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考点指引,思维导图,-4-,一,二,三,四,五,六,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背景: 人口增长 、 资源危机 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 2.概念:既满足 当代人 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4.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5.基本内涵: 发展的观念(发展中国家
2、第一位) 、 公平的观念(分代际公平和区际公平) 、 环境的观念 、 权利的观念 。,-5-,一,二,三,四,五,六,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 最根本的措施 是 控制人口规模 ;其次是转变发展模式;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培养公民的环境意识。,-6-,一,二,三,四,五,六,三、控制人口规模 1.积极影响: 控制人口增长 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紧迫任务: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把各个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 生态环境 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7-,一,二,三,四,五,六,四、转变发展模式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3、特征: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具有“ 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 ”的特征。后果: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特征: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以 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具有“ 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 ”的特征。,-8-,一,二,三,四,五,六,五、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9-,一,二,三,四,五,六,-10-,一,二,三,四,五,六,六、协调人地关系,从我
4、做起 1.协调人地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与 长远 利益的关系;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 生态环境 。,-1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典题示例】 哥本哈根协议坚守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强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维护了应对气候变化“双轨制”谈判底线,敦促发达国家强制减排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5、”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观念 B.权利观念 C.发展观念 D.环境观念 (2)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依据不包括( ) A.当前大气中累计的温室气体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C.发达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资金技术条件优越,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是其天然责任,答案,解析,-1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知识回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永续、长久的发展方式,它不仅能促进当代社会的进步,又对后代人的进一步发展留有发展空间,提供相应的条件,其主要观念有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
6、念等。具体分析如下。,-1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可持续发展模式 【典题示例】 图甲、图乙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1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7-,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 B. C. D.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
7、B. C. D.,答案,解析,-18-,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知识回归可持续发展模式 1.转变发展模式,-19-,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图解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20-,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发展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21-,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实行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
8、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2-,探究点一,探究点二,4.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循环经济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农业和工业等生产活动中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可以体现地理事物的形成机理、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等。常见的主要有生态农业关联图、清洁生产关联图等。,-23-,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4-,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5-,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第一步:读图名,明确主题 读图名
9、及图中内容,明确关联图的主题是什么。如图1中体现甜菜制糖的加工处理过程;图2体现种植业、畜牧业等的关系图;图3体现煤炭生产、加工及废弃物处理的过程图。 第二步:理顺关系,寻找突破 观察箭头指向和已知框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如图2中图示左侧信息:小麦主要供给面粉厂,面粉厂的麸皮给牛羊猪当作饲料,秸秆用于喂养牲畜、制造沼气。沼气池一方面提供燃料,另一方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连接P框的箭头中,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指向耕地的“固氮”作用,应该是大豆。而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的Q,应属于豆制品加工。,-26-,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第三步:分
10、析原理,寻找方法 抓住三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生产活动互为提供的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生产活动的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正确性。如图1中甜菜属于种植业,加工过程属于工业生产,此流程与传统方式相比,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图2中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是大豆,与东北地区的作物类型相符;图3中固体废弃物填充塌陷区,恢复、保护地表;对煤泥和煤矸石的充分利用,对废气、废水的回收再利用,体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27-
11、,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完成第13题。,-28-,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2.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也将在发展中解决 B.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相关 C.生态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D.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答案,解
12、析,-29-,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据此完成第45题。,-30-,4.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 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产品种类 缩短生产工艺流程 A. B. C. D. 5.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 A.青海省 B.河南省 C.湖南省 D.广东省,答案,解析,-31-,甘蔗是主要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喜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超过台湾成为我国第一产糖大省。1993年之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广西蔗区的甘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与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相比
13、,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要高出许多。2012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第68题。,-32-,6.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广西的原因是广西比广东( ) 水热条件更好 土地租金更低 平原面积更广 劳动力更廉价 A. B. C. D. 7.2012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种植成本上升 收购价格提高 种植业结构调整 蔗糖进口数量增加 A. B. C. D. 8.下列有关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不合理的是 ( ) A.推进土地流转 B.扩大种植面积 C.培育高产品种 D.提高机械化水平,答案,解析,-3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虫又
14、叫海人参,它生长在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沙虫对生长环境的质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而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沙虫要求的生活条件苛刻,生活的沙地要求含沙量在70%以上,还要求松、粗,若沙质太细、黏实则不利于沙虫生活;水的盐度要求在25%左右,过咸、过淡都不利于沙虫生长;水温不能过冷,水温低则沙虫不长。 光村镇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地跨东经109.5、北纬19.5。光村镇有0.13多万公顷可采挖沙虫的海滩,赶海挖沙虫的传统由来已久。,-34-,(1)指出沙虫生长的海洋环境特点。 (2)分析光村镇沿海滩涂适合沙虫生长的条件。 (3)说
15、明光村镇的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 (4)分析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原因。,-35-,答案 (1)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 (2)拥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扬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盐度适中、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位于热带浅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 (3)挖沙虫每天的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 (4)泥沙质滩涂面积大,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水质洁净,滩涂环境不受破坏;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36-,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沙虫生长在海南岛
16、沿海沙质滩涂的中、低潮区及潮下带,且对水温、水质要求极高。因此,沙虫喜欢热带、水质洁净、有潮汐(潮间带)、沙质为主的海洋滩涂环境。第(2)题,读材料可知,沙虫栖息于沿海滩涂一带泥沙质的海域,以泥沙和藻类为食,淡水与海水交汇处是优质沙虫生长的绝佳地点。光村镇濒临海洋,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大面积的泥沙质滩涂;扬桥江注入海洋,淡水与海水交汇,藻类丰富,沙虫饵料充足,利于沙虫生长和繁殖;同时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光村镇位于海湾内,风浪小,地势平缓,水流相对缓慢,适合沙虫栖息生长。第(3)题,光村镇的渔民赶海挖沙虫的时间规律应该与沙虫的活跃度有关。根据材料,沙虫“在涨潮时钻出沙面,退潮时藏身沙中”,因此沙虫随潮汐运动,故挖沙虫每天的时刻随着潮汐而变化;必须抓住退潮期间、滩涂出露的短暂时间。,-37-,第(4)题,光村镇长年累月的采挖,但是沙虫产量却保持着相对稳定,一方面说明该地沙虫繁殖的水质及滩涂环境保持得好,有大面积泥沙质滩涂,沙虫繁殖快、数量巨大;另一方面虽然采挖沙虫时间长,但沙虫活跃时间短,挖沙虫时间短暂,采挖数量与繁殖更新大致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