。然而,尽管我国的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在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但我国的工业发展却存在下列显著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由于企业管理水平,尤其是基础管理水平不高,总体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低,与美、日、德等先进国家差距巨大(如表 1) 4。表 1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增加值率与主要工业国家的对比中国(1999) 美国(1994) 日本(1993) 德国(1994)美元/人年 4258 97300 1047
3、30 76550劳动生产率中国所占比重 - 4.37% 4.07% 5.56%(%) 26.32 49.31 38.01 48.44工业增加值率差距 - -22.99 -11.69 -22.12(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表 2) 。表 2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对比 美国等发达国家 中国典型产品中技术源于本国 98.4% 43%制造业新产品贡献率 52% 5.9%产品开发周期 3-6 个月 12-24 个月主导产品平均生命周期 3 年 10.5 年(3)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据 1995 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主要工业
4、产业产品有 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工业制品每年还在大量进口,有些已形成了依赖性进口。(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结构偏轻,装备制造业薄弱。我国机械电子制造业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工业发达国家(1997 年美国 44.1%、日本 46.6%、德国 46.6%、法国39.8%、英国 38.8%) 。总体上讲,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我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的通常是一些技术含量一般、资金投入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高技术领域,尽管在技术能力与水平上可能与国外差距不大,有些领域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产业化方
5、面、在批量化生产方面却差距巨大,要么不具备难以形成市场化产品,要么形成的产品在质量、成本、制造周期等方面难以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这也是导致 1998 年后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逐年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全面解决企业的效率、成本、管理基础等问题,继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才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这就必然要求全面发展和应用工业工程。2.制造业应用 IE 技术的基本情况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是企业需求驱动的一门管理技术。IE 的产生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后,管理成为新工业发展中影响生产率提高的瓶颈环节的现实需求问题。它通过寻求
6、合理生产组织和发挥工人潜力的方法,在实际生产组织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对成本、效率等管理目标的有效支持,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也带动了整个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以流水生产方式为例,福特汽车公司通过大批量流水作业方式,大幅度降低了汽车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显著提高了企业效益与市场占有率。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流水生产方式直接改变了人类的作业方式,推动了世界汽车工业的进步,带动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IE 的发展历史是 IE 应用范围不断延伸的历史,这种延伸不仅仅是应用企业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 IE 作为基本管理技术对企业管理支撑能力与应用领域的扩大。随着这种延伸
7、,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并带动经济形态的不断进步。图 1 粗略说明了 IE 发展与管理范围及工业化进程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图 1 还可以看出,每一阶段新模式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都必须以前一阶段的充分发展为基础,不可跨越。推行各种先进技术必须以应用 IE,提高企业管理基础为前提。工作研究大批量流水生产物料搬运等1911 约1945 约1980生产力、科技AMT(IT):CIMS、SCM 、ERP、VE等t后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工业经济现场企业区域社会原始积累效果与作用范围物流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MRPII质量控制等图 1 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工程发展关联图纵观西方工业化历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无论是在买方市场
8、还是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下,管理的基础、效率、成本始终是企业竞争的资本,这个积累过程不能省略,它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基础,而工业工程是支持企业管理目标实现的最基本哲理和技术手段。西方是按此规律走过来的,日本、台湾、韩国、香港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也不可能例外。尽管我国从 50 年代开始就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应用一些朴素的 IE 理论与方法于经营管理活动中,但我国企业开始认识、了解和系统研究应用 IE 的历史却不长,只有 10 余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从 80 年代初中国大陆各界注意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大量引进、学习、模仿国际上的理论、方法与经验。然而这些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提高管理
9、科学的应用效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机械工业部研究和总结了管理科学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经验,对比分析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及亚太地区发展情况,认识到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同时,工业工程伴随着管理科学不断成长,是管理科学在企业能够发挥应用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大陆企业之所以应用管理理论效果不好,关键原因在于没有应用工业工程提高企业管理基础,工业工程理论及相关研究相当薄弱。因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 1990 年成立了工业工程研究会(后更名为工业工程分会),来全面研究和推行工业工程在大陆的应用。这一举措不仅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欢迎,也引起了机械工业部、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10、科委等部门的重视与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几百家企业了解并不同程度地应用 IE,并有为数众多的是企业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这其中包括一汽集团、海尔集团、科龙集团、美的集团、成飞集团、华为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不但有传统的国有企业、更有众多民营公司、外资合资企业。他们是中国管理创新与机制创新的先行者,也走在了中国 IE 应用的前列。虽然 IE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已经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总体上说,中国 IE 的应用很多都处于一种非系统的非理性的应用,因此实施效果不能保持,IE 的作用由于未能从系统优化角度进行,也难以保证对整体目标的支持。同时由于理论的缺乏,中国企业应用 IE 也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规
