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现代科学技术,命题规律,知识网络,政治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世界各民族、国家积极寻求合作,全球化趋势,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联系密切 科学技术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影响: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经济格局,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现代科学技术,考点解读,考点一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1.“冷战”背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
2、矛盾日益加深。“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与此同时,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东欧一些国家跟随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冷战”概念:以_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了用除直接_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武装进攻,美,考点解读,3.“冷战”表现: (1)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_向国会发表咨文,正式阐述美国对苏联政策及整个对外方针。这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后来被称为“_”。它是美苏“_”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2)发展: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欧洲复
3、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集体对抗苏联。,杜鲁门,杜鲁门主义,冷战,考点解读,1955年,苏联等八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正式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结束:1991年,_,“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瓦解。(北约依然存在),华约,苏联解体,考点解读,考点二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极对峙: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冷战”正式展开,随着_和华约的建立,世界形
4、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2.政治多极化:1991年,_解体,华约解散,美苏“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结束,随着_建立、日本崛起、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世界政治格局呈现_发展趋势。,多极化,北约,苏联,欧盟,考点解读,考点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1.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1)第_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尤其是交通与交往手段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地球村”) (2)国际资本流动加剧,全球性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 (3)_、苏联和东欧加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三,中
5、国,考点解读,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_技术的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有可能带动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2)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高新,考点解读,3.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1)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2)中国在顺应经
6、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3)中国分别于1999年和2001年主动加入_组织(英文缩写:_)和_组织(WTO),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自己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亚太经合,APEC,考点解读,考点四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概念: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它首先从美国开始,最终影响全世界。
7、 (2)内容:电子计算机技术。_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电子计算机,考点解读,计算机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到来。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生物工程的核心是_,克隆技术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是英国的克隆羊“多利”。,基因工程,考点解读,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大大加快了_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8、,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 (2)影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引起了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让科技造福人类。,科学技术,识图学史,(1)上图是北约和华约对峙图。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_,建立北约。1955年,苏联等八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沙条约组织(简称“_”)正式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标志着_格局正式形成。,两极,北大西洋公约,华约,识图学史,(2)上图是_组织(WTO)的标识,该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
9、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有“_”之称。中国于_年加入该组织。,2001,世界贸易,经济联合国,真题解析,1.(2015广东省)“互联网+”是今年大热的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C.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科学成果不断涌现,真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题目提到的“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作用,改变了传统行业,催生了新产业,反映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旧的领域的变革和新的领域的出现。仔细审题找出关键信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催生新兴产业”,从而排除选项A和C,选项D没有体现。 答案:B,真题解析,2.(2014广东省)右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此图反映出( ) A.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解析:本题是图示题目,四个选项的区分度很明显。选项A和B的叙述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题意不符。选项D叙述本身是错误的。 答案:C,更多练习请点击考点精练,