11、范的模式,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与应用模式:1)完全模仿西方模式,将西方的工业工程体系整体照搬过来,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不现实的,一方面也将国内对该体系的认识还比较初级,并不具备搬过来的理论基础与人员支持,而另一方面由于本土文化的限制,不经过本土化改造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2)在企业中成立专门的 IE 部门,从现场改善开始,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进而实施信息化战略,这是一种按照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的 IE 应用模式,如果有了制定了长期的战略与系统规划,将可以有效支持企业管理的快速累积,如科龙公司按照这种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就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改善。3)通过信息
12、化战略带动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忽略经典 IE 技术对企业现场改善的重要作用,在基本实现了对手工工作的替代与初步的信息集成后,管理基础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大提高的瓶颈,而反过来开始补“IE 应用”课程,如成飞。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析,已经初步证明,模式 2 由于客观上符合了 IE 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特性,以此一定能取得管理水平的提高。即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必须依靠 IE 从管理基础的改善和积累入手,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如何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快速累积,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3.您对制造业实施 IE 技术的建议, 或是我国制造业实施 IE技术的切入点.一般来讲,人类社会经
13、济是按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顺序发展的。相应的管理科学也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等阶段。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不可跨越的历史规律。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广泛应用带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仍需完成工业化进程。然而我们与西方发展国家共处同一个时间层面和国际市场环境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企业一方面承担着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展知识经济的必然选择。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形态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是一种二元经济形态。在
14、管理科学发展的三大动因中,我国与西方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以现在西方的发展水平为基准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我国与西方的差距大约有 10-20 年;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我国与西方的差距大约有 20-30 年;而从经济形态上看,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其水平仅仅相当于西方 19 世纪初的水平,有将近 200 年的差距。经济形态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我们称之为错差)直接影响到我们在观念上和体制上的进步。如果不认识这个差距,我国企业在高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仍旧无法找出解决被“剥削”状态的途径。以 CIMS 为代
15、表的美国模式代表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一种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模式,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与支持工具。对我国企业来讲,具有可以参照的模式和相应的工具,形成速度快。但 CIMS 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资金严重匮乏的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讲,难以为济。并且 CIMS 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管理基础之上,而我国企业多数管理水平很低,不满足 CIMS 实施的基本要求。在实施 CIMS 之前开展管理基础累积活动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IE 与 TPS 为企业管理基础改善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的基本的管理技术与工具。而以 TPS 为代表日本模式是对企业管理理念和物流系统改善和优化的一种技术方法,投
16、入很少,有利于工作的开展,适合我国企业的现状。日本能率协会专家三上展喜认为,多数中国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工业工程应用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以提高 2-3 倍,甚至 5-10 倍1。但 TPS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进模式,改进速度慢。如果我们也按照 TPS 的发展过程来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水平的话,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全球竞争的需要。同时 TPS 以人的技能和主观能动性为基础,对于大量人员素质相对低下的中国企业难以保证实施的效果。从企业创新模式上讲,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企业管理现状与发展需求决定我们既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也不能照搬日本的模式,我们必须综合应
17、用两种模式,经过适当的本土化改造,形成中国的管理提升模式,就成为我国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应用基础 IE 和 TPS改善企业管理基础的同时,按照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集成水平。需要强调的是,管理没有过时的概念,在管理水平非常高的企业,如丰田汽车公司,既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系统,同时最经典的工作研究技术仍旧普遍采用。因此只要适合企业需求的管理技术就是最好的管理技术。也正因为如此,在应用 IE 技术时,首先需要系统了解企业需求,需要系统规划企业 IE 的应用方案,只有如此,才能保证 IE的实施效果。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在与科龙公司的合作中第一
18、次在企业系统全面应用 IE 实现企业的整体化改造,它突破了以往 IE 应用只是局部应用单项技术的局限,涉及产品开发、制造、销售全过程。它所创造的“系统分析应用规划系统设计企业实施与改造”的一整套思路与方法,为企业应用 IE 提高整体管理效益和竞争力提供了参考模式。这套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在科龙之后,该模式又在包括美的、烟变集团、华为公司等众多企业中得到了验证。而从具体的 IE 应用模式和项目组成来讲,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已经被证明是适合中国企业现状的 IE 推广应用模式。天津大学在与科龙集团的长期合作中验证了这一模式对中国企业的适用性,创造了中国企业应用 IE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整体竞争力的道路。
19、该模式保证了项目理论与实践结合,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 IE 人才,保证 IE 工作开展的可持续性,为企业应用包括 IT 在内的先进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4.您能谈一下是实施 IE 技术的风险,有没有不成功的案例前面已经说过管理具有累积性,而 IE 是实现管理累积的最基本的规律性技术手段。具有不同管理基础与管理水平的企业必须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相应 IE 技术。我国由于刚刚启动市场经济体制,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仅仅是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管理基础很差,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引入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往往难以获得理想效果。多年以来,我国先后引入了包括 TQC、TPS、MRPII、CIMS 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期实现管
20、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结果却难尽人意,付出的努力和收效不成正比。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管理基础和积累的水平很低,尚未建立起实施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环境,管理机制也还不适应这些先进技术的要求。因为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管理累积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我国先进管理系统的实施不能照搬西方的做法。在管理领域想通过后发优势,在落后的层次上使用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跨越某些基础阶段,直接达到世界水平是不现实的。由于中国工业化还仅仅处于中期阶段,从管理水平上划分,我们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对 IE 的需求必然不同:第一层次是具有高技术装备、人力资源水平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需要现代信息技
21、术的支持,集成制造、敏捷制造、供应链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层次为较为常规的大量流水制造企业,如汽车制造、机床制造企业,这是工业工程的传统应用领域,必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三层次为数量巨大、整体水平较低的乡镇和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讲,提高管理水平是最主要任务,以泰勒制为标志的经典工业工程理论是这些企业的应用重点。总之大陆企业对 CIE(Chinese Industrial Engineering,中国工业工程 )的应用必然是从泰勒初期的工作研究和现代的系统技术,如供应链、集成制造等全面的发展、研究和应用。5.目前我国制造业实施 IE 技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工业工程学科成立
22、时间不长,工业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制造企业实施工业工程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观念与认识,另外一项就是人才。为了解决观念与认识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强企业对 IE 的了解和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中外资、合资、经济发达地区对 IE 非常重视,在经营运作过程中不断寻求和运用 IE 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成果显著。而在北方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企业中许多中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知 IE 为何物,更不用说 IE 的应用。因此应利用各种渠道,如杂志、宣传物、互联网络、平台建设;举办研讨会、培训班;进一步扩大年会的影响;更多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好
23、CIE 的普及推广工作,还是今后要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在这方面,理论界以及学会应该多发挥积极作用。在企业中大力推广 CIE 以获得学科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这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榜样的力量”使更多的从企业实际运作中认识 IE、了解 IE,并实施 IE。尽管目前已经有包括科龙集团、美的集团、华为公司、一汽集团、OTIS 等众多中国企业开始应用工业工程并取得显著效果,他们的成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相较全国企业,还难以形成较大影响。同时,由于体制、管理基础或企业实力等方面的原因,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也缺乏可仿效性。因此今后 CIE 要广泛应用到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中,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
24、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开创在不同技术与管理水平、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中的 CIE 应用系列模式,并以获取实质性效益和成果为目标。这是中国工业工程领域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中国实施 IE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大批专业 IE 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无疑是 IE 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然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培养机制显然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对 IE 人才的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这也成为限制中国 IE 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环节。统计数字表明,2000 年我国的内蒙、吉林、江西、湖南、海南、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十个省份居然没有分配到一个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只是在经济发达的广东
25、、江苏、天津、北京分配比例较高,但仍旧不能满足这些地区的发展需要10。入世后,外资、合资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将迅速增加,这种人才争夺将更加激烈,如果我们在人才竞争上继续处于劣势,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加强 CIE 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培训。1)为了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工业工程人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进修学院与几年前开始筹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准备,目前这项工作已经顺利展开,必将在全国范围推动行业、企业内部 IE 人才的选聘工作。2)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 IE 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层次(专科、本科、双学位、硕士、博士) 、多种形式(电大
26、、自考、高校、全日制、在职学习)等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这是快速普及和满足 IE 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3)通过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人才。如使众多的具备工程师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及已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且从事工业工程工作的人员通过三门必修课程及 1-4 门选修课程学习和考试,成为工业工程师。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工业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的局面。4)设立工业工程师岗位。建议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在劳动人事部正式设立工业工程师岗位,从国家宏观角度推动企业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形成劳动人事部、高等院校、行业学会三方对各种类型 IE 人才的培养和推动。另外,咨询公司
27、也将是提供和培养 IE 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咨询公司将是未来推动 IE 应用的主导力量,产业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远远赶不上欧美国家,国外先进理论在运用于中国、印度、智利等国家时,需要做适当变通。这就为建立中国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提供了可能。尽管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我们已经形成了包括汉普、新华信、和君创业等一大批本土咨询公司,但还不能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包括从人才、市场、环境等方面培植中国的管理咨询公司,这对于 IE 的应用必将发挥重要作用。6.大多数制造企业已通过 ISO9000.ISO14000 认证,这些体系与 IE 技术
28、的关系企业的成功决定于两方面的能力:其一是“do things right”(正确的做事情)的能力,用近来一个比较流行的概念来解释,就是执行力;其二是“do right things ”(做正确的事情)的能力,应该说计划与设计是做正确事情,而执行则是按照计划方案认真去做。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竞争力。ISO 系列标准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流程和工作进行标准化,与透明化,用制度的形式要求员工按照规定的流程与标准完成工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应该说 ISO 主要解决的是“do things right”的问题,也就是解决的执行力的问题。而 IE 作为一种改善企业管理基础的基本管理工具,通过三大类技术的综合应用,更多地解决“do right things”的问题。在不断的持续改进中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总体上讲,IE 与 ISO 认证本质上是一致的,是 PDCA 管理循环中不同阶段的保证技术与条件,二者互为条件,互相支持,通过两者的综合应用,将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